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读懂中国经济奇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16 06:37:51 0 宏观调控 党中央 之路

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时指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的宏观调控有哪些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记者: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经受了几次重大考验。一是2012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过去,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不断显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2015年出现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工业品出口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及时调整经济工作思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二是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潮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尤其是2018年起,美国悍然挑起经贸摩擦,全方位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在斗争中不断成长。三是2020年全球范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经济进入动荡调整期,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疫情对中国的消费、投资、出口和民生等带来重大挑战,但中国经济又一次展现了强大韧性,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这一过程中,党中央先后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重大判断,有效引导了经济工作的方向。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三期叠加”的判断;2014年提出“新常态”,并分析了九个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引导各方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记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董煜:根据形势变化,党中央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工作思路,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以贯之的工作总基调,历次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的基本前提下,根据不同年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工作的侧重点。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为了给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根据形势变化丰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十四五”时期明确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三是在政策架构上,逐步确立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框架。这是在2013年提出的,经过几次调整后,2019年确立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2021年进一步拓展为七个方面的政策方向,与年度任务的结合更加紧密。四是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完善,建立了综合性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的工具包,从过去的主要依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断拓展延伸,形成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有哪些特点?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高难度的难题和挑战,其经验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条:

一是运用系统观念,实现多目标动态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在发生变化,不再为一时的GDP增速高低而焦虑,而是强调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是把握力度和节奏感,实施精准调控。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注重“稳”与“进”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每一个重大节点上都能看得准、抓得准。面对经济中出现的压力,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根据轻重缓急,在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基础上,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举措。在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时,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三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兼顾当前和长远。宏观调控工作注重调研分析,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出台“六稳”“六保”举措,避免短期波动过大影响稳定。同时,注重面向长远解决问题,以发展规划为牵引,持之以恒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将年度、季度的短期目标,与五年规划的中期目标和远景展望的长期目标相结合,体现目标之间的衔接协调和统一,增强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四是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潜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丰富宏观调控工具和手段的过程就是深化治理领域改革的过程。通过改革转变传统的调控思维,将关键环节的改革与原有的经济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是调控路径的重大创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历次会议研究的重大改革事项,很多都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对经济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年来,宏观调控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深入分析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输入性风险的影响,重点研究汇率、影子银行、价格、债务等风险,根据不同领域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通过把住经济金融安全关,有效维护了发展大局稳定。

记者:如何理解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应对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党中央已经对“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发展作出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走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走更有效率的发展之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更加公平的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动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走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的指导思想,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走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内容,提出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和方案。当前,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系统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敢于突破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窠臼,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全球化格局的变化出发,对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理论支撑进行深入研究。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中国的经济工作经验,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发展之路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本报记者 杨雅玲 张东岳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224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