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幽门螺杆菌感染,到底该咋办?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21 10:02:52 0 幽门 螺杆 胃癌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消息一出,冲上热搜。

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目前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约5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它对人体有哪些影响?一旦感染,要不要治疗?如何治疗?民航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白启轩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内容提要

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易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可能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厌食、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几率: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非感染者终生患胃癌的几率高1—5倍,但是感染后至发生胃癌的具体时间尚无法确定,可能几年,也可能数十年。

利弊:对正常人来说,幽门螺杆菌治疗利大于弊,如果已经检查确认感染,请及时就诊开始规范治疗。而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应请医生判定能否治疗。

儿童:不建议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因为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而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经治疗无法自发清除。

传播: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倡导家庭进行分餐或应用公筷、公勺进餐。

共生已久 有害无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有很强的抗酸性,能长期在胃里生存并不断繁殖,是目前唯一被发现能寄生在胃内的微生物。”白启轩说,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共生已久,但没有发展出互惠互利的模式,“之前有研究认为它可能减少哮喘等发生,现在也趋于否定;而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个体上已得到印证,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减轻胃炎症状、有效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减低胃癌的发生,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非常有必要。”

白启轩介绍,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据估计,约90%非贲门部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一般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而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加速或催化这一模式的“罪魁祸首”。“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而且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但这并不表示感染后一定会患胃癌。”白启轩强调,数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非感染者终生患胃癌的几率高1—5倍,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至发生胃癌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可能几年,也可能数十年。”白启轩说,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可能都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早期胃癌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表现,只有经过检查,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尽早治疗 利己利人

如何确定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白启轩介绍,在临床上,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最常用的非侵入式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即人们熟知的碳13、碳14呼气试验),这种方式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此外,非侵入式检查还有抗体测定法、抗原测定法,通过检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体、粪便中是否有抗原来测定,侵入式检查指进行胃镜活检。

一些患者说自己没有胃部不舒服,还有人的检测后报告单结果显示“阳性”但数值较低,这样还需要治疗吗?

“报告单数值的高低并不与细菌数量多少成正比,无论患者有没有临床症状,无论碳13、碳14等检测方法测出的数值有多低,只要数值准确、结果显示阳性,就意味着人体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应该考虑治疗。”白启轩指出,近年来国内专家逐渐取得共识,认为应尽早治疗,如果不治疗,不仅容易传染给身边人,还可能引发胃炎等疾病、增加未来患胃癌的风险。

“当然,在治疗前,要进一步结合个体化的‘受益—风险比’全面考虑。”白启轩说,对于14岁以下儿童,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幽门螺杆菌治疗关键药物过敏或无法耐受者等人群,一般不建议治疗;《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根除指征有12条(见表1)。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什么方法清除幽门螺杆菌?白启轩介绍,目前我国推荐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推荐疗程为10天或14天。服药后可能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不高,“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口苦、舌苔变黑、大便色黑等现象,这是正常现象,不用害怕,不要因为轻微不适就停药。”他说,经过规范治疗14天且停药1月后,患者需要复查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为治疗成功。规范的14天疗程的四联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功率约为90%—95%。

“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而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经治疗不可能自发清除。”白启轩提醒,如果决定根治幽门螺杆菌,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中断服药或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可能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出现耐药,需要更换其他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白启轩指出,民间也有一些偏方声称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如吃大蒜、蒲公英煮水等,目前在医学上尚无证据支持,广大群众莫轻信偏方。

一人感染 全家筛查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哪些人群是幽门螺杆菌易感人群?白启轩介绍,目前研究发现,不论婴幼儿还是老年人,人群对幽门螺杆菌普遍易感,但感染主要发生在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也有成年后感染的,但相对较少。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不卫生的喂食、共用餐具、接吻)、粪—口传播(如粪便污染水源、食物)、胃—口传播(呕吐物污染水源、食物)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021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家庭内传播是造成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阻断传播的重要策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共同治疗,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我们应努力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度,全面推广分餐或应用公筷、公勺进餐。”白启轩说,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餐具定期更换消毒,尤其倡导家有孩子的家庭推行分餐制,不亲吻孩子的嘴巴、不口对口喂养小孩。如果一人发现感染,家庭其他成员要尽快进行筛查。

“临床上也要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白启轩指出,因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诊或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都应该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同时,建议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筛查,“我国人口基数大,全面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并不现实,可以优先对胃癌高发区人群、胃癌高风险个体(如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或吸烟、40岁以上男性等群体)进行筛查,逐步扩大筛查范围。”

记者:王美华 【编辑:程春雨】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48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