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10万人口小县 4万多人烘焙出“中国面包之乡”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10-12 12:36:46 0 资溪 面包 面包店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每经编辑 易启江 

●就是这个不到10万人口的小县,用了30多年的时间,亲带亲、邻带邻,两代人接力,发展到现在,有4万多人在全国从事面包行业。

●而且一些全国性知名面包品牌也是由资溪人创立,包括中国烘焙面点品牌排行榜上位居第一的鲍师傅糕点(2021年上半年 艾媒金榜)。

在中国,被冠以“某某之都、之乡”的城市,往往在这一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或基础。“千年瓷都”景德镇,制瓷有1000多年历史[1];“中国药都”樟树,药业源远流长,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2]。

而被称为“中国面包之乡”的资溪县,这里的人们,40年前连面包是什么都不知道。

面包是个舶来品,而资溪县是一个地处赣闽交界的小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境内东部、武夷山脉西麓,总面积1251平方千米,总人口近10万。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7%,地属山区,[3]不产小麦,也不加工面粉,更不是面包消费的前沿之地。

但是,就是这个近10万人口的小县,用了30多年的时间,亲带亲、邻带邻,两代人接力,发展到现在,有4万多近5万人在全国从事面包行业,而且一些全国性知名面包品牌也是由资溪人创立。

资溪县面包文化广场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资溪县面包文化广场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烘焙面点品牌排行TOP10榜单中,排名第一的鲍师傅糕点就是资溪人创立。

还有泸溪河、麦香人家等品牌,也都为资溪人所创立。不过,除了少数知情者,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将产品和资溪联系起来。

2021年12月27日,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溪面包公司)举行了IPO启动仪式,正式迈开了拥抱资本市场的步伐。

谋生

今年9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位于资溪县泰伯大道旁的资溪中等专业学校操场上,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在打羽毛球。

李文浩(化名)是22级面包专业的一位新生,他说选择这个专业,是听从了家里的意见,当地也有很多人在从事面包工作。

为了培养面包人才,提升当地面包从业者的水平,资溪中等专业学校从今年开始,开设了面包专业,计划开招2个班,100名学生。

面包之乡希望可以通过职业学校的专业培育,实现人才和技术的传承与接续。

资溪中等专业学校内开设的面包班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资溪中等专业学校内开设的面包班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热爱做面包,而去从事这个行业,都是为生活所迫,最起码资溪的第一代面包人是如此。”

这是资溪第一代面包行业一位从业者发出的感慨。

建设路的中段,有一家爱心面包店,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网红,不管是来资溪的游客,还是本地机关单位,都会从这儿购买非常有特色的资溪小面包。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店主邱森茂是第一代资溪面包人,从事面包行业30多年,已经创出了个人的品牌,但是回忆起创业的经历,“也是为了谋生,改变贫穷的面貌。”

邱森茂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资溪县鹤城镇三江村人,1981年当兵入伍,在江西省南昌市某部队担任电话记录班班长。在部队期间,邱森茂利用空余时间,跟着做糕点的师傅,学会了做一些中式糕点。

1985年底,邱森茂从部队退伍,在鹤城镇三江村的600多户人家中,邱森茂家境极其贫困,是村里的4户特困户之一。

“退伍之前,部队也找我谈过话,问我愿不愿意再当两年志愿兵。”邱森茂说,因为当时家境非常困难,父亲年迈,只想早一点出来帮助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就带着350元退伍费回到了家乡。

1986年初,邱森茂通过和别人置换,把自家分散的农田集中到了一处,挖鱼塘养鱼。但是那一年发大水,河里的水淹过了鱼塘,鱼全跑了。

河水退去,邱森茂站在鱼塘边,看着空空无鱼的鱼塘,眼里失去了光芒。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自己在部队学习过做糕点的技术。”邱森茂决定尝试做中式糕点。但是启动需要资金,邱森茂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有的借200元,有的借50元,也有的担心他失败不借钱。

东拼西借,邱森茂准备了几千元,开始买烤箱,买面粉。有基础,又肯钻研,邱森茂很快就被市场认可。以至于当时的资溪县食品公司都想请他去上班,但被他拒绝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辛苦,每天晚上做好,第二天一大早,就要搭着100多斤的产品,骑到县城和乡镇的代售点去卖。”邱森茂说,那个时候,他把每一个食品销售点都跑了,最终凭着“好吃”的口碑打开了销路。

为了省钱,邱森茂把生产加工的地方放在了县城周边的亲戚家,凡事都亲力亲为,遇到中秋做月饼的时候,他曾经三天三夜没有上床睡觉,加班加点,为了提神,就泡特浓的茶,一杯一杯喝下去。

邱森茂的收入也对得起他的付出,一切走上轨道之后,每天的销售有二三百元,净赚六七十元,几乎一两天就是别人一个月的收入。

只用了一年时间,1987年,邱森茂就把当初借的几千元钱全部还清了。

邱森茂接受每经记者采访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邱森茂接受每经记者采访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差不多同时,张协旺和洪涛也退伍回到了资溪老家,张协旺家乡在资溪县马头山镇杨坊村,而洪涛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随父亲移民至江西省资溪县高田乡翁源村。

张协旺在部队期间,学习了面包制作技术,退伍回乡后,他和洪涛商量一人出资6500元,到与资溪相邻的铁路枢纽城市鹰潭开面包店。

1987年10月,张协旺和洪涛在鹰潭市胜利西路,以800元的月租金,租下了一个40平方米的店面,取名“鹭江面包店”,这与张协旺当年学艺的面包店名“鹭岛”只差一字,寓意面包技艺师承。

此为资溪面包之创始。

带动

邱森茂与张协旺并无交集。

但是张协旺和洪涛在鹰潭开面包店的事情很快就在资溪传开,邱森茂说,他也是知道了张协旺他们在鹰潭开面包店之后,才想着开始要做面包这一行。但是直接去面包店学,别人肯定不会教,于是他就找机会和一些面包店师傅聊天,从中套出一些技术。

“比如要用什么牌子的酵母,要用多少面粉,拌到什么样的筋度。”邱森茂说,每次和懂行的师傅聊天后,他就把这些做面包的要素记下来,然后自己去尝试。

这种“偷师学艺”,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邱森茂第一次做面包,就做砸了,做出来的面包硬硬的,像窝窝头一样。

还清了债务之后,邱森茂娶妻生子,生活渐渐好起来。但这时妻子的脚却出现问题,连续两年动了两次手术,这也让邱森茂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本身就有糕点技术的邱森茂,在一次又一次尝试做面包之后,终于做出了松软可口的面包。1992年,他决定带着妻子前往南昌看病,同时也在南昌开了面包店,店名就叫“邱森茂面包”。

初到南昌,条件比在资溪还要艰苦。“在老家的时候,不论做到多晚,还有自己的床可以睡。”邱森茂说,在南昌百花洲开店就不一样了,白天在案板上做面包,晚上案板上的东西一收,铺上被子就是睡觉的地方。

开面包店是现金生意,每天卖出面包,收获的是现金。邱森茂说,那个时候晚上盘点收入,手里拿着现金,看到的不只是钱,还是未来的美好。

在南昌开店四年,邱森茂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回到资溪,买了房子,成为了周边人眼中的“能人”。

张协旺在鹰潭开面包店也成功了,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到吉安、丰城、赣州等地开了多家面包店,并且带动身边的亲友去经营这些面包店,自己又去江苏苏州、常州等地开辟新的市场。

钟启文是张协旺的邻居,受到张协旺的启发,他也在1989年先去了面包厂学做面包,然后带着家人一起开了面包店。

钟启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时他还是辞去了村干部的身份,创业开面包店。

如今,他已是资溪面包公司的总经理。

亲带亲、邻帮邻之下,马头山镇杨坊村的村民一个接一个走出了大山去做面包。到现在,整个村500多人,有400多人在外从事面包行业,有的开了面包工厂,有的开了面包店。

9月21日,记者在杨坊村看到,村里的门牌上,写着一行大字“中国面包第一村”。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村委会干部杨正坤说,自从出去做面包后,大部分村民都富裕起来了,许多村民除了村里有一套房子,在县城或者所在的城市,也都买了房。

钟启文也把家里的老房子装饰一新,大门上面写着“面包人家”四个大字。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一出去就能赚到钱,具体到个体,开第一家面包店实现微利、保本或者微亏的,约占60%,亏本的占20%左右,能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也就只有20%。

杨正坤说,他自己也在四川省资阳市开了7年面包店,赚了100多万回家。但他儿子也曾经在40天里亏了27万元。“直接不要那个店了,不过后面也通过开店,把钱赚回来了。”

从杨坊、翁源开始,面包之风刮到了资溪的每一个乡村,亲邻帮带的形式下,一个接一个的村民,从村里走出去从事面包行业,有的帮别人干,有的自己开店。

当地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群体的流向和面包产业的兴起,成立了面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该服务中心主任吴建明介绍,目前资溪人口不到10万,但有4万多人在全国开了16000多家面包蛋糕店,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星罗棋布。

回乡

这支浩荡的资溪“面包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出发之时都是年轻的生力军。经年累月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父母年纪大需要照顾,小孩要上学需要有人管。

这个时候,就有人选择了回乡创业。

邱森茂在1996年从南昌回到资溪之后,经过短暂休整,又带着妻子前往江苏常州开店。就是在常州,邱森茂研发了后来在资溪风行的小餐包,这款产品在常州并不火爆,却在资溪得以成名。

在常州呆了八年之后,邱森茂因为小孩要上学,回到了资溪,在建设路上开了爱心面包店。店里的小餐包成为了热卖的爆款。

爱心面包店的小餐包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爱心面包店的小餐包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在当地,一些酒店的早餐和政府的公务接待,都会摆上一盘小餐包。随着资溪旅游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

“高峰的时候,一天卖一万多个小餐包。”邱森茂说。

如今,邱森茂将爱心面包店交给了儿子邱海翔打理,自己只是每天到店里做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和督查。

与邱森茂的爱心面包店相隔不到百米的资溪面包佳佳火饼坊,店主方培红在中学毕业后就随着父母到安徽开面包店,结婚后,又随着老公的家人在山西开面包店。

数年前,也是因为小孩子上学需要人照顾,方培红选择回到资溪开店。但是她深感竞争压力之大:一个小小的县城,十多家面包店,还都主要集中在一条主街上。

最让方培红感到压力的是街对面新开的一家面包店“资溪面包烘焙快车”,这家店的招牌以深蓝为底色,门头上还有两个拿着面包的人物造型坐在屋檐上。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小餐包是当地面包店的主打特色产品,每个面包店都会做。方培红说,对面的面包店天天打五折,大家都卖一元一个的小面包,对面只卖五毛钱一个,带走了不少消费流量。

这家新开的“资溪面包烘焙快车”店的背后正是资溪面包公司。资溪在外打拼的面包从业人员回乡者有限,真正回乡且在面包行业产生影响的是资溪面包公司背后的股东们。

2021年12月27日,资溪面包公司举行了IPO启动仪式,正式迈开了拥抱资本市场的步伐。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9月20日,资溪面包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吴建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资溪当地政府利用投资平台,准备向资溪面包公司投资1亿元。

启信宝显示,资溪面包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股权结构中,资溪县协力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股51%(该合伙企业三个合伙人分别为钟启文、游小辉和傅细明),另外49%的股份中,钟启文、傅细明,黄进、张协旺、卢方亮、万广华分别持有不同比例股权。

在所有股东中,除傅细明之外的股东都直接从事面包或者和面包有关的行业。不过,傅细明却是资溪面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

傅细明是圣农发展(SZ002299,股价20.3元,市值252.5亿元)董事长傅光明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开拓者之一。

傅细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此前和面包并没有交集,但选择到资溪参股成立面包公司,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也是资溪人。最近几年,他目睹了资溪面包产业发展的糟糕表现,面包门店在不断缩水,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集中资溪优秀的面包人,打造一条完整的面包产业链,守住资溪“面包之乡”的名号。

另外,傅细明还看到了面包行业巨大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年均消费面包的数量是2公斤,而邻近的日本人年均消费数量是20公斤,中国人面包的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之下,以钟启文、张协旺等人为首的资溪面包人回乡投资创业,2018年,成立了资溪面包公司。

左二为张协旺  图片来源:资溪县人民政府官网左二为张协旺  图片来源:资溪县人民政府官网

“从全国的层面来看,家庭式的面包店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面包的需求了,这是一个危机。”钟启文说,看到了这种现状之后,就想结合一些在外成功的人士,一起来打造资溪面包品牌。

做强

在“资溪面包”这个品牌没有树立前,不乏一些由资溪人创立的知名面包品牌。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烘焙面点品牌排行TOP10榜单中,鲍师傅糕点排名第一。

图片来源:艾媒金榜图片来源:艾媒金榜

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祖籍浙江,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资溪县高田乡黄坊村。2004年,鲍才胜的第一站就选择在北京创业,在中国传媒大学旁的定福庄北街开了人生第一家“鲍仔西点屋”,主要经营面包、西点。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发展,目前鲍师傅在全国有了上百家门店。官方微信发布的“年度总结”称,截至2021年末,鲍师傅直营门店数量已突破100家,一年卖出1亿个肉松小贝。按鲍师傅给出的门店列表看,其目前在全国43个城市拥有门店112家,包含7家待营业门店。

此前,鲍师傅对外融资并不多,但有报道称,2021年,鲍师傅开启了新一轮融资,伴随着烘焙赛道火热——虎头局、墨茉点心局融资一轮接一轮,鲍师傅的估值也达到了惊人的10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烘焙赛道的估值历史记录。[4]

另外,还有泸溪河、麦香人家等品牌,也都为资溪人所创立。

不过,除了少数人知道上述品牌是资溪人创立之外,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上述产品时,并不会将产品和资溪联系起来。这些品牌企业的营收和税收,和“中国面包之乡”资溪也并无关联。

对于资溪面包公司的成立,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回乡投资的股东,都想发挥股东间1+1大于2的作用,把资溪面包公司做大做强。

傅细明介绍,已经成立4年的资溪面包公司,目前的投资达到了5亿元,在江西、福建两省七个地市开了180家门店,所有门店都在资溪300公里范围之内。

“到目前为止,资溪面包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成立4年,每年亏损在1000万左右。”傅细明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的定价太低,他以南昌市场为例,主要产品对比南昌面包某品牌,价格低了一半。

资溪面包公司总经理钟启文谈到公司初创时的困难时,也是很感慨。钟启文说,刚回来的时候,带着要做资溪面包全产业链的目标来做企业,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在观望,前三年,没有一家相关的配套企业跟着做。“直到去年,看到我们开始发力,开门店的速度在加快,才有很多厂家进驻了。”

“最难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的计划是明年实现盈利。”钟启文表示。

在2022年资溪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面包产业被列为资溪的首位产业,支持资溪面包公司上市也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放眼全国的面包市场,以规模化的面包工厂作为生产基地,开出的面包店越来越多,对传统的面包夫妻店、家庭店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他们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资溪面包公司在县城的建设路上开了一家面包店后,这条路上先后关闭了三家个体面包店。

“等小孩高考后,还是会选择去外地发展开店。”与“资溪面包烘焙快车”一街之隔的方培红说。

记者手记 | “无中生有”造出的面包之乡 ,还需用品牌提升影响力

说起资溪,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面包之乡“也只是在烘焙行业内传播较广,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消费者认知的更多是面包品牌。

作为一个并没有相关资源的江西小县,短短几十年,输出了四五万人的面包大军,在全国各地从事面包行业,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在采访完这组稿件之后,我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路过了一个小区旁的面包店,下意识走进去,跟老板攀谈起来,结果老板就是资溪人,夫妻小店,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开过店,最后一站是女儿上大学的城市。从这个面包店的名字上,看不出任何资溪的痕迹。

资溪走出了很多的面包能人,在外面创造出了不少的知名品牌企业,但是这些和资溪并无直接的联系,资溪当地面包也还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资溪县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有了当地第一家规模化的面包企业,短短几年间,资溪面包公司在周边开了180多家店面,全力打造“资溪面包“这个品牌。

资溪的“面包之乡“这个称号要更加响亮,也需要”资溪面包“这个品牌在行业内成为一面旗帜,用影响力来为“面包之乡“加分。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87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