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2021,中国航天碾压美国的可不止发射总数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01 09:29:20 0 航天 中国 美国

原标题:枢密院十号:2021,中国航天碾压美国的可不止发射总数

2021年即将过完的最后几天,世界航天发射的年度总发射数仍一直没有确定,因为中国这个航天“大年”还没有收官,真的是从年头发射到了年末。

随着12月30日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年度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也是今年全球航天的最后一次发射,中国年度发射首次突破50次大关,定格在55次,力压美国成为当年航天发射次数世界第一。而中国航天在2021年碾压美国的可不止是发射次数。

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

2021年即将过完的最后几天,世界航天发射的年度总发射数仍一直没有确定,因为中国这个航天“大年”还没有收官,真的是从年头发射到了年末。随着12月30日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年度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也是今年全球航天的最后一次发射,中国年度发射首次突破50次大关,定格在55次,力压美国成为当年航天发射次数世界第一。而中国航天在2021年碾压美国的可不止是发射次数。

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

55次发射,这是中国航天2021年达到的新高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看2021年年初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蓝皮书给2021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设定的“小目标”是有望首次突破40次,现在看来当时真的是相当低调,因为中国今年的55次发射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就完成了48次,将上百颗(含搭载)航天器送入太空。

55次发射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平均不到7天就有一次发射,这一点从中国航天2021的发射起止时间也可以看出。2021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是1月20日长征三号乙将天通一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第55次航天发射是12月30日凌晨长征三号乙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

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长征火箭2021年宇航发射全胜记录,发射次数多到一个截屏根本装不下。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长征火箭2021年宇航发射全胜记录,发射次数多到一个截屏根本装不下。

根据媒体的统计,2021年,全球共进行了144次航天发射,其中中国进行了55次发射,发射次数世界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按照制造商统计,排在第二至第四名的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分别进行了51次、25次和6次。

而按照维基百科的统计,全球进行了145次年度发射(多出的一次似乎是维基百科多记录了一次中国的发射),除此之外,各国的年度发射次数基本与上述统计基本一致。

维基网站上统计的2021年全球各型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柱状图。维基网站上统计的2021年全球各型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柱状图。

55次是中国首次突破新的大关,除了和全球其他航天大国横向对比之外,含金量还可以和往年中国自己的发射情况进行一下纵向对比。据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蓝皮书统计,2020年,全球共实施114次发射任务,追平1991年以来的发射次数纪录,发射航天器共计1277个,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创新高,达到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权威航天机构还没有发布2021全面的统计数据,但从今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任务就可以看出,肯定会在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数量、发射总吨位、发射载荷质量等各个方面全面超越中国自身以往年度的数字。

就以长征系列火箭中长三甲系列火箭为例,12月30日的发射是今年该系列火箭的第12次发射,12战12捷!

这12次发射任务中,长三乙火箭完成了11次,将60余吨载荷送入距地球3.8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而这只是今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一个缩影,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设迎来一系列重大发射,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三号两个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十三两艘载人飞船,这几次发射是真的很有“分量”,光天和核心舱重量就在20吨级。所以当新版的蓝皮书公布之时,大家才能真正通过统计数据来回顾2021年中国航天的成果是多么沉甸甸的。

中国航天员出舱的画面。中国航天员出舱的画面。

而反观排在年度发射次数第二位的美国,51次发射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独占了31次。这再次刷新了该公司年度入轨发射次数纪录。根据统计,这31次发射全部由“猎鹰”9号火箭完成,且都取得了成功。但这其中有一半以上进行的是该公司自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组网任务。当然美国也有年底时发射韦伯太空望远镜项目、新型火星车在火星展开的探测活动,以及为国际空间站配套的航天发射任务,但目前而言,美国的国家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似乎进入了一个休眠期,目前并没有那么多的国家级别的航天发射需求,韦伯太空望远镜虽然意义重大,但该项目实际上已经筹备多年,本应在多年之前发射,因预算等问题一再推迟。

韦伯望远镜示意图。韦伯望远镜示意图。

这就导致“星链”卫星星座等商业航天项目的发射在美国2021年度发射中占据了相当比例。

而这种情况与中国正好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55次发射很难一一列举,但可以说今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任务更加多元化:既有空间站重大任务的相关发射,包括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等载人航天重大国家专项,也有“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等科研项目,还有高分系列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的对地遥感卫星,还有“吉林一号”这样的商业遥感卫星,从发射这些卫星使用的火箭来看,绝大部分是中国航天发射的绝对主力长征系列火箭,也有主攻商业航天发射的快舟系列火箭,还有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射尝试。

而美国这边则给人一种航天发射需求越来越“内卷”之感,对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平利用太空方面,则并没有做出太多突出贡献,甚至做出了不少增加他国航天员与空间站安全风险的自私举动。

就拿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计划为例,这些卫星可没有美国人描述的那么单纯——为了提供一种“改变世界的连接方式”。老刘认为,很大程度上,美国人用这种高频发射、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星链”就是想要抢占太空中的轨道资源和频段资源。如果按照SpaceX公司一次发射入轨50颗“星链”卫星来计算,2021年的30次左右的发射中有一大半是“星链”任务,那SpaceX公司2021至少向太空发射了750颗“星链”卫星。

马斯克马斯克

至于马斯克在近期接受采访时申辩的“太空有容纳数百亿颗卫星的空间”,被认为是一种偷换概念。在“星链”主要部署的近地轨道高度,可以利用的轨道空间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大体估算出可以发射入轨并安全运行的卫星总数量,同时还要考虑“星链”这样的小卫星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在失效之后很可能就会成为太空垃圾,影响他国在近地轨道工作的航天器的运行安全。

中方前不久严厉指责“星链”卫星曾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这已经不是该卫星星座首次危险接近其他卫星了。2019年9月2日,欧洲航天局发布推文称,气象卫星“风神”为了躲避异常接近的“星链-44”卫星:不得不采取了“紧急避碰”操作。而“星链-44”卫星正是SpaceX公司为了“测试航天器的推进系统”而让3颗“星链”卫星脱离轨道的其中之一。

抛开这么大规模发射组网可能会产生大规模太空垃圾的考量,SpaceX宣称计划将发射上万颗“星链”卫星,组成一个可以覆盖全球的全天候、高速率、低成本的卫星互联网星座。但这么高代价组建的真的是为了全球那些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福祉吗?

其实有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在质疑“星链”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美国军方服务吗?

有观点认为,人类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项尖端技术能够被军方所忽略。不管这项技术的初衷到底是用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还是仅仅用来满足人类好奇心,最终大多都被拿来用于增强军队作战效能。“星链”计划的低轨巨型星座也很难例外。

还有航天专家表示,“星链”的启动客户就是美国空军。美国空军向SpaceX赞助了2870万美元扶持该公司把“星链”计划的应用场景拓展到军用领域。实际上,早期的“星链”低轨技术验证试验,包括了卫星和美国空军战斗机的天线阵列进行直接互联的内容。在2019财年,有2.15亿美元的专项军费,拨给了向商业航天企业寻求高速军用互联网的计划。

更有分析认为,除了进行对地观测、电子侦察等任务以外,这类低轨、超低轨卫星星座还可用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精确跟踪。因为现有的预警卫星轨道高、视野大,更适合跟踪洲际弹道导弹。但预警卫星对于探测、跟踪飞行轨迹变化无常,滑翔段红外特征相对发动机尾焰而言较小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有些力不从心。而组网后的低轨道卫星则可以完成这个任务,既可以进行接力跟踪,也能够进行组网定位,并能更快地将数据传输到反导系统。

总结一下,中国航天2021年55次航天发射,科学意义重大、技术含量很高、正能量满满、诚意十足,而美国则被美国民营公司的低轨卫星星座发射占据了相当发射次数。就以中国空间站为例,中方曾表示后续一定会有外国航天员参加到中国空间站项目之中来,而美国则更多展示的是自私自利、损人排他的嘴脸,抢占太空轨道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太空垃圾,甚至危害太空安全。

用一种相对极端的思路去考量,用一枚可以重返多次回收利用的猎鹰-9号火箭一次发射50多颗“星链”卫星上天的成本非常之低,如果用其中的几颗“星链”去异常接近包括中国空间站在内的他国航天器,那对方航天器必然要做出避撞反应,这就要进行机动变轨消耗更多燃料,这样做的客观效果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来降低他国重大航天项目的在轨时间,当然一些项目是有在轨燃料补加能力的,但更多不必要的变轨机动必然会对航天器的元器件等造成一定的磨损。

中美航天发展的心胸气度、整体态势、项目的开放度孰优孰劣,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随着2022的脚步临近,2021中国的55次航天发射也将成为一张去年的成绩单,新的一年,至少40次甚至50次航天发射是很有可能的。看看中国这些年航天发射的加速度就知道了:2021年12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400次发射,在400次发射里,前三个“100次”分别用时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从2019年3月10日至2021年12月10日,仅用2年零9个月。

中国航天未来可期,2022让美国人继续去甩锅、去沉沦吧,我们继续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枢密院十号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292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