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安时评:以人为核心推进县城建设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09 18:04:10 0 县城 乡村 县级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相关职能部门配套完套善县城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商贸流通设施、老旧小区、产业配套设施等建设,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地方财政等资金保障,并创新项目谋划设计、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取得了县城建设的良好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效果还不明显,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载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的需求,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推进县城建设正当其时。

我国县城数量大、类型多,若拘泥于条形码式的“百县一貌”、盲目跟风的“千城一面”,不可能达到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良好效果。“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回应人民群众对县城发展的共同期盼,尊重县城的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在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等五大重点方面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让县城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推动县城建设,产业就是根基。有产业,才能有就业岗位、人口集聚、美好生活。要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突出“特色”二字,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做好产业发展的“后半篇文章”,配套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改善县城消费环境,以高效的“转运场”、活跃的“需求侧”护航产业发展。要建好技能人才的“大方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加快形成生产、运输、消费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民生相辅相成。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县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衣食住行医育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要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上下足“绣花功”,着力完善市政交通设施、畅通对外连接通道、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真正把县城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乡村要振兴,民族必复兴。我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打通资源流通的“大动脉”;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优化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未来”,让更广大农民共享建设成果、发展红利。

作者:艾佩韦 【编辑:于晓】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771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