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 我国种业发展不断进步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12-16 13:32:52 0 种质 种业 资源
(原标题: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打好种业翻身仗,又有新动作)

12月12日,以“绿色引领 种业振兴”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绿色产业大会暨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在广州开幕,1200多家企业、6000余个新优品种在此集中展示种业振兴成就。

吕华当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选育耐盐植物。图为近日,工人在该示范区操控机械收割东航D11号航天大豆。

周广学摄(人民视觉)

12月6日,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一家玉米制种企业,工人正进行玉米种子的码垛作业。

杨永伟摄(人民视觉)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今年以来,我国种业发展不断进步,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种业发展水平还有较明显差距。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聚焦种业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落地: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下,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接下来还有哪些新举措?

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最近,在海南南繁基地,王效宁的团队连获喜讯:试验田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新育成的水陆两用生态稻在多地推广。

“前阵子,我们在三亚崖州区的试验田完成晚稻测产,双季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介绍,高产背后是优良品种的支撑,今年40亩试验田选育的是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起之前的品种抗病性更强、稳产性更高。

谈起另一个喜讯,王效宁表示:“近年来,除了大力选育高产品种,我们还在粮食作物绿色高效产业化上下功夫。新育成的水陆两用生态稻具有比传统水稻节水70%、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省工50%、节本增效50%,以及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减少等优势。目前,该品种已在海南多地开始推广。”

南繁基地作为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越来越多新品种在这里诞生。据粗略统计,这两年,每年通过南繁基地育成的新品种超过1000个。

数千里外的内蒙古,也诞生了一个新纪录:日前,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内蒙古盐碱地水稻高端品种选育基地,水稻新品种“金黄香三号”以亩产806.66公斤,刷新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一季稻常规水稻的单产新纪录。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勋表示,“‘金黄香三号’的特点就是抗盐耐碱、生产期短、不倒伏,是专门为沿黄灌区培育的高产优质盐碱地水稻新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业管理处处长蒙志刚介绍,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内蒙古提升玉米优质新品种自给率,巩固向日葵种业国内领先地位,重点加大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优质新品种选育力度。其中,向日葵品种“三瑞9号”推广面积已达50万亩左右,杂交谷子品种“两优中谷2”亩产达500公斤,较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

从南到北,今年以来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不少新变化。日前,一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种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种子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数量超过52万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制种大县可以保障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需求。

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

进步明显,但仍有差距。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种子在“有没有、保生存”这个问题上,立足国内是能够满足的。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第一仗。

今年3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正式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孙好勤近日介绍,截至目前,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

好资源,如何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库是关键。孙好勤介绍,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是‘国之重器’。”

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布局。12月初,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保存能力将达到40万份,其中近期种质贮存量25万份,可拓展种质贮存量15万份。

“全市12万份种质资源分散保存在育种课题组或企业育种家手中,种质资源保存条件差,贮存数量少,贮存年限只有5年至10年,每年都有大量珍贵种质资源由于储存保管不善,丧失活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制约本市农作物种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有利于加大对具有天津特色优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谈及进一步推广利用,孙好勤说,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将深入推进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加快开展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的生产性能测定;推进资源登记工作,推动发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通过构建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化;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

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现代种业,企业是骨干力量。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将拥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这背后,均有企业的身影。

作为3个品种之一“广明2号”的培育者,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尚根表示,在多方支持下,“广明2号”历经10年培育成功。公司用“黄羽肉鸡的利润”投入到“白羽肉鸡的研发”,投入达2.5亿元。接下来将建立新的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示范场、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场等,未来五年计划推广“广明2号”祖代20万套、父母代2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10%。

“把我国企业的生产供给能力稳住了,种源的‘基本盘’就能牢靠。”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80%依靠企业供给;养殖业每年需要仔猪6亿多头、犊牛4500多万头、羔羊3亿只、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也来自企业。

聚焦企业,日前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强调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唐仁健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业企业扶优列为五大行动之一,要求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80%的种业科技资源和人才集中在科研单位,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国种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农作物种子企业有7000多家,最大的10家企业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市场份额仅占国内的13%左右。

据了解,为加快形成种业企业阵型,我国将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分别筛选出优势企业,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扶持。针对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还有差距的领域,支持企业加强育种创新攻关,提高种源质量,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鼓励引导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与优势企业加强对接,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出适合种业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完善育种研发、生产加工等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加快构建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此外,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积极鼓励并帮助种业企业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有效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现代种业是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联结科技和资本、打通研发和市场,最佳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唐仁健表示,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98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