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搁浅鲸归海后,还能不能活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0 15:08:37 0 长须鲸 情况 抹香鲸

4月19日上午8时,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铜瓦门大桥外,半边山海域附近,有渔民发现了异常,一个巨大的黑色身影在水中拍打着浪花,是一头鲸,它搁浅了。

渔民通过无线电通讯和电话通知了当地相关部门,象山县海洋与渔政部门执法队迅速赶到了现场。

直到当晚潮水重新涨回来,这个庞然大物才被慢慢拖回海水中。

4月20日凌晨5时30分左右,经过长达20小时的接力救援,在渔政船的牵引和护航下,它被拖拽到相对深水区域,恢复了自主下潜的能力。

它又重新可以摆动尾鳍,向空中喷出水花来。

全力救援

“最开始来了五艘船,有渔政的船,也有渔船,最开始设计的方案是架船将它驱赶回深水中,让它脱困,但失败了。后来用绳子将它捆住,试图拖拽回海中,但是重量实在太大,水位又在不断降低,也没能实现。”现场一位渔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救援遇到了困难,只好改变救援计划,用湿被子盖住鲸的身体,不断向其身体泼水,来保证湿度,原地保护等待晚上涨潮时再次救援。

由于滩涂泥泞,机动泵等救援装备无法运送到鲸身边,所以只能通过盆和水桶进行泼水来维持它的生命体征。

救援行动现场 图/视频截图救援行动现场 图/视频截图

事发当日17时左右,海水开始涨潮,救援人员开始分批次撤离现场,撤离前为其尾部裹上棉被再套上绳子,等待潮水进一步上涨。

根据当地专业机构发布的潮汐分析表来看,象山县石浦海域将会在当日22点50分左右达到最高潮位。

22时左右,潮水基本覆盖鲸的身体,七艘船抵达事发海域,通过缓慢拖拽的方式再次试图将它拖回海中,这一次,它慢慢地跟随绳索向深海游去。

4月20日凌晨,前方救援团队表示,它恢复了自主下潜的能力,实现脱困。

通过当地媒体的前方直播信号,很多关注它命运的人在直播间守候了一天,不少网友在直播中留言:

“回大海吧,这次走了就不要回来了。”

4月20日清晨,经救援力量牵引至放生区域后,鲸已自主下潜、游回大海。图/新华社4月20日清晨,经救援力量牵引至放生区域后,鲸已自主下潜、游回大海。图/新华社

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类研究专家陈炳耀却没有网友们那样乐观。

“世界各国近年来鲸类搁浅的案例中,最终成功存活并回归海洋的案例非常稀少,绝大部分搁浅的鲸最终都没能存活。”

陈炳耀介绍,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搁浅会对鲸造成巨大的伤害,挣扎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因为体重过大,斜侧的身体重量会对内脏,特别是肺部造成挤压伤害,在滩涂中的呼吸也会让呼吸道进入大量的泥沙,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在失去海水浮力的情况下,鲸存活的可能性极低。比如2012年江苏盐城滨海县搁浅的4头抹香鲸,没有等到救援就死亡了。

而第二种情况则更令人难过,就是在部分案例中经过涨潮而实现重新被拖拽回海中的鲸,在一段时间后会再次搁浅并死亡,这就不排除鲸在搁浅前就出现了健康问题或是因搁浅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死亡。

陈炳耀证实,搁浅在象山县石浦海域的鲸是成年雄性抹香鲸,体长19.5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其他海域也偶尔会发现抹香鲸搁浅的情况。

国内有关远洋鲸豚的研究调查很少。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行为后,仅有的商业捕捞留下的基础资料也没有了。

陈炳耀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2017年11月,他曾参与了江苏启东市连兴港的搁浅座头鲸救援工作,那次是一头仅重2.8吨的雄性幼年座头鲸,2天中3次搁浅被送回海中,最终还是死亡了。

2017年,陈炳耀参与救助幼年座头鲸。图/受访者提供2017年,陈炳耀参与救助幼年座头鲸。图/受访者提供

“最后一次送它回去的时候,水已经很深了,我还拍了拍它,感觉没问题了。但最后还是没能活下来。”陈炳耀的回忆中带着惋惜。

同样是2017年,一头长约12米,体重约3吨的雌性抹香鲸在深圳东部海域被渔网缠绕搁浅,虽后经解救成功脱困,最终仍在大亚湾附近搁浅死亡。

相比起江苏与深圳的幼年个体和雌性个体而言,这次在象山搁浅的鲸无论是从长度还是重量,都要更大,那么它搁浅后造成的伤害也很可能会更严重。

“难度很大。”陈炳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搁浅之谜

在世界学界范围内,科学家们至今并不能确切解释鲸搁浅的原因。相关的推论很多,大体可以分个体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维度。

鲸类对于回声定位系统依赖性很强,发出的波遇到海岸线和其他生物时会发生反射,鲸由此判断行进的方向和食物的位置。但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鲸听觉等感官器官受损后,鲸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无法判断位置而误入海岸的情况。

还有观点认为,鲸会追随猎物进入浅水区,后因海水退潮导致搁浅。噪音干扰、海水温度上升、磁场变化都被科学家认为或使鲸搁浅。

正因如此,鲸的搁浅总是会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坊间还流传鲸类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搁浅说”。

已有18年鲸豚研究经验的陈炳耀认为,除了触碰船只、人为捕杀等情况导致的鲸非正常搁浅的情况外,绝大部分鲸搁浅,都不是正常情况。

“它一定是自身出现了什么问题,才会最终导致搁浅。”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解释,一些鲸搁浅后虽然被解救,却仍然会出现二次,乃至三次搁浅,最终死亡的情况。

营救搁浅鲸,同样是全世界的难题。

世界范围内的大型须鲸和齿鲸都鲜有营救成功的案例。营救鲸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最终实现搁浅鲸救助存活的可能性,需要同时满足多种条件。

第一,鲸本身的身体状态并无陈旧性疾病等健康问题。

第二,鲸搁浅位置附近可以有大功率起重工具和救援设备。

第三,鲸本身的长度和重量不能太大。

2021年7月,浙江省临海市头门港曾经出现过12头瓜头鲸集体搁浅的情况,虽然经历多部门的联合救援,但最终仍有6头死亡,另外部分放生海洋。

要知道,作为海豚科的瓜头鲸,无论是重量还是长度,都要比座头鲸乃至抹香鲸小非常多,这也给了救援和放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次象山救援的抹香鲸,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因此,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并不主张组织人力将搁浅鲸送归大海,有观点认为鲸因搁浅造成衰竭窒息最终死去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死亡方式,建议实施安乐死。但对于搁浅鲸的安乐死,操作起来并不那么顺利。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学家麦克·摩尔(Michael J。 Moore)曾在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期刊上,发表了名为《大型鲸安乐死之概览》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安乐死的需求总是缺乏预备、出乎意料地到来,和利润丰厚的商业猎鲸相比,没有收益的安乐死实在难以得到投资。

由于缺乏有效的办法,南非和新西兰政府都曾通过射杀的方式结束搁浅中鲸的生命。

但这个方式一点也不安乐。

鲸落、鲸爆和博物馆中的标本

当鲸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生物学家称这一过程为“鲸落”。“鲸落”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

相比起“鲸落”,“鲸爆”显然缺乏诗意和美感。

搁浅死亡的鲸会因身体内部蓄积过多腐败气体而造成身躯爆裂。鲸肠道内的微生物在其死亡后并不会立刻停止工作,而是持续分解胃部的食物。

庞大的胃和未消化的食物会产生大量如二氧化碳、甲烷、氢硫化物、氨等物质,气体会使鲸膨胀最终爆炸,有媒体报道过2004年台湾搁浅死亡的鲸爆状态。

“在将鲸尸体运输到台南闹市区时,突然发生爆炸,周围的车辆小吃摊都被染成了红色。”

搁浅后的鲸最终到了哪里?多年以前,海岸线边的居民会分割鲸的尸体,食其肉,剐其骨,但是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近年来绝大部分海边的人们都不再去抢夺鲸的尸体,大部分搁浅鲸的尸体被捐赠给了高校和科研机构。

去年底,上海自然博物馆完成组装搭建了国内最大的长须鲸骨骼标本,体长24米,重量为3吨。

上海自然博物馆长须鲸骨骼标本组装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上海自然博物馆长须鲸骨骼标本组装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博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了这座标本的故事。2017年3月,上海渔政部门在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面发现了一头死亡长须鲸,鲸被拖至岸边时,已经死亡超过10天以上,腹部开始膨胀并散发恶臭。“当时可以看出鲸的头部有受伤的迹象,大概率是被船只的螺旋桨击中后死亡的。”

从释放气体到分割内脏和腐肉再到骨骼脱脂和最终的组装,上海自然博物馆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这头鲸最终得以通过标本的模样呈现在公众面前。

而在标本制作的4年间,何鑫也利用鲸的尸体采样完成了用线粒体DNA对这头长须鲸的物种鉴定和种群来源分析。在他看来,作为科研工作者虽然无法阻止鲸的离去,但在其离去后,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

当它在明亮场馆里被一块一块吊起,逐步拼接成为完整的长须鲸骨骼标本,何鑫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鲸往昔在深蓝大海中,自在遨游的模样。

由于救援工作紧张,本着救助即时性原则,此次象山石浦海域搁浅鲸最终放归前并未贴附信标,以便用于回收数据信号的后续研究,所以其归海后的情况仍是未知的。

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人们喊出“我们创造了奇迹时”,陈炳耀仍在持续关注该个体的情况。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最终的答案才会真正揭晓。”

相关科普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59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