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一路同行 他们的名字叫“奋斗者”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6-23 18:03:59 0 阿卜杜拉 景德镇 南昌

本版文字均由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提供

黄小勇:返乡创业助脱贫

为反哺桑梓,他放弃深圳的百万年薪,回到家乡重新创业,加入脱贫攻坚队伍。“80后”的黄小勇是赣州市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现任石城县珠坑乡商会理事、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扶贫故事和相关工作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情牵家乡

将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

黄小勇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回到家乡后,他决定投资成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石城县普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流转了6500多亩农田和山林,发展油茶、果蔬种植,启动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经过几年的打造,曾经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园区已完成1000亩水果精品采摘园、亲水休闲区、经济植物区和水保监测等多功能区建设并开始营业,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人民币。2017年,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AAAA示范点、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赣州市水土保持示范园。

回报桑梓

带领乡亲致富增收

创业成功的黄小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乡间邻里。他主动提出与贫困户签订帮带协议,将园区打造成扶贫基地,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参股、就业帮扶、技术帮带等模式,累计为110余户贫困户创收150余万元;通过承接江西省慈善会“栽富树”项目,为珠坑乡坳背村困难群众连续两年提供2000元/户/年固定收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们开农家乐,养葡萄鸡、葡萄鸭,麒麟山周边的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推动本地特色、种养殖产业向订单稳产、电商促销、旅游提效、加工抗险四条渠道延伸,实现效益增收1800余万元,产业帮带200余人,就业帮带210余人,人均增收6000元。

实训结合

辐射帮带人才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黄小勇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牵头面向全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社会组织、社会贤达发起组建麒麟山乡贤产业联盟基地,吸纳成员26名。以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为核心,建立内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联结、帮贫济困、共谋发展”等五项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辐射联动5村1居26个产业基地,建成一个集生态旅游、水土保持、产业发展、能人孵化于一体,提供议事谋划、抱团发展、商品推介、服务产业的综合性园区和平台。精心打造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通过邀请优秀乡贤、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和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等形式,开展产业技能培训,设置网红带货直播间3个,为全县群众传授好“致富经”。先后承接本县培训30余批次3000余人次,基地孵育出1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辐射就业农户60余名,其中贫困户19名,户均增收近5000元。

兰秀林(中)

兰秀林:畲村致富领头羊

兰秀林是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他都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同志而赢得民众的口碑。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结合本地优势

推广种植苗木

兰秀林是村民推选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与养育他的这方土地和左邻右舍的汉族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带领村委一班人认真分析村情,主动请教专家,决定结合本地的林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村民种植苗木的传统,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苗木。

为使苗木种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委先后制定了苗木栽种制度、信誉制度、苗木销售制度等,并对育苗资金困难户和育苗户进行资金补贴,在苗木的销售上做到先村民后党员、组长、村干部,使村民能够栽种“放心苗”。

新月畲族村同时确定了“一主动,二帮扶,三到位”的发展思路,主动帮助村民解决苗木种植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动员和鼓励党员、干部以“1+1”的方式与村民结对子,无偿传授技术,借资金,解决村民苗木种植管理中的困难,实行“一帮一”“一帮X”脱贫,形成了邻帮邻、富帮贫、手把手传授技术的良好氛围;做到技术到位、资金到位、销售到位。目前新月畲族村苗木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发展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改善基础设施

苗木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兰秀林又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发展的饮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当做发展的头等大事。

长规划、短安排、勤运作、勤争取。全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绿化、统一安装、统一建设。对牲畜和家禽实行了圈养和舍饲及山上放养,使全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得到大幅度改善。他任职以来真正做到了年年干实事,年年有变化。

兰秀林上任伊始,向上级争取资金65万元,新修了4个村小组水泥路,并与资茶公路连接,修建新红组300米水泥路,改善了交通环境,方便了农产品特别是苗木的外运;2008至2009年,他又争取资金43万元,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新红组饮水条件差的难题。新安装程控电话50门,给全村住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投入20多万元新建了26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阅览室、娱乐室、活动室等。投入60多万元新建了新月畲族村民族小学,新建砖厕4个;成立了新月畲族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证照156件,化解矛盾18起,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000多条。

寻求经济增长

促进民族团结

加快旅游文化开发,寻求经济增长点,让民族村成为当地发展的亮点,这几年,兰秀林带领全村进行了房屋改造及门楼工程、新建入口牌坊、游客服务中心、邂逅资溪民宿、生态停车场、环村公路、强弱电入地、给水、雨污分流、卫生计生服务室、路灯和景观灯、特色村寨建设等房屋外内面改造。

新月畲族文化村乡村旅游建设以“保护民族特色,发扬传统文化,盘活当地资源,展现当地名片”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景区为依托,走融合发展道路,充分挖掘畲族文化和生态景观,结合实际,建成以新月畲族文化村为核心节点,建设“古远新月·畲乡人家”,打造“纯净资溪·真相乡村”乌石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民族团结的征程中,兰秀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细心耕耘着新月村的每一寸土地,把真情撒播在民族团结的工作上。

肖学锋:为“景漂”筑巢

2014年开始,肖学锋来到江西景德镇这个曾经叫“西朝坞”的山谷里,开始“景漂”生涯,直到今天它成长为三宝蓬艺术聚落,已经过了整整8年时间。

为“景漂”筑巢

8年如一日,肖学锋投资建设三宝蓬艺术聚落,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方面从无到有把西朝坞这个安静的小山谷建设成为现代而时尚的三宝蓬艺术聚落,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名片以及景德镇独特的文化地标。

肖学锋与三宝蓬艺术聚落共同成长,见证了景德镇千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更见证了景德镇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高光时刻。今天我们走近景德镇市新联会副会长,景德镇市新联会“景漂”分会会长肖学锋,听他讲述为“景漂”筑巢的故事。

“我们要引进来,走出去,充分发挥‘景漂’艺术家群体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广景德镇陶瓷文化。”肖学锋说,“景漂”现象,是景德镇独有的文化现象,“景漂”群体,是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重要力量。

2020年7月17日“景漂”分会在三宝蓬艺术聚落正式成立,肖学锋成为了“景漂”分会的会长。短短一年时间,就组织开展了“瓷外功夫”与新阶层主题论坛、蓬客展览、西席·瓷语对话等35场展览、1场拍卖、1场公益活动、22场文化沙龙,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特色活动。

未来互融传统与现代

“我们以超前的眼光,在三宝蓬园区建设的同时,深入探索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2015年1月,由肖学锋发起、珠山区政府主办、三宝蓬承办的第一届三宝论坛——“千年瓷都的美丽乡愁”举行,聚焦三宝国际瓷谷的开发与保护。第二、三、四、五届三宝论坛主题分别为“守望千年创意未来”“设计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三宝发展”“策应国家大战略发展文旅新经济”。

所有的主题,都立足景德镇,以陶瓷文化产业为核心,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媒体人深入探讨,给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经过6年的发展,三宝论坛已经成为景德镇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产业类论坛。

未来,肖学锋将带领三宝蓬艺术聚落在文化、商业等领域更加丰富多元充满生机,依托景德镇悠久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和品牌效应,立足陶瓷文化优势,积极融合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本土与国际、传统与现代、生态与商业、艺术与生活、文化与旅游的完美互融,共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创意创新产业的新高地。

阿卜杜拉·吾拉西木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阿卜杜拉·吾拉西木:

门店都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阿卜杜拉·吾拉西木是来自新疆墨玉县乔坎吉勒格村的一名维吾尔族青年农民。他在南昌经商20年,从一个外地人,到安家南昌,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企业家,一名市政协委员、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正能量,不仅树立了新疆人的良好形象,也成长为民族政策的宣传员和民族团结的模范员。

艰苦奋斗的创业者

2002年9月,阿卜杜拉和妻子如则·尼萨汗从新疆坐了5天5夜的火车来到江西南昌这座陌生城市。由于没搞清客货运的时间差,夫妻俩刚下车便遭遇窘境——托运的320公斤葡萄干还在运输途中,兜里却只剩40元现金。周围的热心人伸出援手,这个递水,那个送炒粉,帮着夫妻俩在火车站里度过了3天。

抵达南昌的320公斤葡萄干,在国庆假期就销售一空,阿卜杜拉也因此赚下了“第一桶金”。从那以后,阿卜杜拉夫妇就开始从新疆老家贩运红枣、核桃等特产,在南昌火车站附近做起了干果生意。

由于诚信经营,生意逐渐红火,起初的四年间,夫妇俩每月能净赚4000元左右。后来,阿卜杜拉学会了做煎饼,并且将摊位摆在了人流量大的南昌火车站,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赚1万多元。“很多学生、旅客经过我的摊位时,都会买我的东西。”阿卜杜拉说,“付完钱后,他们还会对我说声‘谢谢’,这让我很感动。”

从流动摊点到固定店面,再到创办自己的公司,一路走来,阿卜杜拉得到了很多人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他在南昌买了房和车,女儿在南昌上学,一家人在南昌落地生根,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目前,他的公司拥有60家店面,180多名员工。如今,越来越多新疆同胞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在南昌落地生根,创造新生活。

促进团结的宣传员

2017年,阿卜杜拉将一封抒发民族团结情感的信寄给了远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乡老家的母亲。信中,阿卜杜拉用最朴实的语言向远方的老母亲诉说他在南昌创业受到各族群众帮助的故事。

这封信不仅表达出自己思乡念母的感恩之情,也饱含深情地表达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以及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行为作斗争的决心。

这封家书在新疆引起各族群众强烈反响,南昌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氛围吸引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来南昌学习就业。据统计,目前在南昌流动少数民族群众2万余人,拉面店和新疆烧烤店500家。

回馈社会的新疆“好人”

“我爱南昌,南昌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南昌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阿卜杜拉主动带领维吾尔族同胞,帮助各族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在贫困村多次看望困难家庭,把做公益纳入公司的计划支出中,每年至少拿出10万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还成立了新疆阿布拉江烧烤王志愿服务队,经常组织餐厅员工和在南昌务工的新疆老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阿卜杜拉带领他的志愿服务队24小时值守在防疫卡口,为一线工作人员赠送馕、羊肉串、口罩等食物和防疫物资5万余元。

为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在江西和新疆两地党组织的支持下,阿卜杜拉挑起了和田籍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队队长的担子。他主动加强与家乡少数民族群众沟通联系,多次返乡在多个乡村作巡回报告,鼓励他们走出家门,通过勤劳致富和守法经营创造美好生活。

对有意愿来内地务工的乡亲,阿卜杜拉先安排到自己餐厅跟班,学习烹饪、烧烤等技能,并为表现优异者提供无息创业基金。阿卜杜拉还投资数万元,与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合作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中心,目前已举办六期培训班,200多人参加培训。

阿卜杜拉把他经营的每一个门店,都开成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窗口。

2018年1月,阿卜杜拉荣获中央文明办授予的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称号。

2019年11月,阿卜杜拉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20年8月,阿卜杜拉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编辑:陈文韬】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908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