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天津:一座老工业城市的蝶变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5-30 18:36:48 0 天津 催化剂 海河

国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只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工业产品先后问世于此;我国工业41个大类,这里有39个,在207个中类里,这里有191个。这里是天津,它的血脉里流淌着工业蓬勃发展的因子,它的大脑里印满近代工业的荣耀与辉煌……这些年,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一座老工业城市正迎来蝶变。

创新是生命线

这是一张有些发黄的证书,上面写着“发字第一号”:“发明人:侯德榜;发明名称:侯氏碱法。前项发明业经本局审查合格,给予发明权五年……”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保存着一张1953年颁发的“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退海之滨,大片的盐碱滩,吸引了留学回国的实业家范旭东。20世纪初,碱是工业之母,突破不了纯碱制造技术,我国工业发展就被“卡住脖子”。范旭东成立永利碱厂,邀请同样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侯德榜加入。永利突破技术封锁、日本入侵等巨大困难,先后突破西方国家垄断的索尔维法、察安法两种制碱工艺,并于20世纪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1953年7月,侯氏制碱法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在渤化永利公司的丁辛醇生产现场,该公司计划发展部副部长王松指着高大的生产装置介绍:“在生产丁醇和辛醇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名称为‘铑派克’的催化剂。而其原料铑的价格非常昂贵,甚至超过铂金,但使用寿命仅为3到4年。每更换一次这种催化剂,多则花费三四个亿,少则接近亿元。而催化剂更换后,金属铑的回收还需要运到国外进行,同时再向国外公司购买新的催化剂,费时费力且需要大量资金。”

如果把技术引进比喻为“输血”,那么再创新就是实现“造血”。从事化工行业31年的渤化永利副总工程师聂增来把目光投向了成本高昂的铑催化剂。

“我们在消化吸收了专利商的催化剂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同行业普遍采用的铑催化剂‘升温-补加(一次补足)-升温’的现状,提出了创新性的管理原则,通过十几年来的实践,效果良好。如果按照减少三个使用周期的铑催化剂加工费计算,两套装置能够节约资金近亿元。”聂增来介绍。

丁辛醇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混合醇醛副产废液,聂增来带领技术人员在装置清洁高效运行和原材料“吃干榨净”上开展技术研发。他们研发出新建混合醇醛回收装置和原有丁辛醇加氢装置相结合的生产工艺,仅2021年全年回收混合丁醇8425吨,按照回收率93%计算,产生将近3千万元的效益。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的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天津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有科技资源就近转化的优势。中重科技研发的国内首条300型万能H型钢生产线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成为国内型钢装备的领跑者。冶金和石化产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向精品、高端方向靠拢。临海产业发展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加速集聚,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进一步增强。石油化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中沙新材料园、两化搬迁、中石化LNG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这得益于天津对科技、人才、产业、空间的统筹协调能力。

人才是关键因素

要重振天津工业重镇的辉煌,人才是关键因素。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天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又一经验。

近年来,天津面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聚焦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强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涵养产业基础人才,挖掘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依托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辐射效应。

周二的早晨,天津食品集团门口的农鲜生活门店,营业不到两个小时,冰柜里的海河巴氏奶只剩下3瓶。巴氏奶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保质期较短,它的特点是采用72℃至85℃、15秒的杀菌方式,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性营养物质并保持了纯正口感。

老百姓对巴氏奶的需求,对牛奶包装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食品集团海河乳业公司冷链车间主任李卫顺提出引进自动化玻璃瓶装生产线,并带领冷链车间设备团队联合动力车间自主研发制造了第二代脱箱机,并申请获得“低噪音式抓瓶脱箱机”国家专利。海河乳业冷链车间先后引进一套全自动CIP清洗系统、两套阀阵系统、自动翻缸系统、在线菌种添加系统和在线果料添加系统,使低温产品日产能从原来的70吨提升到140吨。

灌装机器忙碌运转,身着工服、佩戴口罩的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作业,认真检视葡萄酒灌装的每一个环节,洗瓶、灌装、压塞、封帽、贴标、装箱,整个生产流程井井有条……这是记者在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灌装车间看到的景象。“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精益管理,生产系统整体效率提高50%以上,能耗下降约30%。”王朝公司总工程师王方介绍,“公司从品质、包装、技术等方面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赋能,核心产品矩阵架构已经搭建成型。”

“进入葡萄酒领域,一干就是32年,刚进王朝公司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王方有感而发,“企业创办初期,公司技术人才匮乏,主要由法方派技术人员并提供酿造设备,现在公司早已完成了从国人制造到国人‘智’造的转变。”

2005年,王朝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培养出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中国葡萄酒酿酒大师3人、全国行业能手6人等一批国内葡萄酒酿酒杰出人才。 【编辑:唐炜妮】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07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