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官方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解读:炒作网红儿童将成历史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08 06:09:31 0 未成年人 意见 网络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规范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等。

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意见》指出,近年来,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的同时,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多发频发,导致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参与打赏,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社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四部门提出相关意见。

《意见》对未成年人提出规范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网络平台应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或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

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在未成年人主播方面,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意见》要求,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为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

《意见》还对“青少年模式”提出了优化升级的要求,平台应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严格内容审核把关流程,并优化模式功能配置。此外,《意见》还提出,平台应建立未成年人专属客服团队,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打赏的,网站平台应当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及时查核,属实的须按规定办理退款。

榜单、“礼物”是吸引青少年“围观”互动的重要功能应用。《意见》指出,网站平台应在《意见》发布一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

此外,每日20时至22时是青少年上网的高峰时段,也是规范网络直播的重要时点。对此,《意见》要求,网站平台在每日高峰时段,单个账号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并且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或为“PK惩罚”提供技术实现方式。

文/实习生 辜晓晓 本报记者 温婧 供图/视觉中国

业内解读

此前未成年人打赏 案例多有发生

在互联网独立分析师丁道师看来,新规的出台是意料之中的,“之前就已经出台了未成年游戏打赏规定,这次把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就曾明确指出,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平台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对腾讯、网易等游戏企业和平台的约谈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游戏直播管理,禁止出现高额打赏、未成年打赏等情况。

这些规定的出台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近年来,未成年人利用家长账号为主播打赏的案例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2020年,江苏一名市民卖房用来还债的40万元被孩子用于直播刷礼物、玩网络游戏,最终银行卡内只剩0.23元。同年,还曝出了一名16岁少年在观看直播时,累计给主播打赏了近200万元的新闻。

“未成年人在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认知上,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沉迷游戏、过度打赏、粉丝应援等,他们的三观尚未完全确立,需要社会制定规则来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此次新规的出台,正是国家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措施。”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新规的出台意味着未成年防沉迷进入了细分领域。“这既是对未成年防沉迷治理的制度延伸,也是针对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在细节上的规范。”

炒作“网红儿童”将成为历史

2020年8月“3岁女童被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事件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当时广州妇联介入调查。

对于新规中的严控未成年人当主播,丁道师表示,过去几年,很多家长都有培养孩子当明星的诉求,“这种想法过分畸形了,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意见》对此加以明确规定,是一大进步。”

可以说,叫停未成年人主播早有呼声。2021年6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出倡议,网络直播平台不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2021年9月1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成立“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委员会”,并发布《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行业自律倡议书》。其中提到,不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所有内容制作环节严控未成年人参与,涉未成年人内容建立专审机制。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平台方需进一步完善技术

对于《意见》的落地,盘和林和丁道师都认为,这不仅需要行业进一步自律和官方治理加大力度,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其中的重点就是网络平台从技术上进一步完善。“比如平台的实名制认证,不仅要在注册的时候认证,也要考虑在使用的时候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青少年借成年人注册信息绕过监管。”盘和林说。

“制度是及时的,但建立体系化、常态化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治理体系,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丁道师也表示,将来会出现更多其他细分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不仅会遇上打赏,还会遇到游戏、电信诈骗、不良信息等,这些也需要加强管理。” 文/本报记者 温婧 郭佳 祖薇薇 统筹/满羿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762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