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焦点访谈:精彩冬奥 精细保障就在点滴之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2 06:34:21 0 运动员 冰面 闭环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国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呈现着速度与激情,展示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精彩的比赛背后是精细的保障。赛事密集,比赛场地的冰面怎么维护?怎么让各国运动员吃得既可口又有能量?再比如,为了防控疫情,怎么妥善地处理垃圾?

2月5日,开赛第一天,北京冬奥会首枚速度滑冰金牌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产生,荷兰名将斯豪滕成功夺得冠军,同时打破了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随后的几天,在“冰丝带”,奥运会纪录又数次被打破。

在“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的冰面上,各国运动员连创佳绩,这块超大冰面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最快的冰”。而这些制冰师正是这最快冰面的“守护人”。

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制冰团队负责人邵懿说:“根据国际惯例,训练的时候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要对冰面做一次维护;赛时的时候,不超过一个小时左右对冰面进行一次维护。所以每天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速度滑冰是一项人类借助冰刀在冰面上进行滑跑,以用时最短为优胜的体育项目。力量爆发之下,最快速度能够超过60公里/小时,而风驰电掣之间,冰面上一丝一毫的瑕疵都可能会对速度产生影响。

邵懿说:“这个冰看着跟镜面一样,运动员在上面上冰的时候,冰刀跟冰面接触会在冰面上产生一些划痕,深浅度也都不一样,运动员多了之后划痕就会很多。”

要保障运动员的发挥,冰面平整顺滑至关重要。根据赛时安排,每一小时左右,比赛间隙,制冰团队都要进行快速冰面维护。

这个18人的制冰团队是一个由中外制冰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外籍制冰专家马克是第6次保障冬奥会,团队的其他成员也都有多次保障大赛的经验。

浇冰车是制冰师修冰的利器,冰车修冰讲究设置刀头的深度和出水量,通过冰刀控制出水量找平冰面。冰车开起来简单,但要打造近似镜面的完美平整度,需要时时观察、不断调整,技术和配合尤为关键。

邵懿说:“现在你看这车不是一台车在上面进行浇冰作业,有时候是两台,有时候甚至是三台,车之间有一个配合。比如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车速的保持,都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冬奥组委的安排,此次冬奥会期间,除了20多场比赛,“冰丝带”还要为运动员提供80多次维持运动状态、适应场地的训练。这块超大冰面每天都在被充分运用。场次多、频率高,冰面维护也更加频繁,次数多了,刀片也会磨损,如果出现故障,甚至会影响比赛的进行。每天对冰车和冰刀的检修,制冰师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邵懿说:“刀片磨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还会对刀片进行磨刀处理,让刀片刀头更加平整。”

冰车虽是得力工具,但冬奥期间,无论正式比赛还是间隙训练,总会出现一些紧急的情况导致冰面受损,把冰车开出来根本来不及。现场修冰,分秒必争,这个时候就要考验制冰师手下功夫了。

这天训练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运动员摔倒,冰鞋撞击划破了冰面,事发紧急,训练不能停,制冰师赶忙跑去修补。

当记者发现制冰师没有戴手套时,邵懿说:“用手的余温去融化雪泥,让雪泥跟冰缝更加贴合。的确很冷,但是为了把冰面修复好,保证冰面的平整度,让运动员有一个更好的冰,更快的冰,我们觉得还是无所谓了。”

很多时候,制冰师都需要跪在冰面,用手反复触摸,确保冰面平整顺滑。不仅是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温度、湿度乃至地面灯光等都会对冰面产生影响,制冰团队还常常与运动员、教练员和场馆工作人员沟通,征求他们的反馈,根据反馈不断微调,力图让冰面达到最优状态。

除了赛时和训练时每一个小时左右维护一次,每天的一早一晚,制冰团队都必须对冰面进行两次彻底检修,这个团队也成为“冰丝带”中每天进场最早、退场最晚的团队。

此次冬奥会期间,在“冰丝带”将产生14枚金牌。对于运动员夺取金牌就是胜利,而对于这个全心打造最快冰面的团队来说,他们的目标更高,那就是助力运动员,创造新纪录。

赛事保障助力运动员在赛场上全力发挥,让冬奥赛场成为世界一流的竞技舞台,而赛场之外的生活保障则让运动员们融入冬奥,冬奥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紧张的竞技之余,许多国外运动员化身美食博主,点赞冬奥村的美食。

这些让各国运动员大呼过瘾的美食正是来自于冬奥村中的运动员餐厅。

运动员的饮食除了要确保安心可口,还要进行科学的营养搭配,这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为了做好保障,餐饮团队从2018年6月开始制作菜单。经过3年时间,最终第6版菜单获国际奥委会批准通过。

冬奥村的生活保障不仅要考虑所有人的需求,也要考虑特殊情况,比如有运动员运动受伤行动不便怎么办?没有关系,运动员餐厅还提供订餐服务。不仅如此,对于身体不适的运动员,冬奥村综合诊所提供每天16小时的门诊和24小时急诊服务,及时处理相关损伤。在这里,中医治疗成为了“明星项目”。不少代表团成员慕名前来,体验针灸、推拿及耳穴等治疗方式,缓解运动损伤、失眠焦虑等。

为运动员做好保障,各种科技产品也是“大显神通”。各国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传自己遇到了“新”服务。

吃得顺心、住得安心,冬奥村成了运动员们温暖的家,很多运动员写下了真挚的感谢。

冬奥村的家是温暖的,也是安全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了给运动员赛场逐梦提供有力防疫安全保障,同时也有效避免闭环外的疫情扩散风险,本届冬奥组委采取闭环管理方式。数万人的闭环区域,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是冬奥防疫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

晚上六点半,晚饭后是国家体育馆垃圾清运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在闭环内,大量人员用餐后的餐盒被投放到了垃圾箱中。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垃圾要按照厨余、其他、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来分类。在这里,场馆闭环内所产生的这些生活垃圾实行统一处理。

这些垃圾在清运前,都要用两层医疗废物专用塑料袋密封入纸箱中,再用消毒试剂进行消杀,并贴上闭环内重点管控垃圾的标志。

据工作人员介绍,垃圾的闭环管理,强调的是环环相扣,不仅是场馆内的管理,还要保证运送安全。

每天国家体育馆垃圾清运工作人员都会按照固定路线,将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清运点。在这里,工作人员会将这些重点管控垃圾装车。

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清废经理高陆说:“这个环节要求司机不能下车,全密闭的车厢,工人要对车厢进行消杀,然后装车,最后消杀一下外观,然后离开。”

在运输环节,车辆依然是全封闭,司机也是不停车、不开门,也不开窗。北京冬奥会期间,不仅是国家体育馆,三个赛区,一个标准,闭环里所有的场馆的垃圾清运都是专人、专车,规定路线,运往规定的垃圾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理。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清废处处长冯向鹏说:“我们对每个场馆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包括垃圾的排放流线以及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都列入一张表,每天形成一张表,这样就实现了对场馆垃圾的动态精细化管理。”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说:“中国人民,北京人民极其慷慨热情,在疫情形势复杂的当下,接纳全世界冬季运动大家庭成员。我们一道采取了有力措施,不仅保护好本地居民,也保护好世界各地运动员和访客。”

就连对垃圾也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一个精字可以说体现了冬奥保障的追求,精益求精;也体现了冬奥保障的温度,精心细致;这一个精字,体现的是我们承办重大赛事的能力,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们看的只是部分场馆内的保障,为冬奥提供保障的幕后团队和人员还有很多。运动员的亮眼表现离不开他们,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离不开他们。我们也要在这儿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67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