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甘肃环县羊“链”百业:科技“羊谷”促羊业“丰收”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09-24 06:15:01 0 环县 农户 媒体

兰州9月23日电 (甘枫桥 高展)“站在环州故城之上,已无萧关古道的萧瑟秋风,迎面是环州人民‘唱羊歌’的‘时代新风’”。23日,“甘肃省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会暨中国·环县首届羊羔肉美食文化旅游周”在庆阳市环县开幕,环县委书记何英禅在开幕式致辞中表述。

何英禅所指“环州故城”,是当地依托“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建成融历史、民俗、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和活态古城,在这座城中,环县羊为其“代言”。据环县畜牧兽医局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环县羊只饲养量同比达到238.15万只,实现了羊“丰收”。

羊业“磨难”

环县山区传统放牧。(资料图) 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千百年来,环县老百姓和一路羊业相伴而行。”从最初的“满山遍野放牧,家家户户养羊”,到“满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再到“全设施养羊新品种引进”,至今实现了“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一路步履艰难。何英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上世纪80至90年代,环县羊只品种单一,主要以滩羊和黑山羊为主,由于产羔率较低,出栏率不高。”何英禅说,后来随着天然草场退化严重,草场压力过大,加之遇上的干旱天气,环县羊产业面临着往哪走问题。

“从2007年开始,环县开始推广舍饲养羊,并将黑山羊改为白山羊,从辽宁引进一批绒山羊。”何英禅回忆说,当时羊绒市场价格在一斤200元左右,绒山羊一年产绒量在1.2—1.5斤,养殖户仅靠产绒收入就有一定保障。

环县大燕麦饲草机械收贮。(资料图) 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3年,随着国际市场羊绒价格下跌,绒山羊养殖效益大幅降低。“当时引进一只种羊价格得1200元,到了2015年,却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此外还遇上了国内养殖业发生疫情,羊只无法流通买卖,养殖农户只能贱卖羊只。”何英禅清楚记得,当时在一次现场座谈会上,环县曲子镇一位养殖农户曾痛心的问他,一只羊带两只羔卖500元,谁能收购?市场疲软加之农户收入锐减,让环县牧业一度陷入迷茫。

羊“链”百业

在经历几次市场价格波动之后,养殖户受损较为严重。“政府也看到了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性。”何英禅分析,当时只有养殖环节,没有加工环节和育肥场,政府没有可调控手段。“上游无龙头企业,下游无合作社带动,政府和农户之间没有连接的纽带。”

环县大学生“羊倌”科学养殖。(资料图) 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痛定思痛,当地官方经过大量调研提出了“三链”政策,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绿色循环发展。

首先通过招商引资,2016年,环县建立了龙头企业,引进国内最适合舍饲养殖的湖羊品种,来决最顶端的出口问题解决。

2017年,2万只规模的种羊场和5000只规模的育肥场相继建成。2018年至2019年,当地养羊户与合作社建立购销关系,并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

合作社发挥了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企业通过合作社向农户投放种羊,农户向合作社交售断奶的羔羊、育成公羊。同时,金融行业跟进,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和风险。通过金融机构实施了“金羊富民贷”为农户提供2-1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帮助农户零投入养羊。目前,环县羊产业加扶贫小额信贷共计14亿元,涉及农户46000多户。何英禅说:“在收购环节有政府、保险公司、合作社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今年,环县遭遇大旱,草场萎缩,羊价下降,环县提出了“保水保草保羊业,农业欠收牧业补”措施,养殖户的积极性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增加存栏量。何英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环县羊产业出栏量比去年增长了40万只,到年底预计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9亿元,由于大旱农业欠收预计3亿元,但牧业却增收9亿元,所以还能保证6亿元的增收。”

环县毛井镇奶山羊繁育场。(资料图) 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了,这是最大感受。”何英禅说,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初步成形。除此之外,环县还创立了“环乡人”品牌,通过电商销往海内外。

环县毛井镇养殖户刘国宁,家中一直在养羊,过去只能卖给羊贩子,他大学毕业回家创业,通过电商打开了当地的羊只销路,去年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不到五年时间,刘国宁自创品牌“陇上刘叔叔”成了电商平台羊肉类目全国销量第一,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共同富裕。

养殖业初具规模,作为高端产业的羊奶业也落户环县。今年4月,庆阳伟赫乳业白草塬10万只奶山羊养殖园区项目在环城镇开工建设。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何英禅说,环县羊产业带动了当地信息、技术、服务、机械加工,销售,电商等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平台,羊产业已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科技“羊谷”

科学养殖必需靠人才。环县制定了大学生养羊“三千人计划”,将大学生招引回来当合作社法人,并向农户传授科学养殖方法。

“社会偏见下,有人认为大学生回家养羊没出息。而在环县,大学生拿着高工资,科学化管理上万只规模的羊场。”何英禅说,当地已经开始人才输出,一些大学生去陕北帮助当地人管理羊场。

环县车道双庙村20万只羊育肥场。(资料图) 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除此之外,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邀请澳大利亚、英国等顶尖的羊业育种专家以及中国农科院的13个团队,帮助环县建设了肉羊研发平台,通过三季二元杂交模式,解决了种公羊的问题。

据了解,该公司还计划明年成立环县肉羊种制创新中心,开设基因组实验室和克隆与基因编辑研究室。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来发展羊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进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目前,环县已形成“种养家销一条龙,引育繁推一体化”的局面。中国农科院专家调研后,环县具有产业科技优势,建议定名“中国羊谷,善美环州”。

建设“中国羊谷”环县具有的天独厚的优势。“环县集中了世界尖端的养羊技术和制种技术,并研发出了中环肉羊1号新品种。”何英禅说,环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现在环县不光是卖羊肉,还是卖种羊,输出技术,输出良种的地方。

目前,环县已引进3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建办精深加工厂2处,万只以上规模肉羊良种繁育场3处、奶羊繁育场1处、肉羊制种基地1个,带动该县养羊农户达到4.8万户。预计2021年底,环县羊只饲养量突破300万只,羊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6000元。(完)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0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