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挥洒青春 逐梦蓝天

网络编辑 政务 2023-02-09 12:30:36 0 文墨 航空 零件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航空强国积极贡献力量。2013年以来,航空工业集团以“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学罗阳、做先锋,累计有37万人次参与其中。队员们正以青春之我铸造大国重器,在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

——编 者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中国从此告别没有舰载机的时代。当人们还在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倒在了岗位上。如今,一群年轻人在罗阳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继续为航空报国的梦想努力拼搏。这个团队,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

有理想——

“看着飞机飞上蓝天,我就心满意足了”

走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沈飞”)办公楼之前,高级主管工程师李晓丹总要抬头凝望楼上悬挂的“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8个大字。

2012年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后,李晓丹选择了沈飞。“前不久在东北大学校招,演讲台的大背景就是一架一飞冲天的战斗机。”李晓丹翻出手机上的照片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看着飞机飞上蓝天,我就心满意足了。”李晓丹说。

同样是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飞工作的流程管理室副主任张敏,当被问起选择沈飞的原因时,她脱口而出:“冲着英雄罗阳来的!”张敏说,在新闻中看到罗阳烈士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消息,自己深受震撼。“他用生命肩负起‘大国重器,以命铸之’的责任担当,他的精神和事迹感染着很多年轻人。”

队长方文墨打小就有个“飞机梦”。身穿朴素整洁工装的他,打开了话匣子:“从小我就是个航空迷。”方文墨是在沈飞大院长大的,每当看到一架架飞机呼啸升空,他就会不自觉地抬头仰望天空。

2000年,方文墨考入沈飞技校钳工专业。跨进沈飞大门后,由于方文墨所在的分厂承担着为飞机操控系统加工零件的任务,方文墨要为这些零件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这项工作不仅要熟知机械加工各个工序,还要熟练掌握钳工的加工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本领。

方文墨的第一件加工产品,工艺复杂,但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所有工序。每年方文墨加工的产品数以万计,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提出了200余项工艺改进方案,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数千万元。

敢担当——

“青年突击队,就要攻坚克难”

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张敏,是沈飞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募的第一届博士生。工作后,张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专业方向转变为企业流程管理。

冬日午后的阳光洒进办公室,一摞摞厚厚的管理体系手册铺满了张敏的办公桌。“博士学历代表着过去,创新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张敏坦言,入职后她担任技术员,但看到航空流程管理体系方面还有不足,就想着要慢慢调整工作重心。

对张敏而言,虽然有兴趣,但很多理论知识都得从头学起。走出“舒适区”的她,先后取得了架构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又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帮助沈飞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化管理的提质升级。“10年来,我们结合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实际,打通从合同签订—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控制—试飞交付—客户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张敏说。

启动机器、输入数据,按下开始键,临近下班时间,李晓丹还在和同事用3D打印机打印零件模型。“我们设计的产品,很多来自3D打印。”李晓丹说。在李晓丹团队的工作室里,一幅书法作品挂在了显眼位置,上面书写着“大有可为、事在人为、关键在为”。从进入沈飞起,这名知性的女孩子,肩上便扛起了重担。

随着科技发展,增材制造技术进入航空人视野。当时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于沈飞乃至整个航空产业来说都是全新技术,创新难度极大。“青年突击队,就要攻坚克难。”李晓丹说。她带领队员从设备安装、调试开始做起,不分昼夜地在现场摸索试验参数,优化工艺数模,一次次地试验改进,不到一个月,就打通了典型工艺样件在公司内的全流程试制,创造了行业内以最短时间实现高端装备使用并具备零件生产能力的先例。

2021年,沈飞首次承接了某验证机研制任务,但此时公司在整机设计与建立快速试制流程体系方面的经验还是一片空白。李晓丹再一次主动请缨。从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工装模具设计、零件制造、装配、调试,直至成功实现地面滑行,经过100多个日夜,比计划提前近一周完成了新机交付。

“几次战役性攻关,我和团队掌握了研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最终形成自主设计、生产与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支高能力高水准的整机研制队伍。”李晓丹说。

能吃苦——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

头发已经花白,眼角布满皱纹,眼前这个东北汉子,若非他自己介绍是1979年出生,旁人很难想象他才40岁出头。

“刚工作的3年,基本没休息,特别拼。“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刚说,每月工作时长170小时,但他能达到300小时,为的是尽快将产品生产流程都摸清,把难活和关键工序都弄懂。

这种“两头看不到太阳”的工作强度,来自王刚的师傅——劳动模范张显育做出的表率。“这一切还要感谢我的师傅。”王刚打开话匣子,“师傅早来,我也早来。每天和师傅在一起就是学着干,比着干。”王刚说,师傅工作起来很忘我,总是站在机床边不停忙碌,一干就是一整天,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无论技术上,还是道德品行等方面,他都是年轻工人的榜样。

耳畔机器低沉轰鸣,王刚粗大有力的手掌抚摸着铣床,回忆起往事。那时正值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段时期,航空技术不断升级,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应用。

“在任务最关键时期,我们每天夜以继日工作。遇到紧急任务时,经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后半夜,有时太晚了就住在厂里。”王刚说,当时厂子设置了休息室,配备了简易床被。有一次,任务比较重,节点也很紧,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在休息室打个盹,五六点又起来继续干。克服困倦和疲惫是个难题,王刚和工友们想出不少办法——喝浓茶、涂清凉油、用冷毛巾等。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这是王刚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的勤奋钻研和工作淬炼,使王刚成为生产线上的“妙手神医”。曾经有一个零件需要修复处理,由于零件是薄壁不规则曲面结构,存在变形问题,修复可能性不大。

“请王刚协助修复,如果王刚修不了就只能报废了。”沈飞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王刚接手后深知责任重大,如果修复不了,除零件报废带来的经济损失外,还会影响整个型号产品的交付进度。经过深思熟虑,他创新出“不规则曲面装夹定位方法”,为公司避免了4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身高1米88、体重200斤的方文墨,站在1.2米高的操作台前工作,常常是前腿微弓、后腿绷,双手握锉、身体前倾,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8000余次。“开始很多人说我不适合干这行,但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他说。

握住方文墨蒲扇般的大手,感觉厚重结实,又柔软细腻。为保证手掌对加工部件的敏锐触觉,他每天都用温水浸泡双手20分钟,去掉手上的茧子。但肉眼可见的是,在方文墨的手背、小臂上,却是累累伤痕。

家里几平方米的阳台,是方文墨的小天地,这里堆满了零件。曾经一个酷热的夏天,他的双手辗转于机器和零件之间,火星不时飞溅,豆大的汗珠顺着头发滴落,衣服被汗水浸透。但他始终全神贯注,反复锉磨,零件在手中不断变化。不知不觉中10个小时过去了,没吃饭的他,只靠喝水补充体力。

一个操作台、一把锉刀、一块金属材料、一只杠杆百分表,在纯手工操作的加工台上,方文墨创造了0.00068毫米的加工公差,“文墨精度”由此名震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国产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

勇创新——

“千锤百炼,传承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在机床前站定,方文墨拿起一个半成品零件,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溅落一片金黄色碎屑。十几分钟后,4个外形毫无差别的零件整齐码放在工作台上。加工公差为0.003毫米,这个精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连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控机床都达不到。

方文墨说:“精密加工过程,掌握一定的肌肉记忆后才能实现。”在很多人看来,钳工岗位枯燥乏味,但在方文墨眼中,钳工的工作充满了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千锤百炼,传承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方文墨说。

2010年9月19日,沈飞成立了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王刚班”。短短几年时间,就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先进和优秀技能人才,班组成员连续10余次夺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冠军。一开始,王刚也曾因为员工技能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而着急。“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王刚说。2011年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创建,2017年成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王刚实训基地挂牌成立,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记者手记

航空报国 矢志不渝

至今无法忘记10多年前罗阳牺牲时的采访经历,我被罗阳的精神深深打动,写稿时眼泪滴落在键盘上。罗阳把“航空梦”留在了辽宁舰上,也把精神传承给一群不辱使命的年轻人。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矢志不渝”是这群年轻人的座右铭。他们奋战在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的最前沿,在科技创新上大显身手,在技术攻坚里精雕细琢,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勇于开拓。

航空征途上,不免困难重重。肩负祖国航空事业,他们也倍感压力。一次次跌倒,就一次次爬起。他们说,遇到过不去的坎、感觉撑不住时,只要看到随风飘舞的“罗阳青年突击队”大旗,心中便会重燃攻坚克难的信心。

中国的航空事业征途漫漫,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的不断努力。2013年以来,航空工业集团以“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学罗阳、做先锋,累计有37万人次参与其中,他们在航空报国的路上矢志不渝、努力拼搏、不断前行。(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辛 阳) 【编辑:黄钰涵】

真实的“安欣们”,如何看待《狂飙》?

驻华使节走进直播间 “秒空”式带货各显神通

边看直播边点餐 抖音能否“搅动”外卖格局?

迈入十周年 “一带一路”如何积蓄力量再出发?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加剧,买电动车的好时机?

不用指纹、密码可开门,智能锁为何唱起“空城计”?

2022年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72亿件

《狂飙》开庆功宴,谁在幕后“吃鱼”

春季招工调查:拼经济先“抢”人 技工“吃香”供需皆热

北京朝阳警方:男子扮女装进入女浴室 已被行拘

【绿色中国】“头疼河”变形记

中国救援队抵哈塔伊灾区投入救援 与土方共同营救出一名孕妇

炸瘫“北溪”管道,拜登批准,美军干的?美记者爆料!

【寻味中华】台式酸菜白肉锅:“澎湃”改良 串起他乡与故乡

为生育登记“清障” 生育政策,理应包容各种群体

涨钱了!4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15个地区≥2000元

中央气象台: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今起减弱收缩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江门!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60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