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山与城丨这座仓库陪伴重庆51年,而今正在蝶变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7 21:00:49 0 仓库 建筑 重庆

来源:重庆发布

红锦大道拉出一条笔直的线,车水马龙,两边高楼拔地而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拐进五十米,栏杆扎住了大门,守门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抬起栏杆让车进入。

这扇大门,将世界一分为二,映入眼帘的是:朱红的砖墙、老楼斑驳的铁门、古旧的手摇窗、环绕老建筑的高大黄桷树发出了绿芽……

这就是位于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的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下称“603仓库”),是一处历经五十多年历史风霜的老建筑群。

仓库投用于1971年,见证了山城市民的生活变迁,记录下重庆的城市发展历史——因此,这里被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录入重庆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时至今日,这个老建筑一边坚持干着物资存储的“老本行”,一边也以另一种方式蝶变新生。

仓库历史照片  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供图仓库历史照片  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供图

仓库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是什么力量

为老旧业态注入新的活力?

《山与城》第104期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老建筑

讲述老建筑蝶变的故事

↓↓↓


如果你是老重庆人

这里的物资可能就在你家中出现过

1978年的秋天,21岁的“知青”甘继民回到重庆,在603仓库获得了一份新工作——门卫。

当时,仓库周围除了农田,就是土坪荒坡。但在甘继民看来,能在这个高大建筑里工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同年,17岁的少年李延安也来到仓库担任保管员。

603仓库

他下班回家需要沿着田坎走很久的路,才能到公交车站。当年这是一条“长途线路”,每天最晚一班车的到达时间是下午4点,李延安干脆就长期住在了仓库集体宿舍。

现今,当年的“郊区”已经变成核心城区,从仓库所在地到繁华的江北观音桥,大概20分钟左右。

603仓库603仓库

25亩地,5栋建筑,16个仓间。

甘继民回忆,当年“郊区”的仓库却有另一番火热的工作场景。库房堆放的商品一眼望不到尽头,仓库里长期回响着工人装卸货的号子,每天来拉货的卡车,最多时候要排出几百米的“列子”。

“有红岩牌电视机、长安厂的汽车零配件、冷酸灵牙膏这些重庆大品牌,还有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三转一响’高级货,还有衣裤帽鞋、锅碗瓢盆的日常用品……齐全得很。”甘继民说,当时仓库里储存着与重庆市民息息相关的诸多生产生活用品。

如果你从那个年代走来,这些物资大概率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

603仓库603仓库

新中国第一个植树节

种下40多棵树

“现在树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

走近老建筑群,很快被高大的黄桷树树荫覆盖。苍老的大树在春末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伸向天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远离了墙外的世界。建筑红色的外墙,在老树掩映下,亦透露出天然的质朴和亲切感。

当年栽下这些树时,今年逾花甲之年的经理王忠建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1979年,新中国第一个植树节,他与同事们一起,在仓库周边种下了四十多棵树苗。

603仓库周围植被茂密603仓库周围植被茂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现在树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王忠建抚摸着一棵自己栽下的黄桷树笑着说,“我们三个都是1978年来的,当时都还是‘小甘’‘小李’和‘小王’,转眼都44年了。”

大树的年轮里刻下了仓库的历史过往: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仓库员工24小时值班坚守,紧锣密鼓地调运各类支援物资;汶川地震发生后,仓库为救援物资车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调配发送救援物资……

几十年时光里,603仓库一直保持着商品存储的基本功能,“行规”“也沿用至今——即货物在摆放时对顶距、灯距、墙距、柱距、垛距有严格要求的“五距”管理。

正因为这样的坚持,在50多年时间里,仓库一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建筑也保存完好。

从门卫到保管员再到主任,到现在的仓库负责人,甘继民成为了“老甘”,仓库也逐渐显得“老态龙钟”——603仓库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脚步渐缓,本世纪初期,仓库经营状态一度萧条,陷入发展瓶颈。

“有段时间,我们团队甚至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找企业洽谈合作。”甘继民感叹:“后来总结,这样的方式效率太低,成果也不大。要突围,必须改变思路。”

603仓库的红墙603仓库的红墙

门前老树发新芽

院里老建筑走新路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仓库团队的“老革命”决定走“新路子”。

靠什么力量为老旧业态注入新的活力?答案是文创产业。

“目前,有二十多家企业入驻我们仓库,除了传统的物资储存业态,也有艺术文化相关的企业。”甘继民说,经过考察和规划,结合目前市内的文创园区“东风”,在业务领域引入新鲜血液。

603仓库内部603仓库内部

随着多家在渝设计公司入驻,青年设计师们也带来了灵感。他们在保持该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办公环境进行升级装饰。

“2020年6月,我们团队第一次来这里探访,大家印象深刻。”青年景观设计师郑萧曾参与十八梯等城市更新项目,她介绍,团队入驻603仓库后,带着设计师情结与期待,开始了这次与老建筑的“对话”。

一时间,“青年”与“老者”跨过漫长的岁月重逢,并碰撞出新的火花。经过设计改造,原本老旧的仓库内部摇身变成了办公区、影院、运动区、重新修缮包装的土坯墙下,也装饰了绿植、盆栽……

603仓库的联动窗603仓库的联动窗

老建筑上的联动窗,而今已成为603仓库的特色景观:一扇扇排风窗上设置了滚轮装置,是由上世纪80年代仓库的“技术革新小组”自己设计的,转动一个把手,即可同时操作十多扇窗户的开关,十分便捷。

“变电房、下水道目前我们都经过了改良改建,现在的老建筑,已经拥有了新的功能核心。”当年的“保管员小李”、现在的公司总工会主席李延安谈及现状,语气中充满自豪。

“原生态老建筑,很多时候对艺术设计团队充满了吸引力。”谈及未来发展,甘继民表示,老建筑与文创碰撞出新的火花,不仅能让业主方得实惠,也可能激发入驻团队更多的灵感,诸如鹅岭二厂文创园等,都是成功案例。

603仓库现在有50多位员工,这是一个不断探寻“老”变“新”的团体。就像老建筑遇到了有意思的新灵魂,老树“撞击”了红墙长出了绿叶。老仓库也要继续活下去,活得更精彩。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40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