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贵州化屋村:黔山秀水好风光 乡村振兴路更广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24 12:05:32 0 苗族 毕节市 村民

站上观景台,俯瞰乌江源百里画廊,层层云雾之中,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山水风光旖旎如画、游船行过碧波荡漾,往来其间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2021年5月10日撤县设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一个昔日被悬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持续精准发力,化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掉贫困“帽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

搭乘乡村旅游发展“快车”,化屋村在政府规划和村民们抱团发展下,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苗绣产业,正由单一生态旅游模式向多种旅游业态转变。这个以往出村要翻山越岭的小村庄,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蝶变:贫困山村换新颜

出山“手扒岩”、喝水江边背、住着茅草屋,曾是化屋村的真实写照。

受群山阻隔,曾经的化屋村环境恶劣、信息闭塞,村民衣食住行全靠自给自足。雪上加霜的是,因滥捕乱伐,乌江一度拉响水生态环境“警报”,本就支离破碎的土地也开始石漠化,百姓生活日益艰难。

“贫困交加,当时正好有水库移民搬迁政策,不少人选择了‘逃离’,而留下的人只能苦苦坚守。”化屋村村民杨龙清晰记得,2012年以前,搬出去的人特别多,从小长大的玩伴搬迁时,还是他亲自送的。

化屋之变,源于“路”。从最开始的“毛路”到沥青公路,再到旅游公路,一条路串起了千家万户,更让村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痛下决心,植树造林,誓要恢复绿水青山。

苦守几年后,1000余亩的经果林满目苍翠、硕果累累,山间石缝也长出了新树苗,昔日荒芜的山坡,逐渐恢复了绿意。2017年,化屋村顺利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2019年年底,贫困人口清零。

与此同时,网箱养殖清理工作也在化屋村陆续展开。村干部挨家挨户讲解禁渔政策,劝说渔民上岸。截至2018年年底,化屋村32个网箱全部拆除完毕,12户渔民转产上岸,转产率100%。

“除全面摸排我们的家庭情况外,村里还收集了很多退捕渔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大家转产转业。”杨清鑫是土生土长的化屋人,过去几十年,他一直靠在乌江六冲河段打鱼为生。禁渔政策出台后,杨清鑫上了岸,改行当起了护河员,每月有3000元稳定收入。

荒山披绿、清水长流,生态环境改善后,坐拥绿水青山的化屋人自然不会错过,不少从库区搬出去的村民选择搬回旧址,共建家园。于是,翻修房屋、巧改庭院、学习烹饪,眼光超前的化屋群众抓住机遇,为吃上“旅游饭”做起了准备。

塑形:多产融合促发展

作为化屋村较早“吃螃蟹”的人,杨龙因为当过一届村主任,眼光总是比别人看得长远。在化屋村餐饮民宿未兴起前,有游客反映没吃没住,杨龙便动员村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奈何反响平平。

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杨龙不甘心,在2019年将自家房屋打造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尽管吸引了一些游客,但大多村民还是对旅游持观望态度。

转机源自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化屋村考察调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下子“火”遍全国。大量游客的涌入,激发了村民的发展信心。

2021年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文化广场上,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一家、两家、三家……化屋村的餐饮民宿有了新变化,农家乐和民宿分别有33家和18家;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大转变,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2400元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19304元,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

住宿和餐饮快速发展的同时,化屋村也在苦练“内功”,走坚定文化自信之路。“很多游客对苗族服饰、各类装饰品赞不绝口,强烈激发了百姓的文化认同。”毕节市发改委派驻化屋村第一书记常开林告诉记者,瞅准了发展机遇,化屋村通过开办刺绣蜡染扶贫车间等方式,传承和发扬苗族文化,带动百姓增收。

化屋村以苗族为主,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习近平总书记到化屋考察时,走进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为苗绣点赞,这让苗族“绣娘”杨文丽激动不已。“刺绣蜡染是苗族传统文化,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将这一技艺传承好,争取让其成为世界的艺术。”杨文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刺绣制品用途更广泛,杨文丽的扶贫车间并没有局限于民族服饰,而是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把刺绣蜡染融入服饰、香包等设计中,使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21年,杨文丽“线上线下”销售刺绣蜡染制品160万元,帮助当地60余名绣娘实现就业。

除此之外,化屋村还有特色美食——黄粑。为让更多游客和消费者品尝这一传统美食,化屋村村支“两委”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办了黄粑加工厂。2022年5月1日,化屋村黄粑加工厂正式投产,目前已销售黄粑16万余斤,销售额166万元,带动了30余位村民就近就业。

建强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旅基础设施、打造苗绣车间让更多年轻人重新拿起针线、用好黄粑加工车间带动周边村民稳定就业……化屋村致力于做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化屋游客中心、生态营地、新能源游船、观光马车、康养民宿等一批项目正在陆续推进。

铸魂:文明新风润家园

“发展旅游业,统一标准是关键。我们这个协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规范旅游市场。”杨烨曾是一名教师,也是化屋村较早开办民宿的人,他口中的协会,是化屋基餐饮民宿协会。

为突出化屋特色,防止出现以次充好、欺客宰客等不文明旅游现象,化屋村根据百姓意愿,成立了化屋基餐饮民宿协会。不少村民加入协会这个“大家庭”,从最基本的吃住标准进行规范。

一个协会,却不简单。仅吃而言,化屋村就在特色菜品研发上下深功夫,成立了黔西市化屋村特色菜品研发工作领导小组,由黔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打造具有特色传统的化屋农家菜,提升游客乡村游体验。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菜品研发小组明确必做的16种化屋特色菜品,并详细注明了每种菜品的选材用料,以便各农家乐准确把握菜品标准和质量,做到游客满意。

“虽然至今未接到投诉,但由协会统一规范礼仪培训、评估定价,可以把化屋旅游做得更好。”现在,杨烨正担任化屋基餐饮民宿协会会长。他说,希望村民们把旅游作为长久事业,用心做好各项服务,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到高标准旅游服务,真正打响化屋旅游品牌。

这边,协会工作开展如火如荼;那边,生态环境保护热火朝天。“听到游客夸化屋的生态好,我们也很自豪。”打鱼近30年的尤荣利从没想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诗意的画面就在家门口,而自己正在为如此美景贡献力量。

2017年,尤荣利响应退捕号召转产上岸,与两兄弟一拍即合,成立了船务公司,从此渔船变游船。2021年,尤家2条船为三兄弟带来80多万元的收入。也正因如此,尤家三兄弟格外爱护这片山水。

“每次河面因涨水产生垃圾,我们都会驾驶河道垃圾清理船义务去清理。”尤荣利说,尽管每次清理垃圾都要花费近千元油费,但他们乐在其中,因为这是环境优美和游客满意的“双赢”。

“贵州真是山好水好,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贵州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尤家三兄弟是化屋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因景而富的化屋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赶超比学的良好氛围,“看到垃圾桶满了,准备扔垃圾的人会把手里的垃圾带回家,不会随地堆放乱扔,大家还会互相监督,共同爱护化屋的环境。”常开林颇为自豪。

如今,环境美了,日子富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把乡村产业发展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好、把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化屋村徐徐展开。(王钦、王秀芳)

【编辑:李岩】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45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