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28 12:13:13 0 教材 儿童 插画

近日,因使用多年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画形象受质疑,引起人们对儿童读物内容和艺术审美的广泛关注。全国性知名教材的插画缘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优秀的儿童读物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如何做好儿童美育?

“当下教育的问题很多,而真正的美育教育尤其薄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此前在相关美育论坛曾说。

也有观点认为,人教版这一教材不仅缺少基本的审美,而且有的几乎算是有意无意的“投毒”,并不仅仅是审核的原因,“核心是,人教版教材版本不好,能不能拒绝不用?估计是不能的。这也是问题的关键。”

一位知名文化人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对于当下美育,问题的核心是,其实当下整个社会的美育教育也是非常薄弱的,审美的粗鄙化触目可见,“这一事件,除了垄断,与创作者、审核者缺少责任心、缺少文化也有关系,以小见大,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审美的断裂,审美的真正培养,这里面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艺术是多元的,一幅插画和绘画创作一样,是作者对语言的长期研习然后倾力呈现。”“我眼中最好的绘本第一文字有趣,不能俗套,然后图画画得精彩。”“优秀的儿童绘本或漫画,不要说孩子看了会喜欢,大人看到也喜欢……”几位美术领域的工作者谈及他们眼中优秀的儿童读物、绘本时,如是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

近日,因使用多年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画形象受质疑,引起人们对儿童读物内容和艺术审美的广泛关注。除了诟病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画“丑”、“毫无美感”、“怪异”等问题,也牵扯出不少其他儿童读物存有侮辱性和少儿不宜等偏差内容的存在,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全国性知名教材的插画缘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优秀的儿童读物应该具有哪些特质?诚然艺术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对艺术都可以有不同理解,但是若真如一些专业人士评价的那般只是“接单的糙活”,那甚至都无从讨论审美的传递。

知名教材插图缘何引发争议?

对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即便是业界同行,也比较一致地倾向认为该教材人物插画比较粗糙,缺乏艺术美感,存在把成人的多元生活观念和审美意识生硬嫁接在儿童形象上等问题。

一位知名绘本作者不讳言地表示,“这画确实接单的是糙活,不是什么认真的插画工作,谈不到讨论审美传递。”成都摄影家协会美术分会副秘书长张明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插画本身有多个风格,但遭质疑的人教版教材插画“风格确实很怪异,看起来不是很舒服”。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潘知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此次受到争议的人教版教材插画,“没有很好地展现中国当代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受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图源:网络)受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图源:网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明松对澎湃新闻表示,从审美取向来讲,少儿教材涉及对儿童美育的培养,从造型观念或形象表达上能够体现出美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从目前出现的这些图像本身来讲,它有些东西变得并不纯粹,把很多成年人当中比较多元的生活观念或审美意识生硬地去嫁接在儿童形象上,比如儿童身上竟然会有纹身之类的图案,这些内容跟所要给儿童营造的比较健康的生活是有很大距离的。”

受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图源:网络)受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图源:网络)

它给我的感受也是谈不上艺术感和美学的东西,画得也比较粗糙。”上海少儿出版社资深图书编辑费嘉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作为资深童书编辑,他认为且不论艺术美感如何,这种画风和表达本身并不适合做教材插图。“教材是一个大众品类的图书,尤其现在全国的教材都统一了,要符合各个地区大众的审美习惯。”费嘉说,“而像现在这种画风,因为人物的造型有比较强烈的个性,脸型故意有点怪怪,这种表达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

“从我的角度看来就是编辑没有选对作者。因为做教材自有它的一套审美结构,跟绘本创作还不一样,不能随意发挥,因为要照顾到艺术方面,又要兼顾教材内容的表达,同时还要照顾到全民都能够认可的审美价值。”“教材的插图创作不能走太远,走得太远不能全民欣赏。”费嘉说。

通常教材的创作和出版比绘本等童书会有更多限制,它的审稿程序更繁琐也更严格,不单单是出版社里的三审制,还要通过教材编委会成员的审核。不过教材审核的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内容,以及配图是否严格反映和表达出教材的内容,至于美学这一块,由于教材编委会的专家多半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不会专门有美学方面的审核。

回看清末乃至民国时期的一些课本,其文化性与隽永、趣味,远非这些人教版教材可比。

清末小学国文课本 认识周围的世界(图源:网络)清末小学国文课本 认识周围的世界(图源:网络)

教材作为大众品类的图书,其插图的艺术水准是否只能做到“平庸”,对此徐明松表示其实并不必一律强求是哪种形式,关键在于知识传输本身是不是健康和具有基本的美育观念,“我们国内习惯儿童就是低幼教育,配图时往往会画得很写意,我也看过国外一些教学读物中有直接使用实物照片或非常严谨的水彩画,用一种偏科普的方式表现动植物的。”

儿童读物的关键:严把年龄分段

此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遭受质疑,也牵扯出一些其它儿童读物存在的问题,一些教材和绘本存在侮辱性、暗示性或少儿不宜等内容,比如同样备受争议的插画图书《流汗啦!》,向小朋友介绍流汗的原因,配图为两个男孩舔一女孩手臂上的汗,类似的意向也引起家长读者的反感与拒斥。

图书《流汗啦!》受争议插图(图源:网络)图书《流汗啦!》受争议插图(图源:网络)

关于教材插图“美丑的争论”或是一个引子,其后有更普遍和更深层次的童书出版和艺术创作方面的问题,广泛的争议背后也体现出家长对儿童培育的普遍性焦虑情绪。

费嘉认为,作为一名童书编辑,把握年龄段是做儿童读物的关键。“做一本书,首先要知道这本书是给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的,要围绕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能力,然后再加上大人希望给他的美学教育,要把握这样两个度。”

而一些儿童读物之所以出现内容偏差,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年龄分段。“孩子是一点一点成长,所以我们也是一点一点教给他们,不能错位。因为太小的孩子,你跟他讲了以后的事情,第一他是理解不了,还会引起误会;倒过来把小孩子的东西讲给大孩子听,那他们也是不要看的。所以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知识,既要准确,又要有趣。”“要把复杂的事物变得有趣就需要再创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就很容易出现内容偏差。”

现在的问题在于儿童图书市场相对整个出版业来说,业绩还比较好,所以不管是专业的儿童出版社,还是非专业的儿童出版都来分儿童图书市场的一杯羹。“专业的少儿出版社知道儿童图书应该严格把控年龄分段,一些非专业的儿童图书出版社认为儿童读物最容易,只要内容浅显易懂就可以,出版的图书很容就会产生内容偏差。”

“儿童图书市场真的是乱象丛生,盗版书横行,很多书没有出版社,没有书号,东拼西凑,抄了就直接印。这类粗制滥造、内容失当的图书不能算账到正规出版社头上,因为生产这类盗版图书就是为了赚钱,没有底线可言。”费嘉说。

如何做好儿童美育?

不论是教材、童书、绘本都对儿童的美育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如同我们小时候所建立起来的形象资源库,这种儿童时期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在潜意识中给我们带来很大影响。

“以绘本而言,绘本是一个能够让生活变得有趣的事情。一个是有趣,第二个就是常识。那么我们有趣和常识都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都是为了成人,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更坚强、更好的人, 然后有一个定力,我们现在大家都好像没有一个定力,所以我很希望我们在大的方面,能有一个系统重建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北京大学教授、云冈学研究院院长杭侃此前在“中国美·育新生”论坛上说。

知名绘本作者、也是首位入围国际安徒生奖五人短名单的中国插画家熊亮对澎湃新闻表示,“艺术是多元的,一幅插画和绘画创作一样,是作者对语言的长期研习然后倾力呈现。”

《京剧猫》熊亮《京剧猫》熊亮

“优秀的儿童绘本或漫画,不要说孩子看了会喜欢,大人看到也喜欢……”徐明松说。相信所有已为人父母的家长对此都深有体会。

“我眼中最好的绘本第一文字有趣,不能俗套,然后图画画得精彩。”这是资深儿童图书编辑眼中的好绘本。“好的绘本必定是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文字要表达的是图画的未尽之处,画面上出现的东西,文字没有必要再去叙述一遍;图画也不能沦为对文字的纯粹图解。”

《大教堂:教堂的建造故事》大卫·麦考利 博洛尼亚插画奖1973年作品《大教堂:教堂的建造故事》大卫·麦考利 博洛尼亚插画奖1973年作品 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 柯薇塔·巴可维斯基 (Květa Pacovská)《我床边的怪兽》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 柯薇塔·巴可维斯基 (Květa Pacovská)《我床边的怪兽》

当下儿童美育应该怎么做?徐明松说,在儿童美育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美术教育、美术观念应该跟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相应的连接,从包括中国画、连环画、国漫等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优秀的美术资源。“我们的创作者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方面的断层,这些断层造成在创作取向上,比如会出现人物的造型可能并不可爱,甚至有一些比较呆滞的形象,或者某种程度上以丑为美的这样一种表现方式,这些都是创作思维决定的。”

读库《日课》读库《日课》 读库《日课》读库《日课》

“其次是对外来优秀美术作品的吸收。在创作过程中并非说用非常古典的传统的方式就一定是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吸收,但在吸收的过程中要学会去伪存真。”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童书和绘本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可喜的是绘本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一点一点得在进步。早期我们的原创绘本还是以严肃说教为主,现在不论思想表达、内容题材和绘画技法上都要更加宽泛多元。

随着80后、90后一代的成长和成为育儿主力军,他们也是童书的消费主力军。他们对于儿童美育的关注,也恰恰契合了当下的现实:童书市场繁荣,绘本受热捧,而关于原创性、艺术和审美的讨论也未曾间断。

据悉,目前教育部教材局表示,已介入调查人教版教材事件;出版社也表示,已着手重新绘制。相关评论认为,教材属于公共产品,承载育人功能。人们对“美”的理解可以多样,但教材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美的种子,更何况,教材插图不只关系审美培育,更关乎价值养成。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862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