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年少已知愁滋味 你的心事为哪般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12-05 06:53:06 0 青少年 孩子 情绪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晨光社区儿童之家阅读驿站内,社区党员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儿童绘本。新华社发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不久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10月15日,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青少年健康离不开身心的全面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如何携手,为青少年的“美丽心灵”构筑起防护屏障?

总是情绪低落,是病了吗

小宇是一名高中生,学习成绩一般,最近一段时间情绪低落,时不时还会发脾气。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没把小宇这些情况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小宇突然抱怨一上学就头疼,后经医生诊断为抑郁,需要休学并进行药物治疗。小宇的父母懵了,怎么到了要休学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很常见,我们经常会质疑学生到底是真的抑郁了还是逃避学习的借口。特别是因此不能参加中考、高考的案例也很多,作为老师难免为之惋惜。”青岛启元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郭凤说。

抑郁情绪都是抑郁症吗,究竟医学层面是如何界定的?

“青少年的抑郁症诊断标准、诊断体系与成人是一样的,不过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大脑均处在快速发育的阶段,有时症状不像成年人那么典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介绍,诊断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病史的采集,一般是从养育者那里了解孩子的主要症状及发育状况,然后进行精神检查,了解孩子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过程。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评估,包括自评量表、他评量表,以此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的症状,抑郁症也不例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曲珊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一是情绪的低落,二是兴趣的减退,三是体力精力的下降;附加症状是通常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情况,如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无望、自责自罪、食欲异常、睡眠障碍等。我们诊断抑郁症的一个基本底线是有两条核心症状和两条附加症状,而如果是三条核心症状加上附加症状,那就是重度抑郁的表现了。”

“上述症状,如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做出抑郁症的判断。”曲珊说,“很多人今天情绪不好,明天情绪转好,不管当时有多严重,都不能称为抑郁症。”

可见,在医学层面,抑郁症的诊断比较严格。近来热议的“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说法,来源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这其中已明确写出调查数据来自最近一周内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率,这里面的抑郁只能定义为一种抑郁情绪或抑郁状态,并不能准确判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

少年的烦恼,并非胡思乱想

“最近,一个高三的学生经常找我谈心,说失眠折磨了她很久,有时还会幻听,怕家人担心一直没敢告诉家长。直到好朋友相劝,才鼓起勇气去医院检查,诊断确实心理有些问题。”提到自己接触过的一个案例,郭凤说,“自我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成年人的关注程度都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状态。”

目前,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何凡介绍:“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一些精神障碍会有家族聚集的情况,还有神经内分泌的异常等,有研究表明炎症相关因子与抑郁障碍也存在相关性。”

“其中有抑郁症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其患有抑郁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到4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张财溢说。

生物学因素一般是很难预见的,而环境因素是相对容易观察和干扰的对象,其中最直接的是家庭环境。“一些家庭存在不当的养育方式,比如过度溺爱、放任型养育,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代劳或者放任,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照料能力差,缺乏同理心等问题。在集体环境中,遇到挫折后不知如何处理,容易出现社交困难,体验更多的负面情绪;有些家庭还存在对孩子的虐待和忽视,包括身体、情感等多个方面,孩子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现在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各种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甚至占用了他们的睡眠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何凡解释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赖于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不健康,如父母婚姻关系不稳定、亲子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不良、校园霸凌等,都是诱发青少年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高危因素。”

“此外还包括青春期的一些独有因素,如性激素波动、青春期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认知的混乱和不稳定等。”张财溢说。

青少年尚处在稳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也容易受周围环境中消极价值观的错误引导。

“一个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女生经常跟自己的同桌讲学习很累,爸妈不理解自己,生活不快乐等,结果她的同桌也开始有了类似情绪。”郭凤说,“这当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说明了具有相同特质和生活背景的青少年容易抱团取暖,个性不够独立的学生也常常容易卷入到别人的故事中。”

出现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夸张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每年接诊量近5000人,其中六成是初中生,三成是高中生。“孩子们的心理疾病以抑郁症为主,还有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何蕊芳说。

何蕊芳介绍,青少年面临学业、升学与交友等方面的压力,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们,身心都处在不稳定状态,时常感到彷徨和迷茫,而父母对这一变化没有充足准备,难免无意识地打压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加。

“一部分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甚至会主动要求家长带自己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也有一部分孩子初期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些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至逐渐失去自知力,出现了社会功能损害,这才引发家长、老师的关注。”何凡说。

“过来咨询的学生,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会给父母造成负担,也担心自己的求助行为会被老师和同学另眼相待,这种‘病耻感’让他们不能及时寻求帮助。”郭凤说,“与之相反的是过度炫耀,有的学生在公共场所毫不避讳地谈论自己得了抑郁症,甚至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诊断报告,这体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知,不重视仍占大多数。

“能够早期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父母并不多,大部分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社会功能,如孩子的学业有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对于孩子的焦虑,烦躁,发脾气等情绪变化,很多父母会理解为孩子可能到了青春叛逆期,等青春期过去自然就好了。”何凡告诉记者,有些经过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孩子为抑郁症后,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是为了逃学而装病的。

当前,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在曲珊看来,这种重视还欠缺一些客观理智。

“现在有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化的倾向,有点风吹草动就给孩子扣上有心理疾病的帽子。也有人觉得可以不用看大夫,自己在家里调整就好了,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曲珊说。

曲珊告诉记者,抑郁障碍也分轻重,轻症病人不能过早地扣上重度抑郁的帽子,即使是重度抑郁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能治疗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及时向心理、精神医生求助。

帮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防患于未然

近几年,在国家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背景下,到专业机构咨询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和家长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青少年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加强,家长也有了更科学的态度。”曲珊说。

那么抑郁问题,应如何治疗?

“如果是轻度抑郁症,在心理治疗资源可获得的前提下,首选心理治疗为主,持续3个月再进行评估,如果是中度及以上,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心理治疗,需要综合干预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何凡介绍。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时还要辅以饮食、运动、光照等治疗,比较严重的需进行物理治疗。”张财溢说。

比起治疗,帮助青少年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才能防患于未然。

“现实环境中或多或少都有压力,包括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青少年出现负面情绪,发觉孩子有负面情绪后,避免慌张,甚至抱怨。父母最应该做的,首先要接纳、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并帮助孩子寻找负面情绪的来源,帮助孩子解决引起负面情绪的压力源。同时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增强情绪调节能力。”何凡说,“青少年自身对负面情绪、压力的认识和解决能力不足,需要由父母、老师等参与和帮助。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调节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能力。”

“从学校视角看,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科普工作,同时,多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活动,营造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也要制定详细的危机干预流程,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要立刻按照流程开展工作。”郭凤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起,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与兰州市教育局合作,在兰州市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体系,组建心理危机专家团队,帮助青少年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兰州市多家学校还加入甘肃省精神卫生专科校园联盟,让遇到心理障碍的学生,享受专业医疗机构绿色就医通道,同时心理医生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促使更多家长、教师掌握心理危机应对策略。

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帮助青少年塑造“美丽心灵”正迎来更多良好外部环境。其中,“三孩政策”的放开,会让更多独生子女有家庭玩伴,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而“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减轻青少年负担,更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秦伟利)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84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