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袁格兵:做个比鸿毛重一点点的人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12-29 06:38:00 0 的是 他的 到了

袁格兵:做个比鸿毛重一点点的人

袁格兵的手机回来了,还带回了新朋友。

7月20日的雨夜,这个来自湖北的电焊工在郑州京广北路隧道的大水里泡了16个小时,只吃了几口馒头,救了50多个人。为了方便救人,他把手机、身份证、银行卡随着衣服一起,不知扔到了哪个角落。7月26日,当积水退去,有人在花坛里捡到了这个用塑料布包了好几层的旧手机,把它还给了袁格兵。

在城市的另一头,张萍一直希望能拨通这部手机。她承诺过要给手机的主人介绍女朋友。

7月20日晚,她被困在快速公交站顶,是袁格兵用救生圈把她拉到了岸上。她被救到安置点时,天已经黑透了,楼里也没有电,她看不清袁格兵的脸。张萍只记得那人声音听起来挺年轻,很腼腆,话很少,但总是在笑。问他有没有女朋友时在笑,问他需不需要介绍,他还是笑。张萍没来得及记下他的联系号码,他就扭头去救人了。

但张萍一直记得自己的承诺。幸运的是,和她一起被救的人问到了袁格兵的号码。后来,张萍每天都会试着联系袁格兵,直到7月26日,这个号码才打通。

认识张萍后,袁格兵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萍把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当成干儿子,每个月都会去他家找他一起吃饭。碰上他工作忙,就拎着水果牛奶在附近等着,每次袁格兵看到都跑得老远,坚决不收任何东西。她把姐姐的女儿介绍给袁格兵,虽然没成,但她还没放弃做媒,“他以后结婚,我肯定要去现场”。

袁格兵从大雨里收获的不仅是朋友。他的勇敢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中铁一局将他由电焊普工转为安全员,他不用再干体力活儿,脸也圆润了不少。“之前是自己干活儿,现在是管别人干活儿”,说起岗位变动,他总有些不好意思。转为正式工后,他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固定工资,上下班时间固定,再也不用因为缺钱,在工地上连续熬上48小时。

最让他开心的是,新宿舍里有空调和24小时热水。原来他住的地方没有热水,在冬天,他20多天都不洗一次澡。最初公司给他安排的是单间,但他觉得“太过了”,几经申请终于“求”来3个室友。

虽然门后的世界给他带来了不少温暖,但他发现,很多事自己适应不了。他被报道后,有人请他去公司演讲,有人打电话请他当警察,有公司提出帮他“包装”,每个季度给他30万元,只需要他每天开2小时直播。他一一拒绝,“这种钱不是我想要的”。

当众讲话也不是他的长项。在转正仪式上,他被邀请上台讲话。他憋了好几秒才挤出一句“大家好”。

平时同事们叫他“英雄”,他总是“羞得像姑娘”。每次开会,领导说要向袁格兵学习,他觉得没啥学的,“向我学游泳还可以,以后能自救。但要实在不会游,下了水遇到危险还要别人去救他,挺麻烦的。所以还是不要向我学习。”他一本正经地分析。

他不知道如何回应扑面而来的夸赞,从小到大他几乎没被表扬过。因为交不起学费、穿着破洞衣服,他总被同学嘲笑家里穷,气不过的时候就会动手,老师总骂他捣蛋。他还记得唯一一次被表扬是在五年级的运动会,他拿了三个奖状,咧着嘴站在讲台上,老师难得地说,“这个孩子也有好的一面”。

现在,他只能用笨拙的学习回报大家的善意。每周部门开会,他听不懂领导口中的“草案”“名单”“职工权益”是什么意思,但他会认真把这些词记在本子上回去琢磨。为了考安全员C证,他开始自学打字,把考试题目一点一点敲进电脑文档,再拜托同事帮忙打印出来,一个人美滋滋地欣赏,朋友站在他身边都注意不到,只顾着傻笑,“笑得像个孩子”。

父母知道他因为救人被转正后,躺在床上整晚睡不着,又开心,又止不住地流眼泪,“这孩子是啥命呢,做梦都没想到。”之后每次和家里打电话,父母对袁格兵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干”。在他们眼中,这是儿子拿命换来的工作,父亲甚至放狠话,“工作丢了就别回来了”。

家人的担心不是毫无来由。在哥哥眼中,袁格兵花钱没什么计划,空有一腔善意。“有人管着他才行,没人管他存不住钱。”袁格兵确实不够“现实”,平时请朋友吃饭大手大脚,路上看见残疾人也会忍不住给人家买东西。山西暴雨、四川泥石流、西安疫情,每次看到新闻上哪个地方受灾,他都会给当地的红十字会捐钱。

和钱相比,漂泊惯了的袁格兵只是把被接纳、被信任看得更重。大雨让他舍不得离开郑州这座城市。7月28日,他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一箱花,去沙口路地铁站悼念14位遇难者。在那里他一边哭一边想,自己真要是英雄就好了。“我不是英雄,英雄是会飞的,他能救下所有人。”

如今,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重口味的他习惯了和本地人一起喝稀饭、吃馒头,习惯了晚上回到宿舍琢磨陌生的文件、习题。唯一不太满意的是,他觉得现在的工作太轻松,力气使不出去、浑身不舒服。他想申请明年做“下苦力的活儿”。

当一切恢复正常,袁格兵有时会怀疑,那场雨是不是自己幻想的一场梦。水退后的两个月里,他总在寻找大雨留下的痕迹。在京广北路隧道附近的超市买东西,他会突然心血来潮,问老板“这一瓶水在大雨时卖多少钱”。路过火车站出站口,也会忍不住问保安,“那天这里的水很大吧”。他不会主动提起自己救过人,他只是怕失去和这座城市的联系。

他没什么文化,但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他记得很清,“人都会死的,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不想重于泰山,“只是想比鸿毛重一点点”。做了好事,他觉得自己就不会像小蚂蚁一样,死得无声无息。这就足够了。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焦晶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海峰】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08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