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为何现阶段要遏制非同质化代币金融化倾向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4 12:31:13 0 数字 藏品 区块

前段时间,某著名歌手价值数百万元的“无聊猿”(BAYC)NFT数字藏品突然被盗一时成为热门新闻。

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令众多投资者对虚拟空间中的NFT趋之若鹜,掀起一波又一波炒作热潮。“无聊猿”等数字藏品本身具有多少艺术价值早已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稀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经过数年发展,以美元为主导的海外NFT市场已然形成通过“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公链发行进行确权,并与虚拟货币挂钩的运作格局。NFT的金融化趋势十分鲜明,投机炒作浪潮亦是此消彼长。

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尽管《倡议》肯定了非同质化代币(NFT)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一项重要创新应用,在丰富中国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但同时却严肃呼吁各会员单位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倡议》还专门提出了不在NFT底层商品中纳入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不变相交易金融产品或者开展代币发行融资等六项主张,皆指向国内NFT领域存在的违规发行金融产品、非法融资、投资诈骗、洗钱等乱象,意在挤除泡沫,引导区块链产业趋向健康发展。结合近日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迅速封禁众多涉NFT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和小程序等系列行动,不难看出,国内对NFT的监管正日益收紧,合规要求也可能会越来越严格。

以人民币为主导的中国NFT市场,虽暂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践行的却是迥异于海外市场的发展思路,力主尽量弱化NFT的金融属性。其中差异因何而起?又将对中国今后的NFT监管政策造成哪些影响?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转回NFT概念本身。

NFT:独一无二的数字识别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与区块链技术相伴相生,具体是指一个储存在区块链数字账本中,由特定软件程序生成的数据单位(data unit)。其在生成后即被记录到区块链智能合约当中,成为识别数字资产来源的特定标记,独一无二,不可拆分,不可更改,且全程可追溯。NFT的主要类型除了中国投资者较为熟悉的NFT数字藏品之外,还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元宇宙应用、虚拟游戏装备等。

某种程度上,交易NFT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收藏、买卖艺术品或古董有点儿类似,都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但NFT的独特之处又在于它能够基于区块链为看似无形的数字和数据资产确权,省去了现实世界中繁琐的第三方鉴定、认证等程序。正是由于其所具有的稀缺性和唯一性,NFT才得以既作为一种数字产品,又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迅速风靡数字资产市场。据统计,2021年全球NFT的交易额超过230 亿美元,其中排名前100位的NFT数字藏品的底价总市值高达167亿美元。

以上述著名歌手拥有的“无聊猿”(BAYC)NFT数字藏品为例,2021年该项目刚启动时,共推出10000个具有不同特征和属性的卡通猿猴形象NFT,上线时定价仅为200美元一个,约合0.08以太坊,在推出当晚即全数售罄。然而,没过多久,这些“猿猴”的价格便一飞冲天,成为NFT市场上最火爆的项目之一。目前,“无聊猿”NFT总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总市值高达35亿美元,单个NFT市场底价也有近35万美元,部分产品的最终成交价甚至能达到数百万美元。

NFT:场景不止于金融,却为何囿于金融?

不仅是“无聊猿”,但凡潮玩、卡牌、画作、GIF动图、表情包等都可以放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生成NFT数字藏品,再通过销售和交易使持有者的虚拟财富和权利得以实体化。换言之,NFT是创造数字稀缺性,推动数据资产化,建立数字物品所有权的有效方式。这些特性也令NFT成为Web3.0或元宇宙所需的数字资产及金融体系的关键模块。

不过,数字金融并不是NFT的唯一功能。在区块链和NFT应用领域中起步较早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已纷纷在拓展NFT的多元功能。美国多个州正在探索使用分布式账本来登记无家可归者的身份信息和医疗记录。联合国也在尝试利用区块链来管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部分捐款和现金流。区块链和NFT还能应用于碳排放权和碳信用的记录与交易,确保透明可信,助力实现碳中和。NFT数字藏品的兴起,也启发了不少创作者、艺术展馆、博物馆等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在虚拟平台上展出和拍卖他们的作品。这将十分有利于品牌营销、文化传播以及文创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相互赋能。

然而,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NFT市场来说,除了文创、游戏等产业通过NFT数字藏品实现“数实融合”的路径相对较为明确之外,制造业等其他实体行业能够与NFT结合的场景还开发得特别少,适合从国外借鉴的商业模式也尚未明晰,并且相应的监管制度也没能及时跟上。这样一来,国外诸多“一本万利”的NFT数字藏品交易案例反而变得博人眼球,导致一部分投资者出现炒作、投机、挣快钱等短视行为。将数字藏品金融化证券化也因此悄然成为现阶段国内NFT实现价值流转的常见操作。在此背景下,国内NFT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增长迅猛,却时常遭遇投机炒作、潜在金融化和证券化、虚构价值、交易不规范等困扰,甚至频繁出现欺诈、洗钱、黑客盗窃、非法集资等乱象,就不足为奇了。

据统计,中国NFT数字藏品平台目前已有70多家,预计其市场规模在2到3年间将达到近800亿元,前景相当可观。然而,现阶段的NFT热潮确实存在不小的“泡沫”。若针对性监管长期缺位,则将令大量为“暴富”而来的投机者有机可乘,不仅会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引发金融风险和市场动荡,还可能干扰中国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正常节律,有悖于“数实融合”的发展目标。因此,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在现阶段强调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引导其走出泛金融化误区,也就成为必然的监管政策选择。

NFT:监管宜侧重引导产业由虚向实

前述《倡议》虽然还不属于正式的政策性文件,但其主要内容已明确释放出为今后监管政策调整探路的信号。《倡议》主张通过明确监管使行业走上正轨,并强调NFT价值的核心绝非通过金融炒作来升值,而是在于善用其加密、不可篡改和非同质化这三大特征向实体经济赋能。同时,当前部分数字藏品平台二级市场炒作成风的乱象也必须得到遏制。

换言之,现阶段对中国NFT产业实施监管的重点将会落在防范金融风险,防止脱实向虚之上,着重改善当前NFT技术协议、应用模式、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不够完善的现状,引导加强NFT的收藏属性,弱化金融属性。因此,建议今后的监管方向应包含:一,防止NFT发行方进入自身产品的二级市场,严禁集资和炒作,杜绝“击鼓传花”式的金融骗局;二,避免赋予NFT产品金融债券的属性;三,监督NFT平台做好价格控制和实名认证,防范洗钱行为;四、规范NFT数字藏品的发行、交易、保存等关键流程,确立相应的平台准入机制、版权保护机制以及行业标准;五、引导NFT平台企业做好存储安全、价格机制、版权保护、智能合约设计、消费者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合规。唯有通过明确而精准的监管,才能发挥出NFT数字藏品在有效确权、数据资产化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带动实体产业扩展边界、迭代升级。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87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