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通向幸福的康衢大道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4-25 06:32:03 0 西藏 农村 农村公路

西藏的壮美山河间,一条条蜿蜒穿梭的农村公路是最直接、最灵活、最深入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最能承载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

近年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致力于为西藏农牧区修更多更好的路,开通更多更安全舒适的客车,提供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服务,“四好农村路”成了西藏乡村振兴最有力的“助推器”,广大农牧民群众也在交通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幸福感与安全感。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高原四月乍暖还寒。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多若村连片的蔬菜大棚里好不热闹。草莓挂果、土豆开花,村民们在花叶繁茂的自家大棚里劳作着。

“最近每周都能卖出2000元左右的草莓。”村民巴桑次仁开心地说,“通村公路修到家门口后,开车几分钟就能上国道,半小时就能到山南市区,草莓外运的坏果率大大降低,还吸引了不少过路游客和山南市民进村采摘,大棚产品的销量明显提升。”

据结巴乡副乡长刘宇泽介绍,2017年,多若村农业产业园区通了沥青路,沿路的绿化美化工作也跟进实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交通的便利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农业产业。公路进村、产品出村,多若村群众也很快得到实惠。

目前,结巴乡六个行政村的1277户4300余名村民经营着79个大棚,种植了五六个品种的蔬菜、水果等,每个大棚每年能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大约占每个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有着“藏戏第一村”美称的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近几年成了文化旅游“网红”打卡点。昌珠镇副镇长李昱伟介绍:“由于扎西曲登社区靠近国省道,2019年修通了硬化路后,大批游客‘一脚油门’就能前来观赏藏戏、体验民俗。公路进村迅速带动了社区的藏戏演出、民宿、餐饮业的发展。目前,扎西曲登社区已开办了70多家民宿,50%以上的人口参与民宿经营,全社区靠民宿年增收200余万元,社区环境也大为改善。”

为村民带来家门口就业机会

刚开春,拉萨市林周县交通运输部门就开始组织实施县道102、104、105线维修工程,一开工,工程沿线的村民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

正在维修工程上干活的白定村村民塔杰次仁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在家门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干活的村民不少,每月六七千元的固定收入和就近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带给他极大的满足感。

据悉,西藏交通运输厅实施惠民政策,将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交由满足资质条件的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并确保施工人员中农牧民人数占8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乡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林芝市朗县以交通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施工单位组织贫困群众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共为5000余名农民群众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该县将施工难度小、技术要求不高的交通项目交由本地农牧民施工队实施,群众实现劳务性增收约6000余万元。

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的村民旺扎,则是依靠经营农村客运谋生。在林芝市客运站农村公路发车场,记者了解到,旺扎负责的是巴宜区至大渡卡降洛村的班线,自从2015年开始作为承包人兼驾驶员运营这条农村客运班线以来,月收入稳定给家里带来很大保障。

为促进农村客运发展,西藏自治区大幅提高了农村客运补贴标准。截至目前,全区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17条,全区74个县(区)全部开通客车,通客车率为100%;500个乡镇(不含街道办)已通客车,通客车率为73%;2259个建制村已通客车,通客车率为43%。今年,全区还将新增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通客车。

农村客运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不仅让西藏广大农牧区群众享受到了“出门走上硬化路,抬脚迈上平安车”的交通发展成果,大批农牧民群众还通过到客运公司工作或承包农村客运班线实现了增收。

农村公路有了专业养护队伍

群众的公路群众养,专业的事情专人干,修好路,还要养好路, 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交通保障。但长期以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人员不足,成为制约西藏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各地纷纷在深化养护体制改革中探索破题思路。

位于山南市偏远深山里的错那县,通过成立专业养护公司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向市场化迈进。

错那县养护公司负责人普布扎西介绍:“目前公司共有各类专业养护机械74台,在当地群众和大学生中招收了70多名员工,将他们分配在管理、养护岗位上。公司成立后,管养起全县876公里农村公路,设立了六个养护站点,每个点上安排五个人驻守,开展巡路、养路和抢险保通等工作,目前经常性养护率达100%。”

“西藏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仍以临时性雇佣沿线群众参与劳动为主,人均日工资至少200元,租用一台大型专业机械的日租金上千元。现在有了养护公司,养护成本大幅下降,农村公路也有了专业的养护队伍。”错那县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索朗达杰说。

昌都市和那曲市申扎县、阿里地区噶尔县作为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对标国省公路养护水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目前,昌都市已实现了“市级总体、县(区)主体、乡村具体和县、乡、村行政一把手为路长”的三级“路长制”11县(区)全覆盖,并在全区建立了首个“互联网+农村公路”信息化路长制智慧交通综合监管平台,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开启了农村公路“指尖养护”新时代。

“交邮”融合发展,生活更便捷

快递分拣台、特产陈列区、包裹安检仪、“网红”工作室……这里是山南市琼结县客运站内的琼结县农村快递分拨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月12日,从这里发往山南市乃东区的邮件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标志着西藏交通运输携手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

“让群众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便利的快递上门服务,让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第一时间摆上超市货架,将大大缩短琼结与外界的距离,把现代生活带入琼结的千家万户。”山南市琼结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少华介绍,“随着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的通达,以及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开始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之路。琼结县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后农村物流网络将覆盖所有县、乡、村。‘生活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输服务将得以实现。”

今年以来,西藏交通运输厅与邮政部门、邮政企业就邮政物流网点入驻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增设农村物流和邮政快递作业区(服务窗口)及依托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包裹、党报党刊、信件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探讨。经与多方多次对接,最终与拉萨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琼结县“快递下乡+电商”融合发展,切实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

据悉,西藏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既有网络、运力资源共享,推动客货邮信息共享对接,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本报通讯员 刘步阳) 【编辑:刘星辰】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41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