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强化年轻一代生育责任意识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12 06:15:14 0 人口 政策 水平

原标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强化年轻一代生育责任意识

人民政协网12月8日消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自然增长率为1.45‰,创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引发各界热议关注。如何看待我国当前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红利是否会消失?适龄女性“不想生、不敢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对此,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

王培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记者: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的人口数据引发热议,如何看待我国当前人口形势?

王培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认识我国人口形势发生的重要转折性变化,要把握这几个特征:一是低生育水平成为新常态,生育水平存在进一步走低的风险;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三是人口流动进一步集聚,给社会结构、治理模式、生活形态、观念习俗等带来全方位影响;四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抚幼、养老等家庭传统功能减弱。

当前,我国生育水平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主要是因为育龄妇女规模逐步减少,社会生育观念总体转变,受到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约束,加之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生育力保护不够等,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突出。短期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拉低生育水平。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历史上死亡率较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对生育产生较大影响。2020年,因疫情影响全球普遍出现出生人口下降现象。同样,我国年轻群体的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可能会进一步延后或取消。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疫情控制快速有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恢复,疫情对生育水平的短期影响将得到改善。

对低生育水平这个新常态,我们应当客观看待,避免过度忧虑。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最新报告显示,低生育率已成为全球性现象。2019年,全球203个国家(地区)中,84个国家(地区)总和生育率低于2.1的更替水平,覆盖了世界人口的45.3%,发达国家普遍处于低生育水平或超低生育水平。低生育率的深层原因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人口流动性的提高、避孕方法的普及、生活方式的变迁、生育观念和养育模式的变化等。我国总和生育率自上世纪90年代降至更替水平后,30年来持续下降,目前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全球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我们不必恐慌,要积极应对,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记者: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了吗?人口形势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培安: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低于50,依然处于人口红利期。预计在2035年前我国总人口都将保持在14亿以上,是全球超大规模最具潜力的市场。同时,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可靠的底气和支撑。未来三五十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比较充裕,人力资源基础雄厚。按照国际口径,预计203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9.5亿,2050年有8.2亿。目前,西方七国集团的劳动年龄人口总和约为4.8亿,但经济总量是我国的3倍,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7倍多。可见,我国并不缺劳动力数量,缺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要不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强国。要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人脑红利”“人才红利”“健康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生育率太低,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老龄化问题就会很突出,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因此,要切实把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出生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记者:近年我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于延缓老龄化起到预期效果了吗?

王培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的重大决策,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达1883万人,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之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近年来政策调整使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的50%左右。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促进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近18%。

“生好小、养好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并不能扭转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但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促进代际和谐,增强社会整体活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要抓住这个机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落地,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

记者:近期北京、上海等多地密集调整生育假,普遍延长了育儿假,您对此如何看待?延长育儿假能否有效缓解“不想生、不敢生”问题?

王培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再次修订,各地迅速行动,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研究出台有利于降低家庭养育负担的政策。近期多个省份普遍延长产假、陪产假,设立育儿假,例如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产假和生育假已达到158天,江西、青海等地达到188天,河北、陕西等地特别延长了三孩生育假。这些政策举措对于促进工作家庭平衡、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考虑到多数省份在2016年修改《条例》增加生育奖励假的基础上再次延长假期,可能会增加生育保险基金的压力。因此,在制定产假奖励政策时要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等政策措施,建立个人、企业、政府合理分担机制,强调父母共享假期、共担责任的原则,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降低女性因生育中断职业的风险。

构建生育支持的政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落实生育休假制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要解决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还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政府主导、以普惠微型托育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有利于婚育的税收、住房、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推动将生育支持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三是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支持女性平等就业和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探索建立工作家庭平衡机制,倡导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四是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发挥计生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强化年轻一代的生育责任意识,培育发展支持生育的文化基础。

来源:人民政协网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9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