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数字永生”,一些Z世代开始给“电子遗物”立遗嘱

网络编辑 政务 2023-04-07 06:19:41 0 遗产 自己的 数字

人去世后,除了实体遗产外,也可能会留下“数字遗产”——这一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生活在现实和赛博的双重空间里(编者注: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当某位“赛博人”离世后,他的朋友圈留言、微博评论、豆瓣标记的喜欢、视频网站上点赞的视频、游戏世界的皮肤……这些带着个人品位偏好兼具价值的数字遗产都会成为其身后物。

数字遗产《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度有10.69%的80后在遗嘱中提及虚拟财产。90后的遗嘱中,这一数字则提高到21.35%。

有一天,我们终将离开这个世界,那时你希望自己的数字遗产被如何处理,是“数字永生”,抑或全部删除?

Z世代调查

处理数字遗产持不同态度分保留派、删除派和部分保留派

采访中,Z世代的年轻人展现出了对数字遗产不同的态度。他们分为保留派、删除派和部分保留派,并且各有理由。

木南上大学时主修新闻传播。对于虚拟遗产的话题,她会更多地从互联网与人类的伦理角度出发去理解。

“像纸质相册一样存在的记忆实体,现在已经很少了。”在她看来,从社交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过世后,可以留存属于自己的信息,但某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图片、视频等在处理时,却需要更加审慎。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对这件事持双面态度。”杨逸安认为,数字遗产能够尽可能地还原一个完整且丰富的个体,而不仅仅是靠他人的主观评论或描述,这些印记客观而真实。“当然,因为人不是只有一面,所呈现的东西可能并不全部想让大家看到。” 杨逸安觉得,那些“可能会破坏人设”的东西会让他有顾虑,而他会思考哪些东西是真正想要作为数字遗产保留的、成为延续“我”而存在的事物。

当然,他也会担忧隐私问题,希望一些个人化的信息能够被删除,“这是尊重自己的表现。”杨逸安一直有个设想,30岁之后,每五年或每十年,录一段视频。在那个当下,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总结记录下来,假如真有发生意外的那天,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全部在视频中展现出来,让真正在意他的人,永远保留那份记忆。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也会是我不断成长、变老的印记,我觉得也很有价值。兴许我以后的墓碑上会放一个二维码,或者在我死之前做一个网站,把我想留下、想展现的都记录到那上面,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希望能把自己视频网站上点赞收藏的视频制作成集锦,生成二维码,放在我的墓碑上。”和杨逸安的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Rose,“大家来看我的时候,扫码就是扫墓了,顺便看看我以前在网站上喜欢的内容,应该就会想起我。”

有人想要保留,有人则倾向于删掉自己的全部数字遗产。“也许当我死去之后,我得到的是解脱,但对爱我的人来说可能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所以我希望它被删除。”在林嘉看来,自己的数字遗产,尤其是聊天记录以及自己在社交软件上的帖子可能会展现自己的一些阴暗面,所以不如直接删掉。所以,她想生前将社交账号和密码告知信任的朋友,待自己去世后,由朋友在社交账号上发布自己的死亡讯息,而后删除所有的账号。

“我会偏向于删除这些数字遗产。”天光之前比较担心自己的游戏账号无人“继承”,现在他觉得,被遗忘也挺好的,他也希望能在生前就决定好自己数字遗产的去向,“必须警惕这个技术失控带来的存在性危机”。

“庄子说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天光还从尊重自然法则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保留生命原有的朴素感,尊重自然和遗忘的规律。

运营方追访

开设逝者纪念账号体现了虚拟世界的人文关怀

《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活人的世界里再没人记得你时,这就是终极死亡”。

在年轻人聚集的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上,当UP主离世,面对数字遗产,有多项处理虚拟遗产的创新:2020年,b站为离世的UP主开启纪念账号功能,以缅怀他们。在那之后,当有UP主去世,逝者家属便可以将其账号申请为纪念账号。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家上线此类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对于UP主“身后遗物”功能升级迭代,也体现了虚拟世界的人文关怀。

几年前,一名俄罗斯的UP主去世后,仍有很多粉丝在他的视频下方留言评论。“因为你的镜头,我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跟随你的镜头,我来到了日本。”还有不少粉丝在视频下方留言,多是感谢已过世UP主的分享。

“其实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并不是为了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而是真切地想要留下逝者生前的痕迹,也给生者一些有温度的关怀。”在谈及设立纪念账号功能的初衷时,b站相关项目负责人小小说,他们发现,一些UP主去世后,视频内容仍留在b站的账号里,仍会有很多用户喜欢这些去世UP主的视频,并在视频下方留下温暖的话语。就是因为看到这些 ,b站才在2020年年底,正式开设纪念账号的功能。

“在情感方面,这是一个做加法的事。”小小说,这个产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在完全虚拟的赛博世界,有些真真实实可以影响他人的东西被留存下来,无论是逝者还是生者,情感上都会有所寄托。

但小小也提到,由于使用场景涉及死亡的话题,所以他们并不会做过多的运营,也不会设置专门的账号收录过世UP主的视频信息和内容,避免用户有被冒犯的感觉,“因为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虽然没有官方的宣传和提示,但纪念账号功能仍然凭借独特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大家可能会自发地传播。”负责人小小介绍,这个功能还引发了一些用户的思考。

很多网民觉得纪念账号功能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还有一些UP主专门发视频来讨论纪念账号。多数人认为,在自己喜欢的UP主去世以后,仍能看到他们生前拍摄和制作的视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022年4月13日,b站纪念账号功能改版,用户可以对自己的账号根据选项进行设置,原来的单一保留账号信息变为全部保留所有内容、保留所有内容删除弹幕评论和注销账户三个选项,给了用户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改版以后,我们在后台可以看到,有的用户开始选择了第一个选项,但过几天又更改为第三个选项。”据介绍,b站不会限制用户的选择次数和时间,出于尊重,会自动将最近一次的选择作为执行账号信息处理的标准。

“我们的用户以年轻人居多,近九成用户会选择将自己的账号信息全部保留。而且大家对死亡这个话题并不避讳。”项目负责人小小发现,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将自己的精神生活搬到网络上,也更愿意探讨死亡的问题。

b站设立纪念账号过程中,也有很多数字伦理方面的讨论:比如个人账号究竟是个人意志的延续,还是将其视为遗产,可以被继承或被注销,这些在开设这一功能之前就被考虑到了。

“对于有用户反映,不想保留社交账号上的某些内容、需要有人协助及时清空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断进行摸索。”小小表示,他们也会关注国外的案例,但中外对待死亡的态度有所差别,对一些功能设置会十分谨慎克制。比如,是否将去世UP主的头像变成灰色?网站相关负责人经过讨论后决定,还是要尊重UP主生前的意志,不能强行抹掉他们生前喜欢的头像颜色。

对话专家

“数字遗物”存在法律确权和估值问题

为自己身后的数字遗产做好规划,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未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静一直在关注虚拟遗产和科技伦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在这一领域发表了诸多著述。针对虚拟遗产这一话题,陈静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北青报:您最初是怎么关注到数字遗产这一话题的?

陈静:几年前,一位朋友的离世让我关注到虚拟遗产。朋友去世后,他的一些未出版的影像和文稿要怎么处理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在人死之后,数字内容的处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除了个人层面,数字遗产也是一个社会话题,尽管我国法律条款中尚未对“数字遗产”作出明确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仅对可继承的遗产范围作了概括性规定,即“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但实际上,数字遗产已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北青报:在您看来,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在虚拟世界的“身后遗物”?

陈静:这个问题既简单也复杂。原则上来讲,我们在键盘上敲的字、留下来的语音、数字形式的内容在人死后都可以被视作数字遗产。但是这里有法律确权的问题,就像我们的这段对话,假设以录音形式保存在你的手机里,原则上是我们双方共有所有权,在我们都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把录音用作自己的用途。

此外,能不能视为“遗产”还有一个估值的问题:如果这段录音不产生经济价值,就没办法进行估值,就不构成财产,这也是数字遗产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现在,与数字遗产有关的案子,大多是在游戏装备方面,因为这是可以估值的资产。但是像我们提到的电脑文档、语音聊天记录、网络评论,只要不进入市场流通、不进行定价,严格意义上讲在法律上都不能叫遗产,所以个人的数字遗产是个很模糊的界定。

个人可定期将自己的数字信息进行存储分类

北青报:越来越多Z世代关注自己的数字遗产,您觉得这说明什么?

陈静:这个是必然。数字素养在代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年轻的一代对于数字时代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都要高很多,他们肯定也会更自觉地去进行数字化思维。不管Z世代关注的动机是什么,重要的是关注之后他们做了什么。“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而这一点往往是在虚拟世界中沉溺已久的人们最常忽视的。

北青报:今天很多数字内容都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数字遗产更理想化的未来,需要平台有怎样的作为呢?

陈静:平台作为商业机构,遵循的是商业逻辑和商业伦理。我们无法对其从伦理上求全责备,或者说我们不应该对其抱以希望。相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个人需要有所作为。个人用户首先需要有明确、清晰的数字遗产意识,进行数据保护,才能更进一步地对商业主体提出要求。在沉默情况下的不作为,就是一种默许。我们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权利出让,现在是时候去思考,如何保障我们的数字资产以及遗产的权益了。

北青报:我们活着的时候,可以为自己的虚拟遗产做点什么?

陈静:我认为,第一,可以先列个清单,想想自己到底有哪些数字化内容,比如不同的社交网站,要回忆一下你到底是在多少个网站上有账户和密码,其实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定期把邮件和文字内容做本地存储。比如之前MSN关闭的时候,很多信息一下子就消失了,所以至少自己要存储备份一下。

第三,就是对数字信息的分类,如果不想让其他人看到的内容,就尽早删除。如果有些内容你希望让孩子、朋友或者他人看到的,可以提前去讲。把自己的数字内容做一个分类,然后给出对应的办法。这也是“生前预嘱”的一种方式。

第四,如果你是艺术家或者游戏玩家,有些可以确权有价值的内容,比如你的数字版权、你的游戏皮肤,可以做一些确权。你要确认好这些内容,在遗嘱里面要写清楚,是否允许被公开或者希望如何处理。尽管我们没办法左右身后事,但当你把自己的意愿讲清楚,起码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从伦理上而言,朋友会尽可能不去违背个人意愿的。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田璐瑶 张煜佳

统筹/林艳 张彬 【编辑:岳川】

普京开玩笑:得干点活 月底还要领工资呢

岛内猪肉价格“狂飙”:卤肉饭涨价 猪肉摊贩叹涨价夸张

(寻味中华|名楼)诗画岳阳楼 忧乐贯古今

退休、辞任不是“安全落地” 多位银行高层离任后落马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上海!

高价虚拟祭品花样多,网络祭扫咋成了氪金游戏?

又是一年清明,殡葬服务收费“退烧”了吗?

特朗普案让美国“掉入未知法律水域” 专家:美国分裂加剧

被忽视的生死教育,该如何向孩子讲述“死亡”?

全国唯一“医疗特区”,“特”在哪里?

今日清明,向清风许愿

体育系统反腐再查一人,曾立言“不辱使命”

台湾缺蛋荒持续 岛内民众台东游成“买蛋之旅”

律师说法!五问“张继科事件”传闻背后的法律问题

学殡葬的00后女孩:面对死亡 大多数人挺自私

刷礼物就能带走女嘉宾?相亲直播间是机会还是陷阱

中新人物|那位卖包子的前爱豆,放下了他的明星梦

演员张嘉倪:我塑造角色怎么样,应该交给观众评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648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