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遇建白象·筑梦长街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7 06:05:59 0 建筑 空间 作品

来源:重庆大学

山城里,长江畔

和风细雨中

一群洋溢着朝气与热情的CQUers来到白象街传统风貌区用手中的PP板、木材以及他们的巧思

创造出众多别具匠心的小建筑

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筑梦印记

与重庆山水云影共振

与白象长街短巷“对谈”

让我们遇建白象

看看创意无限的CQUers 

用建筑书写了怎样的故事吧!

2022年4月16日,重庆大学第九届“建造季”活动在白象街历史文化街区隆重举行。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建筑类7个班级的21支队伍,按搭建材料分为PP板、木材两个组,在8小时内完成实体模型搭建。学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实到了手中的每一块材料,实现了一次美好的筑梦体验。

(一)PP板组

PP板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灰尘,寿命长,且具有质轻,韧性好,尺寸灵活等特点,PP板组的小伙伴充分利用材料特性为大家带了超多仙气飘飘的作品!

1- 建筑类一班《禾下》

禾下——致敬袁隆平爷爷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春天,感受万物萌芽;夏天,聆听谷物生长,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对话,潜游海底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低语,方能感悟宇宙浩瀚、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2- 建筑类一班《雀翎》

作品整体为单体重复构成的半球形空间,以曲线为主。单体造型以孔雀翎为灵感,两个片状板围合形成类圆锥半单体,半单体两两相接形成单体。从内部观察,形似一只只竖着的眼眸。单体之间又互相交错连接,相接处的肋形成网状结构,有良好受力性能。作品根据不同位置的单体受力需要,对基本单体灵活改变,以发挥pp板不同方向的弯曲特性和受力特性,让作品兼具表现力。

3- 建筑类二班《百象流转》

横、纵的线条织结成“岁月压坍的时空”。

纵,象征世界的延续。生活的幕起幕落、俗世的喜怒哀乐仿佛隽印在这一刻的雪白缎条中。

横,象征时间的延续。无数历史故事在时光中流转,正如横向的雪白锻条。

横延纵流,交织于一处是空间。时间流动、空间更迭,搭建生活的“诗韵”,建造世界的“演变”。续新章,汇集白象。谨以此致敬岁月长河。

4- 建筑类二班《裁云游影》

作品名为裁云游影,其整体形态如藏传佛教白塔,底部纹样取自白塔底部火焰花纹样。在藏传佛教中,白塔是圣迹出现之地。在作品中,日观云起云涌、光影斑驳,夜卧赏满天星斗,翠栊镂月,与重庆的山水云影共振,探索人在迷茫与寻找中的平衡。

5- 建筑类三班《万花瞳》

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设计师Valentina Minayeva的花球设计以及樱花的形态,由五瓣花的不断重复与变化,拼接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类似万花筒视觉效果的球状空间,给人一种熟悉、温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设计通过曲度的变化营造出巧妙的虚实关系,结合线元素的参与,打造出生动有趣的光影效果。

6- 建筑类三班《荫满中庭》

你想感受一次身处“花苞”的体验吗?

以海螺为韵,以花苞为形,借板材之柔韧,化二维为立体,光影参差。

壬寅年的春年,我们筑梦白象。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荫满中庭。”

7- 建筑类四班《春生桷》

以黄桷树为态,以曲面为形,中心“树体”向上生长,外围“榕须”落地生根。融合地域性特色、展现文化印记,传达最生动的山城意象。我们投身此时此刻的山城春色,看万物生长,筑就梦想。

8- 建筑类四班《鳞非烟》

作品单元型似鱼鳞,灵感来源于鱼鳞状折纸技术。将二维纸面通过折叠形成具有立体感的三维鱼鳞,且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立体鱼鳞纹路,独具特色。这种单元型形成的整体可以单面弯曲,形态灵活多变,张弛有度,极具美感。

9- 建筑类五班《晧穹》

作品以单元体叠加与编织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一个类似半圆拱形的空间。其单体主要分为两组,分布在空间围合的里侧与外侧,富有层次感与韵律感,塑造绝佳的视觉效果;编织的方式充分展现pp板材料独特的韧性,同时编织手法塑造的线条虚实关系展现为多样的外观肌理变化。作品底部以流动线性形状的箱体为底座,既固定了单体,又兼具了美观的外形,又运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度为现场观众提供休憩观赏区域,增强了人与空间的互动性。

10- 建筑类五班《箱庭》

作品外观为方体,搭建采用了箱式单元体的排列,使作品具有简洁规律的视觉效果。作品内部空间开阔,尺度比例关系变化能让观者从外部快速过渡到作品内部。简洁的外部线条结合拱顶高度变化的设计搭配半透明的pp板材质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营造出观者适合直面内心世界的空间,与箱庭疗法的观念相合。在作品中观者主体本身代替了传统箱庭疗法中的沙盒模型客体,在“自由和保护的空间”里连接观者内心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

工艺方面,作品的主要连接方式为pp板插接,对pp板纹理与受压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模拟,制作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模数化处理,作品外观呈现了工业设计的简洁风格。

细节上,通过不同方向、尺寸的连接部件设计,解决了作品上下部分稳定衔接与横向连接的问题,利用拱顶独特的受力结构平衡两侧向内的压力,使作品整体达到力学稳定的效果。尺寸方圆,自是箱庭,让场景成为主体陈述表达的载体,一片白净换一心澄净。

11- 建筑类六班《合粽连横》

作品以“合粽连横”为名,包含了面向学院以及面向公众两个维度。在面向学院的维度上,“合”表示对以pp板为材质,以编织手法塑造带有弧度的小尺度空间,其中对人与人、人与建筑双重亲密性的塑造,也表示作品形态上采用的四瓣闭合的手法。而在面向公众的维度上,“合粽连横”作为成语的化用,在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展现了小组成员团结一心、直面挑战的勇气与决心。

12- 建筑类六班《神奇海螺》

作品从pp板的特性出发,力求尽可能充分利用材料并且创造出适宜且有趣的空间。考虑到pp板独一无二的韧性,作品采取了近似于半圆拱的形状;为追求空间上的简易与有趣,将拱的排列做成了旋转与渐变相结合的形式,整体类似海螺的形态;体验者从入口进入,顶部逐渐降低,最终到达内部,有“别有一方天地”之感。

于作品外部观赏,光影交错且形状向内旋转延伸,吸引观者进入;于作品内部环视四周,又有被包裹之感,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

细节上,内拱与片状连接的方式解决了大拱跨度的问题,削减顶部压力,防止因pp板自重过重而导致塌陷,使整体空间保持稳定。

13- 建筑类七班《方舱》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基于模块化建筑的思想,作品以单元性、可移动性、多功能性以及高效性为追求进行设计。作品总体由六个单元体构成,通过改变六个单体的组合方式及打开方式,赋予建筑可移动与多功能的属性。

14- 建筑类七班《破茧》

成百单体的拼接,汇聚一方空间;上千”破茧的蝴蝶“,还享八方世界。由内而外的伸展,由外向里的光影,蓬勃的生命在7班手中诞生。蚕蛹破开坚硬的外壳,一点一点,获得了破茧重生的光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终换之”破茧成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砥砺向前。

(二)木材组

木材是传统的建造材料,但同学们的搭建可不传统,种种奇思妙想搭配新奇有趣的搭建方式赋予了传统材料新的生命力,同学们对结构的思考更是让其焕发新彩!

1- 建筑类一班《峦屿》

云烟绕起三重峦,落得镜中自水寒。偶有白鹤渡泽屿,举步清闲自悠然。

峦屿以三角形这一稳定结构作为基本单元构架,构建如山岱一般错落有致的单一空间,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供观者休憩。

一组三角形单元体安装滑轮,形成可移动空间,既丰富了空间的造型,又增加趣味性,增强了空间体验感。每个大三角形结构中插入了小三角形结构,构成较低一层级的空间,供观者躺卧欣赏整个空间。以木结构造山峦岛屿,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2- 建筑类二班《绿里》

“绿里”,化用古诗《钱塘湖春行》中的“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意为行走于绿色之中、树荫之下。

木质板材源于自然,彰显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与回归本源的环保理念。六种不同形态的木板构件以拼接的方式,构成了繁茂的”树冠“。光线透过木板产生光影变化,犹如树林间透过的晨曦,展现来自大自然的不同魅力。同时,绿里也代表”绿色里程“,根系历史,冠系未来,绿色环保的”旅程“ 将从这里开始。

3- 建筑类三班《Wooden Fun》

从欧式三角屋顶入手提取出三角形木框架的基本元素,再通过不同大小三角形的重复排列得到空间上的错落与韵律感。空间的错落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空间效果,还增加了使用的趣味性与可开拓性。选用完全对称的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图案达到一种和谐、闲适的实体感受。搭配27cm的长度,减小施工难度的同时又满足人体的行为尺度,更加符合供人们休憩使用的设计目的。

4- 建筑类四班《弦上之歌》

空间运用木方的纵向排列形成独属木头的节奏韵律。木方围成两道圆弧,交错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覆顶以木方旋转排列而成,连接着立柱;座椅的安排顺应空间的形态,同时有加固立柱的作用,结构合理,形态优美。整齐的木方排列如同琴弦,共同”谱写出一曲典雅的弦上之歌”。

5- 建筑类五班《星迹》

以代表5班的五边形为基本元素,张扬的飞叶兼具秩序感, 寓示着了5班同学积极进取、开放团结的性格特点。作品中间可供参观者休息,仰望飞叶的同时给观者带来空间体验感。

6- 建筑类六班《木漩》

该方案通过多个门框的重叠扭转,在统一的结构体系下进行有序的变换,以非对称的形式营造均衡的空间动感,塑造出一个流动变换的走廊。

建筑在外观上通过偏斜体所带有的不稳定感和动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外部门框通过规律的角度变化,使空间富有韵律、节奏感。两侧入口的狭窄与内部空间的开阔形成对比,具有引导作用,给人以宽阔的空间体验。而木条纵横穿插形成的通透效果,增强了空间的开放性,引导光线流入,巧妙地削弱了较大建筑体量带给人的压迫感,同时可以产生光影的美感。

方案内部设有波浪形条凳,在空间内部塑造出一种曲线路径,与外部结构形成对比呼应的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多样且舒适的空间体验。整体观感能让人产生木的螺旋扭转成如同漩涡之美,更有“目眩”之感。

7- 建筑类七班《格格不入》

作品空间整体呈三角形,选用木材做基础材料,贴近自然。外观上没有增加繁杂的修饰,而是用木条将完整的面加以分割,形成大小相等的方格,部分用木板遮挡,打破原有单调的格局。休息区突破普通座椅的设置,用方格加以木条取代,既保留了空间原有的休息功能,又将其与空间本身巧妙融合在一起,提升空间的体验感。

从构思创意到反复落实

从模型推敲到实体搭建

CQUer们将自己的专注与热爱

在白象街肆意绽放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织材料,建构心中大千世界

重叠扭转,谱写白象华丽一章

伴随着嘉宾们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在欢快的气氛中完美地落下帷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联合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社会参与积极性高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此次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向广大市民展示大学生的作品,把课堂授课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庆大学对“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出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作用,是学校和地方协同育人的有益尝试。

本次活动得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重庆大学建筑学部、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街道、重庆融创地产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来源: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整理编辑:陈睿迪 刘思佳 张艺菲

审核:蒋研川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3592.html

上一篇:济大欢迎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