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指挥家陈亮声去世,他是斯琴高娃的丈夫、阿格里奇的前夫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3-02 09:01:07 0 斯琴高娃 陈亮 上海

2月28日晚,华人指挥家、作曲家陈亮声去世,享年89岁。陈亮声女儿陈丽达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我亲爱的父亲陈亮声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斯琴高娃和我都陪伴在他身旁,祝愿他一路平安。希望他的艺术和音乐能被中国乐迷长久铭记。”

陈亮声是著名演员斯琴高娃的丈夫,也曾是著名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的前夫。

 斯琴高娃和陈亮声 斯琴高娃和陈亮声

中瑞文化的交流使者

陈亮声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49年前往中国香港,1952年移居美国。

1953-1957年,陈亮声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莱大学作曲系,毕业后再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于1960 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64年,陈亮声在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67年任日内瓦大学音乐总监,负责大学合唱团和室内乐乐团指挥。由于他对日内瓦大学合唱团的发展和瑞士室内乐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瑞士专门为其设立了唯一的“大学乐师”一职。

1972年,陈亮声受教于罗马尼亚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的门下。

作为中瑞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陈亮声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1982 年以来,陈亮声曾经每年两次到中国讲学排练,曾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讲学排练。他还曾为西安、广州等地的交响乐团,以及新影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战友文工团、黑龙江省交响乐团等艺术院团进行排练、演出。

 陈亮声和上海交响乐团 陈亮声和上海交响乐团

1985年,陈亮声带领日内瓦大学合唱团到中国巡回演出。1987 年,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经他三个月精心训练后到瑞士演出,随后该团又继续到其他欧洲六国进行巡回演出,取得了空前反响,在该团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2000年,陈亮声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2002年,陈亮声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原稿手迹影印件,赠送给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此外,他还将自己珍藏的许多音乐资料捐赠给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陈亮声曾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的艺术指导,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学子。在他的指教下,中国的室内乐、四重奏、弦乐独奏等在国际、国内的各大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国际乐坛获奖的梁宁、傅海静、胡坤、李坚等都曾受过他指导。胡坤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时,就曾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信给陈亮声,向他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和感谢。

如今享誉国际的上海四重奏,在初出茅庐时便和陈亮声有过交集。那是1983年,上海四重奏刚刚成立,正在备战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国内当时的室内乐氛围几乎是零,老师丁芷诺每个礼拜都给他们上课,还会抓住每一个来学校上课的专家,帮他们把关,专家的身影里就有陈亮声。

“现在回想起来,起作用的也就一两个人,还不是外国人,比如陈亮声老师,他是合唱指挥,在国外呆了很多年,作曲和指挥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帮了我们不少忙。”第一小提琴李伟纲对澎湃新闻记者说。1985年,上海四重奏在比赛上拿下第二名,风头无两。三十多年过去,这支老牌四重奏依然是上海的一张名片。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在上学时听过陈亮声的讲座,“他能讲地道的老派上海话。自称所卖的‘膏药’,是‘去掉重音’——那种在演奏音乐时莫名加入的非必要的重音,这是影响音乐的‘口音’的最重要因素。当时许多人还不太能理解,后来仔细体会下,还真是一贴‘膏药’。”

陈亮声和斯琴高娃陈亮声和斯琴高娃

和两位著名女性的婚姻

因为和两位著名女性的婚姻,陈亮声也被更多人认识。

1959年,陈亮声和阿格里奇在钢琴家傅聪的引荐下认识,那时阿格里奇才18岁。婚后,两人生下女儿陈丽达(Lyda Chen)。短暂的婚姻结束后,陈亮声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女儿监护权,直到陈丽达成年后,母女才团聚。

2019年5月、10月,阿格里奇连续两次来上海演出,分别登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大剧院,引起轰动。陈丽达也连续两次以中提琴演奏家的身份坐在乐团,和母亲并肩演出。

陈丽达陈丽达

陈亮声与斯琴高娃也是经人介绍认识。陈亮声在一本挂历上看到斯琴高娃,一见钟情,托导演凌子风介绍。

“他到一个朋友家做客,看到一个有12个演员的挂历,有刘晓庆、潘虹,12月份是我的一张照片。一个老太太就说,这个人啊,听说脾气大着呢,还喝酒。陈亮声说,那又怎么样呢,我看她蛮有味道的嘛。对方说,她离过婚啊,他说,离100次婚又怎么样呢?”

斯琴高娃第一次见陈亮声时,他已是花白头发。无论在拍戏、排练还是生病住院,他都会捧着一束鲜花出现在斯琴高娃面前。斯琴高娃被陈亮声的体贴关怀打动,1986年远嫁瑞士。那一年,斯琴高娃36岁,陈亮声53岁。

“他跟前妻离婚以后,就带一个女儿,在又当爹又当妈的前提下,再去深造音乐,跟卡拉扬的同学切利比达克在意大利学指挥。他为女儿不敢再娶妻,差不多20年之久。我觉得这个男人了不得,好像萌生了对他的一种信赖感。”接受曹可凡采访时,斯琴高娃曾经讲述她为何会放心托付终身。

结婚后,斯琴高娃在国内拍戏,和丈夫聚少离多,但这没有冲淡他们的感情。

2006年2月,斯琴高娃导演兼主演的话剧处女作《月牙儿》来到上海,陈亮声也 “妇唱夫随”来到上海。排练厅里,素面朝天的斯琴高娃佝偻着背,倚着一根拖把柄,嗓音低沉、举步踉跄,短短几个场景,老舍笔下旧社会的底层妇女形象跃然台上。排练过程中,一位白发老者静坐一隅,自始至终含笑注视,他就是陈亮声。

澎湃新闻记者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斯琴高娃面对记者的问题,总是三言两语轻轻带过,不喜多言,惟独说起丈夫,却总是赞不绝口。这位比她年长近20岁的音乐家,在“陪练”过程中,还一不小心兼职了“艺术参谋”,引来整个剧组的尊敬。

由于每次排练必到场,陈亮声不时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身为上海老克勒,陈亮声对那个时代的一切风俗都有深刻了解,不时还给演员讲解老北京的掌故,诸如鸟笼的玩法。

剧组的执行导演栾景泉说:“陈先生是个极其渊博的人,他对人生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使他出的点子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很多重要场面,都是他点化而成。”剧中,有一场戏是虫儿妈走投无路,为了让女儿继续上学,决心出卖肉体的戏,一般的处理是雷电交加烘托绝望情绪,而陈亮声则提出用箫声和木鱼,作为背景音效,一下让剧组“茅塞顿开”。

斯琴高娃排练,陈亮声始终不离左右,剧组所有成员当时无不钦佩。斯琴高娃说,“我先生是我无形的后盾,他做的事情这辈子都让我感动。”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50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