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华中农大20余名师生接力14年,干了这件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1-11 22:10:15 0 土壤 土系 中国

原标题:华中农大20余名师生接力14年,干了这件事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近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其中,由华中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天巍教授、陈家赢副教授、张海涛副教授、王军光副教授共同参与,蔡崇法教授全程指导的《中国土系志·湖北卷》和《中国土系志·江西卷》位列其中。

而这项成果展出的背后,却是一段华中农大师生14年接力奋斗的动人故事。

▲《中国土系志》(湖北卷)▲《中国土系志》(湖北卷)▲湖北省土壤母质分布▲湖北省土壤母质分布▲《中国土系志》(江西卷)▲《中国土系志》(江西卷)▲江西省土壤母质分布▲江西省土壤母质分布

长期以来,囿于土壤分类研究的庞杂性和基础性,土系鉴定工作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土系是土壤类型的基层单元,也是属性表述和记录的最小“个体”,土系志可以通俗理解为给土壤建立“个人档案”。

每个土系的鉴定过程十分复杂,编制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土壤学、地学、农学、测绘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吃苦的毅力。

▲师生们在野外采样▲师生们在野外采样

自200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启动以来,华中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蔡崇法教授、王天巍教授等先后带领近20名研究生完成了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土壤分类研究工作。

▲湖北天岳系典型景观▲湖北天岳系典型景观▲湖北天岳系土壤剖面▲湖北天岳系土壤剖面

该系列工作耗时14年,累计行程逾5万公里,共计调查了378个典型土壤剖面,采集了近2000个土壤样品,获取了近40万个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的信息。

▲江西笔架山系典型景观▲江西笔架山系典型景观▲江西笔架山系土壤剖面▲江西笔架山系土壤剖面

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中国土系志·湖北卷》和《中国土系志·江西卷》,共计116万余字,包含了222个土族,新建301个土系信息,是“中国土系志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土系志》丛书是我国首部基于定量化标准和统一分类原则,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壤系统分类科技专著,是中国土壤分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王天巍教授(右一)在烈日下采样▲王天巍教授(右一)在烈日下采样

作为此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王天巍教授一直对土壤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年,在蔡崇法教授的引荐下,他欣然加入了项目研究,一干就是十余年。

他回忆说:“从古代‘五色土’划分起,我国对土壤分类的认知在历史上长期领先于全世界。但近现代,逐渐与西方国家拉开了比较大的差距。作为从事土壤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发达国家,也很希望为热爱的学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风餐露宿,挑灯夜战▲风餐露宿,挑灯夜战

和许多守在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不同,土壤分类学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采样工作,而野外采样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辛。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些场景,对土壤分类学科研工作者而言再熟悉不过。

2014届博士毕业生陈芳是最早参与此项研究的学生之一,她回忆说,在野外摸爬滚打,常年的风吹日晒,女同学们的皮肤都变得黝黑粗糙,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大伙的午饭都靠吃干粮解决,晚上住宿也会捡最便宜的住。

记得住的最便宜的一晚,是在村里花10块钱租了个空房子,大家打个地铺就凑合了一宿。还有一次,因为挖土弄得满身是泥,晚上住宿时还被酒店拒之门外。

▲王天巍教授(后排居中者)带领学生在农田里采样▲王天巍教授(后排居中者)带领学生在农田里采样

土壤采样过程十分艰苦,偶尔也会遇到各种危险。山林里的毒蛇、水稻田的蚂蟥都给大家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扭伤、擦伤、晒伤更是家常便饭。

王天巍教授记得,一次和团队老师带着同学们去采集鄱阳湖洲滩土壤,滩涂上的芦苇丛有两米多高,人钻进去就不见影。采样结束时,天已经全黑了,加上湖水上涨,来时踩出的痕迹都被淹没,返程变得异常艰辛。师生们在黑暗中提心吊胆地摸索前行,一不小心就迷路了。经过好几个小时反复摸索,接近半夜,大家才平安返回出发地。

▲师生们在崇山峻岭中采样▲师生们在崇山峻岭中采样

土壤分类学研究特别讲究团队协作。平日里,师生们总是组团出行,从前期资料准备,到现场挖土、采样,再到后期数据分析与资料整理,往往需要大家分工协作。也正因如此,王天巍、张海涛、陈家赢、王军光等老师和20余名研究生常年聚在一起,穿梭于崇山峻岭、奔走于田间地头。

师生们一起分享“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欣喜,一起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浪漫。师生关系显得尤为融洽,感情更加醇厚。

▲蔡崇法教授带领学生去野外调研▲蔡崇法教授带领学生去野外调研

蔡崇法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的完成,离不开师生们十余年如一日的付出。作为土壤学基础中的基础,参与的所有人都是本着一腔热爱参与其中,也培养了青年工作者对科学的奉献精神,亦能鼓舞更多科研工作者们甘坐冷板凳、向着国家发展需求砥砺前行。”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2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