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来加依村,听一曲天籁之音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9-26 18:40:04 0 乐器 技艺 库尔

这个身处西北边陲的小村庄,时常传出一阵阵优美动听的乐曲。那乐曲时而欢快,时而婉转,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急雨纷飞。

这个古韵悠长的小村庄,“十步之内,必有工匠”,将近一半的村民都会制作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的魅力,在手艺人的指尖流淌。

技艺之曲:每把琴都有生命,都要用心去做

一搭手就知道,这是一个饱经风霜、满是故事的老汉。粗糙的双手长满老茧,握起来如针刺一般。

这位已近古稀之年的乐器制作人艾依提·依明,大半辈子都在跟刨子、凿子、矬子、砂纸打交道。如今,他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是他制作民族乐器的第54个年头。

走进艾依提·依明的工作室,就像走进一座乐器“博物馆”。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艾捷克……各种乐器在他的指尖滑过,悠扬的乐曲便从琴弦间流泻出来。

乐器是维吾尔族百姓生活中的“水和空气”,乐器制作技艺更是手艺精湛、世代相传。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至今约有两千多年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掏挖桑木、烤制成型、拼接雕花、放置弦码、抛光上漆,做琴的每一步都需要心定、神静。从15岁开始,艾依提·依明便开始做琴,到他手上,这门技艺已经传至第五代。

每天,他迎着第一缕朝阳起床,抚摸桑木,在掏挖磨刻中,品世事沧桑,听乐声悠悠……日复一日,艾依提·依明的生活简单而丰厚。

“我生在乐器村,长在乐器堆,我们村有300多年乐器制作历史,五十年前只有两三个人做乐器,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乐器。”艾依提·依明笑着向记者讲述。

“打记事起,家里的乐声就没停过。每天一早我在乐声中睡醒,夜晚又在乐声中睡去。音乐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和灵魂。”在艾依提·依明看来,每把琴都是有生命的,都要用心去做。

他拉着记者走近一把都塔尔。“你看这把琴,我花了七个月时间才做成,仅镶嵌装饰就用了两个多月。”艾依提·依明说,虽然自己每天重复一道道工序,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心血都在手艺里。

50多年的积淀,让艾依提·依明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器王”,他的徒弟也已超过200人。

“现在的乐器和过去有了很大变化,无论质量还是乐声都好了很多,我们的乐器在全国都很畅销。”艾依提·依明手握都塔尔,那流畅的花纹、精致的琴弦、华丽的雕刻,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匠人精神。

致富之曲:村民抱团取暖,产业上了规模

加依村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走在村中的主街上,独特的龟兹文化元素扑面而来。一排排以黄土和麦草手工涂抹的墙面,配上民族风格的门廊装饰,为村里的房舍平添了几分质朴和迷人。

来到一座古朴的小院,门楣上“手工乐器制作销售专业合作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侧边一块木牌则写着“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乐器制作专业户”“旅游指定家访点”等字样。

院中一角的乐器制作室里,半面墙上悬挂着还没装弦的都塔尔和弹拨尔,偌大的屋子堆满了各式乐器的“肚子”和“脖子”,几个手艺人正在叮叮当当地做着手里的活计。

“之前家里都是土坯房,现在变成了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不但有乐器制作室,还有专门的乐器展示厅。”院落的主人阿卜杜拉·依不拉音对记者说。

过去,虽然村里有手艺,可这门手艺却一直在“沉睡”,一把把乐器蒙着灰尘,压在村民家的箱底。

“曾经的加依村,可不是现在这欣欣向荣的模样。”加依村党支部书记拜合提亚尔·阿木提说,靠祖传手艺吃上“乐器饭”和“旅游饭”后,村里一天一个样。

跟随拜合提亚尔·阿木提,记者来到村里的乐器产业园。在这座投资200余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园区里,近百名乐器制作师在忙碌着,有的忙着挖孔、打磨、抛光,有的忙着晾晒、切割、箍形、雕花,有的忙着贴标、装箱、发货。

“以前都是散户制作,现在报团取暖,产业上了规模。”阿卜杜拉·依不拉音告诉记者,县里确定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为加依村致富送来东风。

在政策的扶持下,村里秉持“非遗传承+景区升级+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建起了“天籁加依”景区和民族乐器展示中心,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加依村成为赫赫有名的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赶上党的好政策,乐器制作奏响富民曲。”拜合提亚尔·阿木提说,现在,村里手工艺人每年平均制作销售乐器1200余件,户均年收入达14万元左右,多的有20万元。2021年,加依村销售乐器6万多个,销售额超1000万元。

唱着致富曲,加依村旧貌换新颜:村里家家户户都与乐器挂上钩,要么在乐器厂打工,要么家里办着乐器作坊,要么就开着乐器店,还有村民成为“天籁加依”景区旅游接待中心的导游和管理员……

传承之曲:家家有琴声,户户有销路

手机屏里弹幕闪烁,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小伙正拿着都塔尔向各地网友弹奏家乡乐曲,还不时和网友进行互动。这位“90后”小伙,就是加依村村民库尔班·沙米西。

今年28岁的库尔班·沙米西,已从事乐器制作10余年。2008年,当地政府组建乐器制作技能培训班,培养一批民族乐器技艺传承人。从那时起,他就从父辈们手中接过斧、锯、刨凿,成为家里第三代手工乐器制作人。

古老的技艺如何得到传扬,怎样和现代人生活融合在一起?学艺的路上,库尔班·沙米西不停地思考。

2009年,为推动手工乐器制作标准化、规范化,县里组织一批年轻人到新疆艺术学院民族乐器制作研究中心深造,库尔班·沙米西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经过三年学习深造,库尔班·沙米西不仅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

请教师傅并多次试验后,库尔班·沙米西确定了可以弹出最佳音调的琴把和琴箱长度。有了规范,工人们做乐器也有了依据。传统做法四天左右才能做好的一把都塔尔,现在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

2020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库尔班·沙米西和村里的15个年轻人合伙成立了“故乡乐器销售店”。年轻的伙伴们一起切磋乐器制作技艺,一起谋划销售新渠道。

“我们喜欢上网,也通过‘触网’,把乐器卖到更远的地方。”库尔班·沙米西说,现在村里人人是歌手,家家有琴声,户户有销路。

乐器“出村”,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回归乡里,回报桑梓。这两年,库尔班·沙米西的七八个徒弟陆续从其他省市返乡,重新拾起钻木刀,通过制作民族乐器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销售渠道多了,一个月做400把琴都不愁卖,你猜我一年收入有多少?”库尔班向记者卖了一个关子,“100万元!每个合伙人月收入都不低于5000元!”库尔班笑着说。

“乐器制作为我们的小村庄注入了灵性和生气。这门技艺是我从父辈那里学来的,一定要将它传下去。”望着在葡萄藤下拨弄都塔尔的女儿,库尔班眼神坚定。

在这个精致的农家小院里,刨子和凿子发出的“嗤嗤”“咚咚”声,孩子们欢乐的喧闹声,琴弦试音的婉转乐声,汇成最美的天籁之音,回荡在加依村的上空。

(本报记者 李慧 王艺钊) 【编辑:陈海峰】

伍德克:中国强劲的增长模式将会持续

甘宇讲述17天自救经历:摸地上野生猕猴桃吃

最美基层民警孙益海:一条腿一根拐,撑起百姓一片祥和天

日本民众举行抗议活动 欲对安倍国葬反对到底

文旅部拟规定:网上演唱会等应先取得经营许可证

关于在联大期间“爆粗口”的争议 尹锡悦终于回应了!

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应

泽连斯基:乌克兰已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防空系统

韩美首脑会谈落空、发言失礼致尹锡悦好评率下滑

赌上英国国运?特拉斯政府启动大规模减税计划

美媒:今年以来已有超22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郑艺: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中国政府奋斗目标

只此青绿,中国“双碳”雄心背后的山河梦

“想一下”就能解密?“特朗普解密法”共和党内引争议

那些失眠的年轻人,长期熬夜会怎样?

克宫:“部分动员期间将征召100万人”是谎言

秋分日 丰收节 正是一年最美时

“栓Q”被小学生写进作文 网络流行语会影响规范表达吗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69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