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上海,这样定义“城市软实力”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26 06:04:13 0 上海 城市 实力

上海,这样定义“城市软实力”

【年末,我们交出这样的答卷(11)】

苏州河上,百舸争流。今年秋天,上海赛艇公开赛首秀便攒足了人气。健儿奋楫击水,力量之美让人沉浸,两岸步步皆景,风光旖旎惹人流连。

黄浦江边,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更将最后一块“风水宝地”留给一座公共美术馆——这是上海,把人民捧在手心,充满青春活力。

夜空下,迪士尼的烟花如常绽放,映照着紧张而有序的核酸检测现场。接到疫情协查通报后的上海,迅速展露这座城市的从容淡定。强有力的统筹机制和治理体系,保障“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24小时核酸监测点前,主动赶来的人们自觉排队等候——这是上海,严谨不失温情,快速不失精细。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她拥有全球最大港口、最长的地铁网络,也是唯一能同时研制火箭、卫星、大型舰船、商用大飞机的城市;她背靠距今数千年的马家浜文化、广富林文化,更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这是上海,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外来辉映。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承载着“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期许,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新时代新征程上,这座勇立潮头的城市,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令无数人向往的“魔都”,能否持续保持魔力,展现魅力?建党百年之际,上海交出了一份聚焦“城市软实力”的特别答卷。

一个软字,看似闲笔,实有深意:当今世界,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上海要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必须在持续增强硬实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软实力,更好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的城市样板。

软实力就是竞争力

有人说,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表述未必精准,却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上海的志向和追求。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时间拨回2007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十六个字,概括上海城市精神。

这是上海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砥砺奋进的发展史、奋斗史。今年6月,上海专门用一次市委全会探究“软实力”议题并出台意见,明确提出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城市能否繁荣,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地、所在区域的重要增长极,根本上依赖于这个城市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时代文明形态、城市形态转换的关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说。在他看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较量,尤其表现为中心城市软实力之间的比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对标的不是一般的城市,而是全球城市。上海率先定义城市软实力,实际上是探索中国式城市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路径。”

事实上,这些年上海的发展一直很“硬核”: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件左右,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问世;集中力量解决“老小旧远”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66岁……

下一步,这座城市能否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上海选择以“软实力”作为自我革命的突破口,带动城市能级全方位、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提升。

对于自身的时代坐标,这座城市有着无比清晰而坚定的认识: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上海。软实力看似无形,却是实力之基,将直接决定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再上台阶的高度和速度。

软实力就是影响力

“很少有城市能像上海一样向世界辐射她的影响力——站在中国和国际文化的东西方交汇点,成为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世界大都市样本之一。”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芮悟峰是德国人,在上海工作生活近15年。登上虹口北外滩的上海大厦,俯瞰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他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溢于言表。

继黄浦江沿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这座城市的水系“项链”越串越长。前不久,上海再推“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一座城,专为“一江一河”制定发展规划,体现了上海的格局: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走在长宁区街头,随手画个圈,15分钟的步行便利范围内,社区生活的烟火气和都市的时尚感,一样也不少。“对标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目标,在长宁区,800多个社区项目正在推进,涵盖居住、就业、服务、休闲、出行等方面。”长宁区地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世樑告诉记者,今年8月,长宁区跻身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美好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15分钟,圈出小而美的生活——这样的城市,谁人不爱?

华灯初上,91岁的上海音乐厅,用跃动的墙面讲起“光音的故事”。建筑、艺术、音乐、光影、科技的交互中,扑面而来中国风、东方韵。音乐厅里,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开启驻场演出,让观众直呼“醉了醉了”。

这是位于黄浦区的演艺大世界一角。以人民广场为中心,5平方公里范围内,坐拥全国最密集剧场群——如今,演艺大世界越来越受到名家名团青睐,成为国际经典剧目的中国首演之地、中国优秀剧目巡演的首站之地,以及上海原创剧目呈现的首选之地。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戏迷愿意打着飞的、拖着行李箱来看戏。

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观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沿的对话、高雅的艺术、新潮的剧目、先锋的作品争相在这里登场亮相——这样的城市,谁人不爱?

有人说,软实力好比一座城市的“个性”,它体现为城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生产力和创造力。“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善良,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这是上海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既讲规则秩序,又显澎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这是上海描绘的生动图景。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是,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在全球叙事中讲好“上海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对于瞄准做强软实力的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充满期待,“这一伟大实践将催生一座引领未来超大城市发展的典范标杆,一个全面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气象的重要窗口,一个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纽带。”

人人都是软实力

浦东张江,经过近30年发展,集聚14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全球医药20强,在张江设立9家开放式创新中心;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张江。这里有近7万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培育的一类新药上市数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张江靠什么不断突破?支撑“硬科技”的,是软实力。好比武术的内家功夫,软实力运用得当,可以转化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据有关部门评估,在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上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8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全面提升软实力,“人”始终是重中之重。“研究城市软实力,要围绕人的行为需要展开,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来吸引人才,激发人才活力,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认为,加强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要特别突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和服务力。

在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织就超大城市高效感知、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底座。依托这两张“网”,以智能化为突破口,上海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城市治理方案。上海还将安全作为城市软环境的硬指标,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市民的安全感。

“减证便民”,有序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先后出台9份免罚清单,免罚事项不断扩围扩容,以精细化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助力企业发展;律师“门诊”一号可约,扫码即享“家门口”服务,为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上海坚持把法治作为最根本的治理方式,法治环境好成为上海的重要标志。

“收放自如”“软硬兼施”,以共治、自治促善治,造就着一座城市的韧性和包容、活力与胸怀。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升文化建设品位,从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从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到增强全球叙事能力——上海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软实力方面,按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要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是一项关乎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把方方面面的资源和要素调动起来、活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形成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久久为功、全面提升的强大合力。

软实力的背后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徐锦江在思考的是,上海作为中国的全球城市,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怎样的探索?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将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份怎样的精彩?这也是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关切的。

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人人都是软实力。看,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座生机勃勃的人民城市,正大步走来。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250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