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这是一名藏族老师和他200多名撒拉族学生的故事……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09-11 09:18:29 0 老师 撒拉 学校

31年后,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两百多名撒拉族学生先后从这里走出大山,到县城学校完成学业。

老师正在讲课。马铭言 摄

老师今年58岁,来到这里时,还算一名帅小伙。

如今,发际线上移,有些秃顶,一米八几的身高,走路略显驼背。岁月留在他身上的印记,比同龄人深刻。

如今的来塘学校全貌。马铭言 摄

为传授知识,用十年时间学习撒拉语

来塘学校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来塘村,这里是全国唯一撒拉族自治县。

学校距离县城20多公里,为脑山地区。

在来塘村,村民世代讲撒拉语,而老师出生于循化县道帏藏族乡牙木村,普通话一般,只会说藏语。

这里,最小的学生3岁,最大的7岁。

和学生一起看图。祁绣娟 摄

“和家长们能用普通话沟通,但跟年龄小的孩子不行。孩子们上学之前都说撒拉语,来幼儿园,普通话授课,学生们很难理解我说的意思。”老师说,学生讲话他也听不懂,心急。

老师正在讲课。祁绣娟 摄

“这样下去会耽误孩子们,幼儿园时期非常关键。”看着教室里孩子们稚嫩的脸庞,老师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撒拉语。

“从简单撒拉语‘你来了’学起。”老师回忆,找邻居学,有时找村长学。

村民们每说一句撒拉语,老师就用发音相似的汉字记录在册,一天天过去,老师积累了好几个厚本子。

从听不懂到能理解一言半语,老师花了近两年时间。如今,掌握了90%的撒拉语,而这,花费了老师近10年。

“像蛇、狐狸词语有撒拉语,但‘老虎’发音和汉语发音一样,学习中,还发现有些词跟藏语发音有点像,让我走了不少‘捷径’。起初说撒拉语不标准,还惹了不少笑话。”老师说。

交流通畅了,一切都简单了。老师用普通话讲完课,难懂的地方,用撒拉语再翻译一遍,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知识要领。

和幼儿园的孩子交流。马铭言 摄

“跨越”山头去学校的8公里路,老师走了12年

回想起刚刚到来塘学校,老师不觉挠了挠头。

1990年4月的一天,县上通知老师去学校报道。

收拾好书笔、证件,拿上一块馍馍,背上一壶开水,老师早早地就从家里出发。

通往学校的唯一一条盘山路。 祁绣娟 摄

老师居住的牙木村和来塘村隔山“相望”,有8公里路程。一条盘山土路,老师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村里,那年老师27岁。

走进村里,没人来接,老师转悠着看见一间房子外挂着学校的牌子,格外高兴,“虽说是学校,但也就一间草房而已。”

那年,学校接收33名适龄学生。

“先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在他们预习课文时,再教幼儿园孩子。”老师说,所以教室的黑板也分成两部分使用。

只有一间教室,没有多余的房间来充当宿舍,老师决定“走读”。

日出而出,日落而归。老师这一“走读”,就是十二年。

为节省时间,老师有时会抄“近道”——翻山头,下雨了,鞋子裹满泥巴,脚下路更“沉重”了。

在那个连自行车都没有,拿重物上下山只能靠骡子驮的来塘村,徒步翻越几个山头,去山上教学,困难可想而知。

如今的来塘学校全貌。马铭言 摄

2003年,通了硬化路,老师借钱买了辆摩托,有家“难”回的问题迎刃而解。

教授“两代人”依旧坚守乡村

2013年,来塘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民大多搬到县城,孩子们也迁到附近学校就读,仅有十余户村民留下来,如今学校只有9名学生。

学生认真听讲。祁绣娟 摄

“这些孩子的父母曾是我的学生,我走了,孩子怎么办?”老师常常在想。

来塘村搬迁后,仅剩十几户村民居住。马铭言 摄

马成龙是老师教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上学时,老师总会背着满满一桶亲手挤的牛奶给我们喝,这使得不爱学习的我爱上了学校,常常会第一个到学校等老师。”马成龙回忆道,家里做了好吃的马上就会想到老师,偶尔给他端碗面片(青海一种特有面食),或拿块油饼给他吃,“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好,经常会用撒拉语互相问好。”

“有次回乡,道别时,老师给了我一百块钱,说这是他的一点心意。那一刻,我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算是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说到这,马成龙早已红了眼眶。

在每年藏历新年,老师教过的学生们会通过手机发来祝福,每次在手机上翻到这些字符,总能让老师嘴角上扬。

“教过的学生只要回村,就会来看我,有时来不了,到了过节还要给我发红包。”老师说,到撒拉族过节日,会向他们说祝福语,村民也会热情邀我前去吃饭,就像自家人。

村民马乃比友的儿子和女儿都曾是老师的学生,如今他的孙女也是老师的学生。村民马乃比友感叹道,“没有老师,娃娃上不了学,老师教了我们家5个人。”

31年教龄,让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来塘学校,已经有了砖混结构的校舍,老师在院子里种的花,开得正艳,不远处的儿童滑梯、秋千上孩子们正在玩耍,一旁的几颗大杨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和学生做游戏。祁绣娟 摄

“任教第一个月领了50元工资。”老师回忆说,这个工资还要支付学校电费,有时电费比工资高。

直到2014年,老师工作拿到了1750元。“除了工资,开始为我缴纳社保、养老、医疗,学校电费也不用自己支付了。”

备课中。祁绣娟 摄

循化县有关部门曾多次为老师解决编制,但因为学历问题,老师一直未能入编。

今年5月开始,老师月工资涨到2250元。亲朋好友也劝老师去离家近的地方教学,而老师却说,虽是临聘老师,但在村里待了小半辈子,始终舍不得离开。

学生们正在玩耍。祁绣娟 摄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到了下课时间。听见有人喊,“老师,我来接孩子,走,去我们家吃饭。”“不去了,今天有客人,改天去。”老师笑着摆了摆手。

学生们正在玩耍。祁绣娟 摄

“没有想过退休,只要村里还有孩子,我就要教下去。”

他看着远处旧校址残余的土墙,回忆起刚到学校时的场景,孩子们开心地排队等待入学,等着老师给他们系上红领巾,然后一起升起国旗、一起上课、一起做游戏……

这位老师名叫完么仁增,2021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有他。

完么仁增。马铭言 摄 【编辑:朱延静】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8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