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科学认识胃中“幽灵”幽门螺旋杆菌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06 22:09:20 0 幽门 杆菌 螺旋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题: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科学认识胃中“幽灵”幽门螺旋杆菌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幽门卫盾,国家专利菌株;预防胃癌,永不口臭;孕妇可用,医用级别……”近期一些不法商家炒作“抗幽牙膏”能够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等噱头,在电商平台售卖所谓“抗幽牙膏”。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他们为什么被称为胃中“幽灵”?为何“抗幽牙膏”无法防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预防、检出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机构的医学专家们进行了权威解答。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主要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状,是一种能够在人体胃内长期定植并导致慢性炎症的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有多大?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严雪敏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严雪敏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多数无症状和并发症,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者中约15%至20%发生消化性溃疡,5%至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3倍,而在发展中国家,约有63%的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的“战斗力”也很强。除胃黏膜外,人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有幽门螺旋杆菌的“身影”。

为何“抗幽牙膏”无法防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是该细菌的科学特性,因此依靠牙膏刷牙这一口腔清洁环节来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曾刊文《用“幽门螺旋杆菌牙膏”能杀死HP?想得有点美》进行科普辟谣。基于这一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科学认识,就能轻易识别“抗幽牙膏”虚假宣传。

不法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对胃癌的恐惧情绪,以不实功效宣传来促销商品。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为了逃避监管,有的“抗幽牙膏”包装写上了“械字号”“消字号”,还对批号进行标榜。实际上,“消字号”是指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具备任何疗效,属于卫生消毒范畴;“械字号”是指医疗器械备案字号,械字号产品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国家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而牙膏一般来说属“妆字号”。这些批号并不能证明牙膏本身具有防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功效。

如何预防、检出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专家表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高感染率可能与共餐习惯有关。

实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筷制、分餐制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家庭内共餐制使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唾液进行传染,吃饭时互相用筷子夹菜,也会增加共餐者的感染风险,且幼儿与老人更易感染。

此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关专家提示,如果想检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推荐在正规医院做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其次是C-13尿素呼气实验。如果进行胃镜检查,可以通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来检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观察到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

专家表示,即使确认感染,患者也不需要过度紧张。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两周以内的口服药物治疗达到细菌根除。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婧建议,有胃部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进行杀菌治疗。

较常使用的是四联疗法,即联合服用两种抗生素和铋剂、抑酸剂两周左右。李婧提醒,在决定治疗前一定要有现症感染证据。医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病菌并非一定需要根除,建议患者与医生就自身指征探讨后决定。 【编辑:孙静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19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