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媒体: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 删掉其感谢发言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7 12:01:02 0 这句话 赛后 冬奥会

【文/观察者网 鞠峰】

同样都是BBC,做新闻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昨天(2月15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得冠军。苏翊鸣完成惊人一跳时,BBC体育新闻在社交媒体发文盛赞:“艾萨克·牛顿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Isaac Newton would be turning in his grave at that!)

但在这个“荣耀时刻”,BBC新闻中文账号却将苏翊鸣赛后采访“感谢父母、感谢教练、感谢祖国”的话删掉,只截取了“不能和父母近距离接触”的片段做成图片报道。

有网民认为,BBC这番操作是为了突出“冬奥防疫措施严格不近人情,分割亲情”……

随后,更多网民发现了BBC的“小心思”,有人讽刺道:BBC“完美展示了什么叫不能撒谎也能作恶”。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截自BBCNews 中文 推特

15日的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17岁的中国滑雪小将苏翊鸣以182.5分夺冠,拿到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第六枚金牌,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本届冬奥会苏翊鸣收获一金一银。

赛后,苏翊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我知道我父母今天来看比赛,我不能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但我真的很激动。谢谢我的父母,我的教练,我的祖国!”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把我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贡献出来为国争光,”苏翊鸣深情地表示,“让所有人看到咱们中国滑雪现在站在全世界最高的位置,我觉得特别开心!”

到了BBC中文报道中,关键的“感谢父母、感谢教练、感谢祖国”却不见了。BBCNews中文官方推特在图片报道中,只强调了“我知道今天我父母来现场看了比赛,我也知道他们在哪,但我不能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我真的很激动……谢谢所有人对我的支持。”

起初,一些网友还感到惊讶。北京冬奥会开始后,一些西方媒体频繁抹黑中国严格防疫措施。而长期以来BBC更是走在抹黑中国的前列。因此在看到这则庆贺苏翊鸣夺冠的推特报道后,有网民称“BBC正经播新闻”、“画风突变”,有点不太习惯。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然而,有一些网民发现,BBC在图片中,将苏翊鸣感谢祖国的话给截掉了,并质问BBC“怎么不敢引用”。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又有网民分析称,BBC是要突出苏翊鸣“多么可怜,被防疫严格措施不近人情地分割亲情。”这名网友还贴出了BBC隐去的采访发言。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一些网友斥责BBC“阴阳怪气”,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是国家故意为之,就想让苏难受。明白的人都知道只不过是防疫政策。”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一位网民贴出央视新闻的源采访并讽刺道,“BBC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做不撒谎也能作恶,只需要截头去尾,断章取义即可。”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其实将政治因素抛开,英国老牌公有媒体BBC还是十分“正常”的。苏翊鸣在比赛中完成惊人的一跳之后,BBC体育(BBC Sport)在推特上盛赞“艾萨克·牛顿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Isaac Newton would be turning in his grave at that!)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延伸阅读

为什么人人都爱苏翊鸣?这个细节很重要

这几天,17岁的冬奥小将苏翊鸣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各项“跨界”技能火遍全网。他之所以获得大家的喜爱,不仅因为那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他身上所彰显的体育精神,更为其赢得了一分的尊重。

上周的比赛中,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创造了历史,但裁判组的打分却引发了争议,不少网友纷纷为苏翊鸣抱不平。对此,苏翊鸣近日大方回应,表示此前坡障比赛没有任何争议,自己特别尊重对手帕罗特,“他是给我激励特别大的一位选手”。帕罗特也在苏翊鸣获得冠军后送上祝贺:“我今天跟他说你以后要反过来激励我了。苏翊鸣今天的表现特别棒,他值得赢得冠军!”

在这一来一往的“表白”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比成绩和名次更为深沉的体育精神:尽管有错失金牌的遗憾,但当对手完成挑战后,依然衷心地为其感到高兴。这一刻,运动员的国别之分已没有那么重要,大家所怀有的,是对人类体育极限的共同追求。

类似的场景,在本届冬奥会中还有很多。2月14日,当中国选手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完成最后一跳夺得冠军后,被她超越的美国选手考德威尔在完赛的第一时间大喊着跑向徐梦桃,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一拥抱,不仅是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正如有位网友所说:“顶尖高手之间荡气回肠的彼此激发、尊重与共情,这就是体育精神。”正是靠着这份体育精神,我们才能在赛场上看到一幕又一幕人类运动之美,见证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的勇敢尝试,彰显人类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并实现“更团结”的崇高和伟大。

其实,即便从技战术博弈的角度看,对输赢的过分看重,有时反而会“坏事”。在竞技体育中,一旦“得失心”占据主要位置,运动员的专注力就难免会受到影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曾经说过,运动员专业性的体现之一,就是内心必须专注在比赛本身,而不是别的。

当然,这份看淡得失的气度和专业,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是对观众的考验。毋庸讳言,在冬奥会这样的顶级体育赛事中,奖牌榜是人们难以忽视的存在,但某种程度上,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团结”是超越奖牌榜的更高的价值追求。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本届冬奥会上,很多中国观众在为我国选手摇旗呐喊的同时,也不吝为其他国家的选手加油鼓劲,当外国选手实现突破获得奖牌时,我们能够以真正的体育精神,为其送上来自东道国的诚挚祝福,并感谢他们为人类奉献了无与伦比的比赛。

现代奥运会的初衷之一,正是为了追求世界人民的团结。在现代奥运会的历程中,曾有比赛期间暂停战火的先例,即便是敌对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摇旗呐喊。试想,如果我们因为奥运会比赛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嫌隙和国别之间的芥蒂,甚至不惜动用种种言语暴力责难他人,用狭隘的输赢观树立起仇恨和壁垒,岂不是违背了现代奥运会的初衷吗?

超越国别差异,我们更能看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全人类加油,这正是奥林匹克赛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为了守护这道风景,在赛场上,我们既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团结。无论观众还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妨多一分气度和包容,用平常心看待分数,更专注于运动本身,收获精彩比赛的同时,更赢得尊重和体面。

BBC报道苏翊鸣赛后采访,怎么不敢放他这句话?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94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