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20 12:34:25 0 隧洞 作业 数据中心

原标题: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线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着力稳投资促消费、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出台,其落实情况如何?各方反馈如何?今天起,本版推出“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线探落实”系列报道,聚焦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情况,敬请关注。

——编 者 

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

地下230米,他们默默坚守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滇中一场夏雨,山中多了几分凉意。6月13日,记者前往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目的地是地下230米——龙潭隧洞2号支洞。

换雨鞋、穿反光背心、戴口罩,全副武装后,记者跟随中铁八局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8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毅德,乘上斜井里的“抖抖车”,一路向下。

疫情防控不放松,工程进度也不轻松。“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能快尽快。”李毅德说,依靠科学安排工序和一线工人的坚守,两年半时间,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8标项目已完成投资5.77亿元。而这些投入,很大一部分就是工人的收入。

车行1分多钟,自然光逐渐被吞噬,隧洞中一盏盏电灯逐渐显得明亮起来。大约6分钟后,一行人终于到达洞底。恰逢隧洞内在开展喷浆作业,每隔百米左右,就有工人在巡视混凝土溜槽。“这活计简单,属于工地上的杂工,但因为是在隧洞内作业,一个月工资也有不少。”李毅德说,工地上的杂工岗位,吸引了附近不少群众,不仅满足了现场施工需要,还为当地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施工运输车辆多,难免起灰扬尘。这段时间,我们的洒水车格外忙碌,就是为了减少对群众种植农作物的影响。”

尽管距离上次爆破已经过了3个小时,空气中依然残留了一些灰尘,穿着反光背心的身影变得有些模糊。口罩有些紧,记者试着摘掉口罩,被呛得直打喷嚏。李毅德调侃:“想让滇中的群众喝上金沙江的水,咱们就得先经受住隧洞里的灰。”

爆破开挖、出渣运渣、支护喷浆……循环往复,便是标准的隧洞开挖流程。“要是赶上井下爆破,那种强烈的推背感,伴着猎猎作响的旗子,场面真是紧张!”说话间,李毅德和记者走到了上游掌子面,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两个月时间,隧洞又往前开挖了150多米——为了降低安全风险,每次爆破只能往前推进3到3.5米;每个掌子面上,同时在现场作业的人数不能超过9人。

“现在隧洞开挖,基本不靠蛮劲,主要靠炸药和机械这样的巧劲。洞内作业面有限,设备多了派不上用场,即便是机械也不能盲目增加数量,提高工程进度的关键是科学安排工序。”李毅德说。

上游出渣,600米外的下游掌子面则在开展喷浆作业。为了躲避粉尘,喷浆车车窗紧闭,操作员则下车用遥控器远远地操控机械手臂喷浆。除了口罩,操作员还戴着能遮住耳朵的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不时观察操作面情况。“条件艰苦,不过收入可观,这也是不少人愿意来的原因。”李毅德介绍,在掌子面作业的,基本是专业熟练工,爆破员要持证上岗,机械臂操作员也得有一两年的操作经验。

再次回到地面,记者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进洞前戴上的新口罩,早已被洞内机械的尾气染黑。地下230米,下洞1小时,记者汗流浃背;而洞内的工人,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

宁夏中卫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二期工程——

大漠边缘,他们建设正酣

本报记者 秦瑞杰

入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热气蒸腾。6月14日,腾格里沙漠边的荒滩地上,工人们正在钢筋“丛林”中来回穿梭,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的主体建筑即将封顶。这是完工的最后关头,人人憋着股劲儿。

登上简易脚手架,来到楼顶,钢管烫得人直缩手。“昨天我们测了下钢管温度,有61摄氏度。”钢筋工王继平说着,用扎钩挑起铁丝,穿插扭结,不一会儿,就把钢筋绑扎牢固。纵横数百条钢筋铺设在1800平方米的屋顶上,交叉出近10万个接触点,要确保每一个都捆绑到位。

“辛苦是肯定的,工期紧,这几天每晚加班两个小时,工地给足了加班费。”烈日下,王继平扶一扶安全帽,猛喝了几口水。“现在到了封顶之前的最后关头,谁也不敢松懈。”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乘着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东风,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逐步加速,如今已初具雏形。成功封顶,则意味着建筑物的土木主体工程完工。

“可以说,我们现在搭建的正是整个数据中心的‘外骨骼’。”施工现场的预制板房内,对着规划图纸,技术总监李洋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地基稳定,我们沿着地下岩床向下挖了4.6米,相当于掏出一个巨型游泳池,这才把地基稳稳地插在整个岩层里,可以应对至少八级地震。”

事实上,不光地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这样的高标准随处可见。

烈日当空,走进数据中心的一楼,瞬间感到一阵凉爽。挑高7米的空旷大厅里,有序排列着200根粗壮水泥柱。立柱间隔10米,共同承担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大开间、大尺寸、大跨度下,也要实现更高的载荷。届时数据机柜、线缆安装完毕,每平方米可承受至少1.6吨的重力,比民用建筑标准高得多。”李洋说。

尽管项目建设进度符合预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天气转热后,混凝土水分蒸发加大,凝固更快,施工中频繁出现细小裂缝。”已经晒得面色黝黑的工程项目经理樊智祥,想起前段时间的施工难题,仍感到紧张。“数据中心建成后,为保证电子器件安全运行,要求空气的PM2.5指数长期维持在10以下。墙面裂缝看似细小,但会产生微粒尘埃,建成后会给运行带来不少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樊智祥和技术人员日夜加班,寻找解决方法。“整个土木工程投资8900万元,60%都用在钢筋和混凝土上,就怕出问题。”后来,通过覆盖工业毡和塑料薄膜,项目组成功解决了水分蒸发问题。“你来摸摸我们的墙面,一点裂纹也找不见,接缝处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是我参与建设的第三个数据中心,也是位置最偏僻、施工条件最严苛的。”阳光炽烈,樊智祥眯着眼睛。高大的灰色建筑外挂着绿幕,脚手架反射着银白色的光,远处是腾格里沙漠南缘连绵的褐色沙丘。

“对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来说,这里岩层稳定,地理条件也最好。”樊智祥笑着指向楼顶,“马上就封顶了,我们正琢磨着怎么挂庆祝横幅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39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