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红旗漫卷 七乡欢歌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4 12:19:22 0 天保 文山 村民

来源:云南发布

91年前,壮族老乡做向导,红军队伍踏上了文山这片热土,在这里开辟了云南省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斗转星移,红色基因深植这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转化为磅礴精神力量,深深滋养着七乡儿女。

行走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穿行于喀斯特绿洲山岭间,我们看到最美的画面是各族群众灿烂的笑脸。

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张文峰 摄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张文峰 摄

美丽边关入画来

麻栗坡县天保村委会老寨村民小组,人们在传承红色、编织绿色中创造幸福生活。

红色老寨是一面旗。1948年,中共桂滇边工委在这里建立起民兵护乡中队、民兵大队和农会组织。

绿色老寨是一幅画。一幢幢风格统一的两层中式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家家户户瓜果飘香,溢满浓浓乡愁。

主打“红色牌+农家牌”,村民黄世兰的日子越过越甜。“家里的3间房改成民宿,一年也有近万元收入。”黄世兰笑着说。

7年前,老寨村被列为云南“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省级试点村。随着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大工程的实施,红色老寨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风扑面,不止老寨。

天保村马家湾小组,路边、房前屋后,一个个用山石、废弃牛槽、石磨等老物件堆砌的花台格外别致,加上香樟、茶花等树木花草的点缀,村庄的颜值与气质为之一变。

“石头是山上找的,花台是自己砌的,优美环境是村民自己打造的。”说起人居环境的改变,村民小组长徐世兵很自豪:“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啥干不好的。”

曾在城市打拼的天保村新城二组“90后”村民盛朝成去年返乡创业,在村里开设了全村第一家电子器件加工厂,产品远销广州、珠海等地。如今,30多名周边村民在他的工厂实现了就近务工。“别看我们是农村,不仅能赚到钱,还能享受到好生态好风光,很多人羡慕呢。”盛朝成笑道。

“今年我们将发展魔芋500亩、红心柚130亩,计划培育树番茄1000亩、并建起初级加工厂。”天保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献浩满怀信心,希望通过产业规划、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群众参与,让天保村提速奔向“绿富美”。

在文山州438公里的边境线上,一个个边境乡村正在蝶变。根据规划蓝图,到2025年,文山州将把富宁、麻栗坡、马关3个边境县的42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让边境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资料图   图源:文山州人民政府网资料图   图源:文山州人民政府网

共沐暖阳山海情

从脱贫攻坚大合唱,到共谱乡村振兴新乐章,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的音符,传遍壮乡苗岭山水间。

牛倌张国华在家门口脱贫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张国华在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的家,4层小楼修葺一新,“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镇里引进了肉牛养殖龙头企业,我也找到了用武之地。”张国华说。

肉牛产业一直是广南县带动面最广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当地依托沪滇协作,引进资金、项目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吸引上海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困难户的模式,推进55个高峰牛产业扶贫项目,带动1.2万户家庭务工增收。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后,老区人民没有停下创造更加幸福生活的步伐。

夜幕降临,走进富宁县归朝镇中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30亩连片燕窝果园在灯光照耀下宛如白昼。合作社理事长田兴琳介绍,夜间补光可以保证果树一年四季开花挂果,实现错峰上市,增产增收。

这一新兴产业的落地,源于上海市和云南省科技厅的通力协作,是一个科技示范先行+帮扶协作跟进的成功案例。

2019年1月,富宁县归朝镇引进企业并同步成立农民合作社,开展燕窝果试验性种植。在省科技厅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33亩燕窝果试种取得成功。当年7月,沪滇协作投入帮扶资金,及时跟进,支持发展规模化种植300亩。

合作社(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让产业项目与村集体和困难户建立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由上海援建资金扶持周边15个村集体入股,实现共建共享。初步测算,在10年合作期间,该项目将累计为村集体和低收入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

文山干部群众斗志昂扬,整合各方力量,乘势而上,继续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2021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107元,比上年增长13.56%。

图源:“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图源:“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展温度暖人心

每个人身边具体可感受到的事例,折射出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进文山市里布嘎社区,年初开张的“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获得社区居民的普遍称赞。唐广玉老人是这里的常客,“两荤三素一汤只花了3元钱,清淡可口。”唐广玉竖起了大拇指。

文山市正在积极探索食堂+社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老年社团+其他社会组织的助老模式,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社区互助养老的银发幸福加油站。

“同事们把这儿当成了自己家。”马关县城环卫工人杨国艳对“爱心驿站”赞不绝口。她口中的“爱心驿站”由县税务局服务厅旧址改造而成。走进37平方米的驿站,微波炉、免费饮用水、充电器、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并设立了“妈咪小屋”。小小“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温暖的歇脚地,更为城市注入了人文关怀。

点滴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从一个个细节体现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暖阳里,依山靠水的德厚镇乐西村风光秀丽,连片千亩蔬菜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从这里采摘的新鲜时蔬,每天通过冷链一车车发往省外,最远出口到新加坡。“脱贫前一家人年收入不到3000元,如今每月在基地里打工有2500多元的收入,3亩地流转后还有租金收入。”村民李秀英高兴地说。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已成为文山州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文山州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全州脱贫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29.37万人。同时,聚焦三七中医药产业、绿色铝产业、康养旅游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鼓励引导企业设立岗位,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尤其是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就业稳,人心暖,今年文山州劳动力转移122万多人,就近就地就业45.92万人。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86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