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人工合成淀粉”背后 专家:合成生物学将大有可为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0-08 09:00:21 0 淀粉 生物学 人工合成

“脱离光合作用、植物和土壤,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了淀粉……”近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论文也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当下,合成淀粉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美好的想象,甚至有网友惊呼:“‘喝西北风’将来可不再是一句笑话了。”

虽然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还有漫漫征途,但人工合成淀粉仍然是具有突破性和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其背后是在全球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告诉记者,合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工程科学,其实质是在工程学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目标理性设计、改造乃至从头重新合成生物体系,通过构造人工生物系统来研究生命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它被多国认为是未来的颠覆性科学技术。

目前,国内外合成生物学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多位专家学者告诉记者,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国几乎每隔几个月都会有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诞生。淀粉之后,我们或将迎来更多新的“合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署名除外)

重大突破:

“从最原始的地方开始做”

众所周知,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通常由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自然界的淀粉合成与积累,涉及60余步生化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

中科院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带领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经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

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马延和的科研突破,在我国科学圈引起热议。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陈国强告诉记者:“人工合成淀粉是具有很大突破性的科学进展,其突破性在于淀粉的合成工作全是在细胞外进行。以往,像淀粉这样比较复杂的化合物的聚合一般是需要在细胞内完成。马延和团队首次把所有试验操作放到细胞外,这是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合成生物学成功案例。除了淀粉在细胞外合成,他们同时构建了完整的代谢路径,利用细胞外的酶来促进其反应,这是很好的突破。”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覃重军教授同样不吝溢美之词,他表示:“人工合成淀粉肯定是一项重大科学突破,虽然还不是诺奖级的,但仍然有其独创性和震撼性。目前,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大大小小都有,但达到像人工合成淀粉这样震撼的还不多。人工合成淀粉是概念性和原创性的突破,确实非常难得。以往大多数的科研突破是属于延展性的,科学的框架已经定了,科研人员只是顺着路径往前走,但合成淀粉属于概念性的突破,它从最原始的地方开始做,这是和其他一些科研性质上的不同。”

从实验室到工厂:

“可能要穷尽科学家一生”

尽管在实验室内取得成功,但专家们坦言,目前人工合成淀粉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科院副院长周琪表示,人工合成淀粉成果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后续需尽快实现从“0到1”概念突破到“1到10”的转换。

覃重军告诉记者:“这种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的距离是惊人的,人工合成淀粉只是初步把路径走通了,但还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问题,目前看,成本降到能和自然PK还很难,这可能需要穷尽科学家一生去努力。”

覃重军说:“在科研领域,概念性的突破是可以的,这就和治疗癌症一样,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但还没好到治愈的程度。从学术到应用将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应用肯定要涉及成本问题。‘用一个1立方米的罐子生产淀粉,5亩玉米地就可以不用种了’是一个愿景,现在还远远做不到,未来有可能实现。科学的突破从理论的突破再到实际应用,都是比较远的。任何科学的进步总是在不断累积当中实现的,一有科学突破就要马上应用,这本身也是不科学的。”

陈国强则表示:“未来人工合成淀粉的挑战在于细胞外合成考验各种酶的稳定性。如何做好各种酶的分离纯化,酶如何在细胞外保持活性,如何应对合成中的每一步后酶的活力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细胞外得到解决。合成淀粉的步骤较多,目前成本是很高的,也是工业化不能接受的。”

陈国强接着说:“合成淀粉的另一个难题,是随着分子量的不断上升,葡萄糖不断被整合在高分子淀粉链上,黏度会越来越大,聚合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人工合成淀粉也将可能聚合不到分子量特别高的淀粉。从分子量的角度看,人工合成淀粉和常见的淀粉还有一段距离。这些问题都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的。但无论怎样,仅仅是能在细胞外人工合成出葡萄糖,就已是一项很伟大的工作了。”

合成生物学:

“非天然但优于天然”

而人工合成淀粉的背后,是国内外合成生物学近年来的突飞猛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告诉记者:“基于基因的生命科学经历了3次革命,而今人类进入生物体系的工程化,合成生物学开始以用途为导向,工程化为理念,对生物学进行全视角、多维度的研究,这是一个学科高度集成,堪比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学科,科学家人工设计构建新的生命系统,使得它具有非天然但优于天然的功能。”

邓子新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利用生物合成技术研发出了药物,“我国原来没有维生素e的生产厂商,只能通过进口;而今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制造出了维生素e,我国也一跃成为维生素e的生产大国。生物合成一举打破了国外化学合成的复杂程序,成本很低,过程很安全,投资也少,效率很高,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

邓子新坚信,未来像维生素e这样的例子一定会层出不穷,“传统的化学合成生产会产生一些有毒的衍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不仅成本更低而且更环保和安全。未来,合成生物学一定大有作为。”

他还表示,“合成生物学实际就是把产品生产的基因搞清楚以后,‘劝说’某种微生物成长为某一种自然界内并不产生的化合物,使得它具有比天然化合物更优良的效应。”

陈国强表示,合成生物学在国外的成果也有很多,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外研制的mRNA疫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递送系统将表达抗原靶标的mRNA导入体内,在体内表达出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从而使机体获得免疫保护。“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mRNA疫苗技术其实早已经诞生了,但一直没机会做临床,因此该技术一直都停留在学术成就领域;面对疫情,这一技术终于可以做临床,做出来的结果很理想。基于mRNA的技术,未来人类肯定还会发展出各种疫苗、抗癌药品、抗体等。我觉得,这肯定是目前国外合成生物学中最成功的例子。”陈国强认为,在中国,一些化合物、药物的生物合成,单克隆抗体,酵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改造等都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成功的案例。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学术成果和创新很多,但应用都需要有契机以及一定时间的积累。mRNA疫苗的研究在国外实际已经持续十几二十年了,只是一直没机会上临床,直到疫情发生。”陈国强告诉记者。

探索与原创:

“有突破就意味着希望”

采访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均强调,科学上的伟大突破未必一定会在应用上取得成功,但都让人类向着真理更近一步。因此无论未来人工合成淀粉能否产业化落地,科学家都为人类找到了一条崭新之路。

“独创和震撼性的科学突破总是让人激动的。”覃重军告诉记者。2018年,覃重军利用CRISPR技术创造出仅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菌株。这项合成生物学的重大突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陈国强表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的转化,都需要时间和积累,其间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甚至很多科学技术的突破往往只能停留在科研上,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很多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常常要花几代人的心血。”

他举例说:“大家现在做核酸检测利用的就是PCR技术,也叫做聚合酶链式反应,之前科学家只知道能在细胞内能实现这样的反应。直到某一天,一位科学家将这个反应拿到细胞外做,他做成功了,就变成现在的PCR技术,从PCR发现到技术的应用,经历了50余年的时间,如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都在利用PCR技术在做基因扩增、基因克隆。”

“只有很少数的科学是发现没多久就可以应用的。大家应该耐心等待,它毕竟是突破,既然是突破,就能让我们看到希望。这是很重要的事。”覃重军告诉记者,“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从最开始发现到现在已经上百年了,目前应用领域还不算多,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项科学发现的伟大划时代意义。” 【编辑:张燕玲】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9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