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深度关注丨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英雄凯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7 12:06:02 0 航天员 神舟 空间站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

4月1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平安抵达北京。王亚平刚下舷梯,穿着红色小裙子的女儿就迎上来,把一大束鲜花递给了妈妈。和女儿拥抱完,王亚平立刻掏出一颗“星星”,笑着送给了女儿。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航天英雄回来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183天在轨驻留,每一个“首次”都标注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正式迈入在轨组装与建造的新阶段。

开伞、落地、出舱……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让人屏住呼吸,每一项指令动作的完成都让人激动不已

“热烈庆祝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列有各类飞行参数和实时画面的大屏切换到庆祝成功的大红屏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过程中,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让人屏住呼吸,每一项指令动作的完成都让人激动不已: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红白相间的伞花在空中瞬时绽放,飞控大厅掌声热烈;返回舱落地,在戈壁滩上激起滚滚烟尘,还有一头沙漠骆驼从镜头前跑过,惊奇声和掌声同时响起;3名航天员轮流“报平安”后,又是一阵掌声……

千里之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是航天员的“落脚点”,在东风着陆场待命的航天搜救人员则是航天员回家见到的第一批“地球人”。

升旗手冯毅第一个冲到离返回舱和医监医救机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与此同时,建立警戒区、便携站架设、舱内无水肼检测工作也有序进行着。

“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开舱手苏黎明熟练地平衡舱内外气压,紧握开舱手柄逆时针旋转140度,随后缓缓拉开舱门。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北京,我是神舟十三号,我已安全着陆,返回舱正立,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

飞控大厅里,总调度“北京明白”回道:“祝贺神舟十三号,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在北京迎接你们凯旋,北京见!”

“感觉良好”背后是航天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多个“首次”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再添底气

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帮助下,翟志刚首先出舱,坐上地面人员为其准备的航天员专用座椅。“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现在已返回地面。”翟志刚出舱微笑招手,现场响起掌声。

从太空漫步时“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到落地后“感觉非常良好”,航天员的自信从容背后是航天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

舱外,航天员身着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的太空出舱活动中“大显身手”;舱内,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公里高的“天宫课堂”精彩开讲。出发时,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的物资,现在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达;返回时,原先耗时近1天的回家之旅如今缩短到几个小时……中国航天人接续攻关,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感觉良好”。

“在首次长达6个月的驻留期内,我们验证了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关键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邵立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神舟十三号最关键的一项技术验证就是长达6个月的停靠。对神舟飞船而言,长期在轨飞行后安全返回是最大的考验。

邵立民说,在太空中长时间驻留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在轨环境。“要确保飞船的寿命可靠性,必须通过在轨验证,这样不仅更科学,也让科研人员更有底气。此次返回任务的圆满完成,对神舟飞船而言就是关键技术验证的顺利通过。”

“除了对长期在轨驻留、出舱活动、舱段转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外,航天员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工程总体室主任吴大蔚告诉记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多类工作生活数据的收集分析、人因技术和航天医学实验研究等,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系统实验项目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数据,为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航天员将进行半年的身体恢复,中国空间站将转入在轨组装与建造阶段

经医监医保人员第一时间确定,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正常。

航天员返回后身体状况比较好,离不开航天员在轨失重防控锻炼的优化和加强。“返回前1个月,他们就开始强化体能锻炼,同时也采用了相应的物理辅助设施进行调整和保障,重点强化了心血管储备能力和耐力力量,让航天员经过6个月的失重飞行后,能较好地重新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吴大蔚说。

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监医保车首次在神舟十三号搜救返回任务中使用。这辆车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医监医保功能,航天员可在此进行生活护理、更换衣服、吃饭等,另一个是医疗救护功能,车上备有各类医疗设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医院航天员医疗救护队队长吴冬惠告诉记者,以前航天员返回后的医监医保在直升机上进行,现在医监医保车空间更加宽敞、独立、方便,为航天员提供了更加温暖舒适的环境。

3名航天员抵达北京后,恢复工作也随之开始。恢复过程为期半年,分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和观察恢复三个阶段。在此之前,航天员还要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三级隔离。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下班”回家了,但中国空间站建设没有“停工”。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任务依然艰巨,挑战依然不小,但中国人迈向太空、迈入空间站时代的步履依然铿锵。根据任务安排,今年将组织实施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6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2次载人飞行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3800.html

下一篇:4月17日0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