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碳排放管理员成新职业 警惕“速成”培训陷阱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8-25 09:13:23 0 人才培养 人才 机构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普及,“双碳”行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人才需求倍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现有“双碳”专业人才储备明显不能满足未来“双碳”建设的需求,众多高薪工作虚位以待,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另一方面,某些机构利用求职者急切的求职心态,制造培训陷阱,不仅求职者钱财受损,还透支了社会信用。

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 写:实习记者 孙明源

本报记者 李 禾

策 划:陈 瑜

“市场缺口60万人,月薪高达2—3万元”,大专学历的方沐(化名)看到这样的碳排放管理师宣传心动了,报名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训班,并通过了初级碳排放管理师考核。

然而,让方沐始料未及的是,花2500元培训费获取的这张证书,在求职时被多家用人单位认为“没含金量”。

2020年9月,我国郑重向世界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茹8月24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普及,“双碳”行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人才需求倍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郭茹同时表示,目前我国已完成“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一方面,现有“双碳”专业人才储备明显不能满足未来“双碳”建设的需求,众多高薪工作虚位以待,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另一方面,某些机构利用求职者急切的求职心态,制造培训陷阱,不仅求职者钱财受损,还透支了社会信用。

“双碳”培训乱象丛生

模糊了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

从现在算起,到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不满10年,因此“十四五”时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如何,显得格外重要,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社会上也涌现出碳排放培训相关需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依据对履约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摸排,以及对将来碳咨询、碳金融等机构的市场规模估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至100万左右。“55万到100万”不仅被某石油化工学院用于招生,还频频出现在某些职业培训机构的广告语里。

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入18种新职业之一。公开信息显示,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一些职业培训机构嗅到了商机,迅速推出了“碳排放管理师”“碳排放咨询师”“碳排放交易师”“碳资产管理师”等培训项目。

从字面上看,“碳排放管理师”和“碳排放管理员”只有一字之差,但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模糊了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这也是此类培训火爆的原因之一。

有些项目分初中高三级,全程收费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开设这些项目的既有中国某协会、某机构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中国国家某人才培训网等“国”字头机构,也有一些资质、背景不明的“小机构”。

但是,政策导向为真,缺口数字为真,学员和求职者的热情为真,也不意味着现有培养体系可以顺利转化出适宜的人才。对尚在“潜水”的“双碳”市场来说,求职者想要“捞”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似乎并不容易。

环境工程师饶冰青曾任职原化工部长沙设计院,现已在某环保科技公司工作多年。饶冰青回忆,2021年下半年,网上就出现了许多讨论、分享“上当”经历的帖子。

一些发帖者表示,花费成百上千元考取的碳排放相关证书对求职、升职并无帮助,部分机构宣传的“挂靠证书即可年入数万元”更是无稽之谈,甚至成为培训机构引诱学员继续报考其他项目的幌子。

“一些资质、背景不明机构开办的培训班颁发的证书,不是医师、教师那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学员参加过培训的证明,在中国人事考试网上查询不到。因此,报考要谨慎,否则就是花了冤枉钱。”饶冰青直言。

作为碳市场的“数据中枢”,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的工作,包括支撑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的账户开立、配额分配、履约清缴、交易结算等。

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告诉记者,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碳排放管理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碳排放监测与核查、碳排放权交易两个方面。

对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陈志祥认为不应高估短期培训的作用。

“参加培训,获得碳排放管理的培训证书,对普及‘双碳’知识、熟悉业务操作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证书的方式快速培养出碳监测核查、碳交易方面的专业人才。”陈志祥说,对短期培训,参训者应该合理调整个人预期,将其作为拓宽知识的窗口,掌握基本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框架,并结合自身在本行业的积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021年11月,某机构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的“碳排放管理师”培训项目因“技术原因”暂停开设。

今年上半年,多家媒体对此类培训做了调查报道,直指部分培训项目“割韭菜”“含金量低”。

3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开头提到:“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随着政府专项治理与媒体报道的推进,几个月以来,一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双碳”相关培训项目已经得到了整治。

人才需求大、门槛高

与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模式远未定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会对“双碳”人才,特别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确实存在。

今年4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从重点任务来看,培养对象既包括高等教育专门人才,也涵盖需要“双碳”领域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陈志祥也表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深化,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对“双碳”人才的需求。就目前来看,核查机构、能源企业以及碳交易机构等对“双碳”人才有较大需求。

但是,“较大需求”并不意味着每家相关企业现下都能提供岗位。

“在‘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有碳管理的需要,但是不一定会设置专门的岗位,相关服务由我们来提供。在我们研究院,碳排放管理咨询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碳管理咨询服务的技术执行,研究国际国内碳市场相关课题及科技项目,编制政府、集团企业等碳达峰与碳中和方案规划。”某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行政主管文娟(化名)说。

记者在求职网站上以“碳排放管理师”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这种服务咨询类的岗位占了大约一半,另外一部分岗位是企业为本公司招聘的专职人员。一些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工作由会计部门承担,并不专门设置相关岗位。

由此可见,“55万到100万”的说法或许没有夸大,但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数字体现的是潜力而非现状。

陈志祥表示,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原则,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主要考虑的是已开展数据报送和核查,且相关部门支持态度较为明确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换言之,虽然我国碳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但各个行业并不是扎堆加入其中的。随着碳市场逐步扩大、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需求释放还需要时间,与需求相匹配的培养模式更是远远没有定型。

“一方面是‘证书’含金量有限,另一方面是行业‘双碳’人才配置不足,‘双碳’专业人才的外部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自然就被削弱了。”郭茹总结。

人才培养需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求快,质量应与数量同步提升

在郭茹看来,“我国已经完成‘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长远来看,人才培养和行业市场的适配度会逐步提高。”

但她同时提醒,“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有很高要求。人才培养依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

“从顶层设计角度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多领域多行业主体的利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需要法治、行政的刚性约束,也需要财政政策的‘软’激励。要立足现有‘双碳’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瓶颈,从立法、行政、财政等多个方面研究完善‘双碳’专业人才培养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中,立法是尤其重要的方面。通过立法,可以把‘双碳’总量和目标细化到各个区域和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也会随之明晰。”郭茹分析说。

她同时补充说,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科学过程,我们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例如,人才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人才能够发挥作用也需要特定的外部环境和真实场景,还得注重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快速发展。当前人才供需矛盾应该逐步化解,不可盲目求快而因小失大。”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搭建了“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政策框架雏形,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在内的多方均积极参与。

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2021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早在2021年4月,同济大学牵头“华东八校”共同发起组建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并发布《促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校行动倡议》,提倡加强校际开放合作,组建学科交叉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流双碳人才。

在陈志祥看来,高校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人才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考虑到高校培养人才具有时间周期较长的特点,面对短期内的人才需求增加,社会职业培训和能力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面向企业层面的碳中和培训也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例如,2021年起,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举办碳中和专家能力培训班,致力于培养企业碳中和专业人才。

“高校和企业都是‘双碳’人才培养的主体,未来‘双碳’的人才需求也一定是多层次、跨领域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我国‘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亟须构建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郭茹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说。

谈及人才培养的下一步工作方向,郭茹建议从“标准”入手。

目前,对“双碳”人才,我国相关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导致从业人员容易遭遇职业发展瓶颈,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从业体验和长期信心。

“如果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从业人员的状况就会大为改善。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培训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很大完善提升的空间。当下的乱象不应影响我们对人才培养、考评规范化的信心。”郭茹期许道。

今年7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了《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就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中碳登协助参与了《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 部分标准的编制。在陈志祥看来,这意味着“碳排放管理”行业的规范性持续加强,冒牌机构的生存空间将会更小。

谈及“双碳”人才要求,陈志祥归纳说,除了上述谈到的碳监测核查、碳交易方面的专业技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培养同等重要。碳核查人员要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碳交易人员要遵守高标准的监管体系要求,严防金融风险以及不当获利行为。

在陈志祥看来,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三个层次的举措:发挥行业协会及平台机构的带头作用;注重校企合作,既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让企业吸纳人才;注重高层次专家团队的建设,建立研究中心和高级智库等机构。

“以同济大学为例,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培养‘双碳’领域的学生,目前我们的毕业生也已经在从事‘双碳’相关工作。人才培养需要积淀,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付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体系构建终会压过短期的‘培训乱象’,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郭茹总结。 【编辑:卞立群】

养老金融3.0时代到来 如何做好个人养老金投资?

特朗普庄园曾被发现700余页机密材料 包含最高级别机密

直播间里的成人识字班:他们放下活计,专心认字

连日高温大风少雨 这里的草原“秃头”了

俄乌冲突半年,五大变量影响走向

她遇害后普京出手,多国卷入,美国态度微妙!

世预赛前中国男篮遭伤病侵袭,球队摆脱疫情阴霾

国家出手!“种一口牙换一辆宝马车”时代将过去

101岁,“中国最后的女酋长”走了

央行将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

法国电视台就嘉宾直播中做辱华动作道歉

公务机要费案:台湾检方不上诉 陈水扁吴淑珍免诉确定

上海“抢劫邮政储蓄所”案告破 民警回顾20年追捕点滴

【寻味中华】“闽菜之王”佛跳墙:坛启荤香飘四海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科院创新十六号卫星

福岛核电站新冠确诊人数激增 疫情扩大或致工程延后?

国际乒联更新排名:樊振东、孙颖莎单打世界第一

增机会、减考核……减负深一步,青年科研人员添动力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24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