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家校社”拧成一股绳从信任开始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11-22 18:35:12 0 学校 家长 家庭教育

今年九月,北京市民李赟的孩子升入小学四年级。他告诉记者,育儿路走了九年之后,目前总算越走越“顺”了。

这个“顺”,是李赟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之后的感受。“没上家长学校之前,说实话,教育孩子总感觉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天起早贪黑,放学后对着课本逐一检查,总能发现孩子有记不牢的知识点。得,还要再教一遍。太累了!上了家长学校之后,感觉把教育的几方关系理顺了,对学校的信任感多了几分,自己的‘任务量’也减少了,更得心应手。”李赟感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李赟一样的家长很多。在家长看来,如何让家校彼此信任,是解决长久以来家校协同问题的起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已迫在眉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朱文辉如是说。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该如何让“家校社”拧成一股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着力点在哪?

1.瓶颈:责权不清和信任感缺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累”是家长和教师口中的高频词。“累”源自边界不清,也有家校之间信任感不强带来的“任务量叠加”。

太原市民刘芳的孩子上高二了,一路走来,她始终觉得很累。“这种累,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辛苦,还包括给孩子完成杂七杂八的任务,比如检查作业、做小报、录视频等。”在她看来,有一些作业并非家长的职责所在,但因为家校间的信任感较弱,他们还是愿在孩子身上多花精力。“作为父母,我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但家长、学校对于孩子教育的边界在哪,如何共同教育好孩子,其实是我们更关心的。”

如何确立各自边界?构建家校社三方的信任感?

“目前,就学校教育而言,虽然‘双减’成效正在显现,但一些‘老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考试当先,学业外溢,学科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层面的联结不够,受教育者难以通过认知活动提升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教育评价依然停留在看重分数、首要应试的层面上。”山西省特级教师刘补明指出,家长一方面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又渴盼拓展其全面发展的空间。当二者难以兼美,往往会出现急躁与焦虑情绪,影响孩子成长环境。在心理危机预警与干扰系统构建方面,家长的配合不够深入,使得相关工作难以及时与有效开展。

“同时,三方主体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冲补充道,有些家庭教育存在超前超纲学习的“越位”问题,还有些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存在家庭教育“缺位”问题。有些学校存在让家长检查作业等“学校教育家庭化”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校社教育定位存在错位现象,导致协同差。”

“三大主体关系出现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主要是因为三方在教育立场上存在分歧,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呈现责权不清和价值诉求冲突。”朱文辉进一步解释。

他表示,由于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上缺少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在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理解片面、能力不足等问题。“社会教育供给不足,难以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一些社会教育资源难以整合和有效利用,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缺少专门的链接渠道和有效的深层关联机制。”

李赟也认为,种种因素导致信任缺失,让家校社难以真正协同育人。“建立信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毫无疑问是三方协同育人的起点。彼此放心,才能营造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现实:协同育人机制逐渐体系化

实际上,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一直没有停步。

朱文辉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从强调教育全社会参与到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作用、从宏观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修订,到更加细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均表明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逐渐体系化、清晰化、具体化。

他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倡导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质量,并为学校、家庭、社会提供支持性服务。如上海、江苏、江西等地区尝试将家校合作作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多元支持体系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高质量、多途径、全方位发展。

然而,我国中小学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仍处于探索之中。“在家校协作育人过程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处于辅助地位。传统的家委会、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促进了家校沟通,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家校合作存在意愿不强、相关主体参与度低等问题。而社会主要通过校外公益性教育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协同育人。”张冲告诉记者。

刘补明分析说,当下,信息来源广泛且巨量,学习者获取知识、捕捉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元选择,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正因如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

3.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指标和评估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各地各校也在持续探索。

今年7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时心琳去贵州参加了公益助学。她很庆幸能拥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走进山区看到很多留守儿童,才更加珍惜当下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更加懂得身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该中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贵州、青海开展公益助学活动。这项由家长组织、学生向社会募捐并得到当地社区支持的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校长杨培明认为,家校社协同育人要超越传统家校合作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单一形式,探索发挥家校社合力,让青少年在真实活动体验中增强责任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构建信任感,需要实招妙手、多措并举。”在朱文辉看来,三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科学、系统、特色化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基础。他还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以规范各地家庭教育内容、健全家庭教育服务体制、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

张冲认为,提高协同育人专业性是其中应有之义。“我们要按照协同教育的规律设计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沟通方法等方面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兼顾共性和个性化发展,为学校和家庭精准匹配适合的教育资源。”

“学校主体作用一定要发挥好。”朱文辉说,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家校制度,如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培训制度等等。积极推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并结合地区内教育政策对社区资源进行整体设计,根据区域内家庭、学校、社会的各自责任与资源进行合理分工安排。

“建立长效机制”,则是张冲更为看重的一点。她表示,应建立多主体联动机制,明确并制度化家校社协同合作的领域、分工、程序等。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数字化平台,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要积极构建科学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指标和评估体系,确保家校社协同走向科学化、常态化。”(光明日报) 【编辑:张子怡】

拜登“赦免”2022年感恩节幸运火鸡

全国多地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多城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专家称仍存进一步下调空间

【寻味中华】阿克苏苹果:来自天山脚下的“糖心风暴”

刚裁员又招聘?马斯克打造“硬核”推特又有新动作

美国1:1威尔士,中国裁判完成卡塔尔世界杯首秀

梅西将迎卡塔尔世界杯首秀:这是我最后一届世界杯

冬季养生指南:日常生活中藏着哪些健康密码?

25万人集会,差评率61%的尹锡悦遭遇新危机

特斯拉降价,奔驰电动车降价,下一家会是谁?

17条政策为工业经济“添薪蓄力” 力求2023年“开门稳”

今日小雪|围炉温酒,岁月温柔

南方再迎雨水天气,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考古“何以中国”?

日本民间组织举办集会,呼吁归还中国被掠夺文物

这位母亲听到已故女儿心脏移植后的心跳声,激动落泪

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事关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极简版重点在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532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