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蒲县:让“绿水青山”产生“金山银山”的效益

网络编辑 临汾 2021-11-24 23:29:47 0 蒲县 生态 连翘

近年来,蒲县立足县域实际,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积极培育“点绿成金”产业;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围绕绿色惠民、全民共享,探索创新生态价值体制机制;围绕“两山”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融合,通过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蒲县,一座因煤而兴的山区县。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81.7亿吨。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达1475.5万吨、洗精煤1091.1万吨。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远近闻名的产煤大县,近年来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却是“生态话题”——

2020年,昕水河流域生态修复及人工湿地净水模式被多家央媒点赞;

2020年11月30日,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尤其是今年10月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蒲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由“黑”变“绿”!在从产煤大县到生态名县的蝶变中,蒲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县域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保护”纳入县委“463”思路目标,作为“六项重点”之一,高位部署、接续发力,一手抓“绿色”行动,一手抓“转化”工程,逐步将县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产煤区以生态文明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破题: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绿色,蒲县发展的底色,也是蒲子儿女的孜孜以求。

今年7月16日,在临汾市大剧院,一台由蒲县蒲剧团新编排的现代戏《绿染蒲子山》的首演为之作了生动注脚。

舞台上,辞去县妇联主任职务的王明茹回到村里,带领父老乡亲植树造林几十年,却因劳累成疾离开了她魂牵梦绕的绿色山川。养子张春林接过“接力棒”,在寸草不生的红石崖上凿坑、垒堰、填土植树,带动了全县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他严格执行“禁火禁牧”,心系群众,不徇私情,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一起抓,以种植药果“蒲香红”为发展经济突破口,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张春林的孩子胖墩和小丽,从林业大学毕业后立志扎根家乡植树造林,为绿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为第三代植树造林人,也为蒲子山的美好未来增添了新希望……

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绿染蒲子山》以“全国造林模范”王明茹为创作原型,反映了蒲子儿女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咬定青山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执拗地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动人故事。

蒲县地处吕梁山南端西麓,因黄土残垣沟壑区地形地貌的不利条件,一度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境内整体生态环境脆弱,被划定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石山土盖头、坡陡岩裸露”,一句顺口溜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当地昔日的恶劣自然环境。

面对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勤劳淳朴的蒲县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立足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实际,始终把“山上治本”战略作为造林绿化的主基调,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产业、景观、兴林、护绿”五大工程。在总结历年来植树造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当地在政策、资金、科技、机制、工程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制定出台“造林绿化规划”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施了城区荒山绿化、通道绿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特别是通过专业队施工,采取深挖掘垒石坑、客土回填等技术,实现了土石过渡带、裸岩砂石地植树造林新突破,保证了林木成活率,使以往的荒山秃岭、不毛之地重新披上绿装,创造了“垒石坑填土植树最多县”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创新方法,持续绿化,守住了生态环保底线,也擦亮了蒲县生态发展的底色。截至目前,全县垒石坑植树达到89万株,存活率98%以上,基本实现了可绿化的国土面积全覆盖。另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蒲县年均造林面积2.5万亩,日均增加空气含氧量3000吨。

保护:狠抓生态环境治理

机器飞转,机声隆隆,来自矿井下的“黑水”正在深池里翻滚……“伊田煤业”副井工业场地内的水处理站里,曹天元正密切地注视着设备运行。

曹天元是山西潞安集团蒲县伊田煤业有限公司环保部部长。“2018年,我们对矿井水处理进行了提标改造,处理能力达到100立方米/小时,处理工艺是预处理+反渗透,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Ⅲ类水排放标准,被回用于井下洒水灭尘、黄泥灌浆。”曹天元介绍,水处理站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对COD、氨氮进行检测,目前水处理站运行正常,各项指标监测合格。

据了解,包括“伊田煤业”在内,蒲县县域内的煤矿企业均已完成矿井水深度治理,矿井水、洗煤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这是该县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

同样与治污有关,位于蒲城镇河西村苗圃园的人工湿地俨然已成为昕水河全流域的治理样板。

流水潺潺,芳草萋萋,成群结队的白鹭、黑鹳和野鸭或悠闲觅食,或掠水嬉戏……这样彰显生态和谐的一幕,如今在这块人工湿地并不少见。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发源于蒲县摩天岭,在蒲县境内全长7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曾几何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昕水河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蒲县段水质长时间为劣V类。

对此,蒲县坚决扛起昕水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于2017年9月实施了昕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据介绍,这一工程利用昕水河自东向西千分之八的天然落差,在全省首家创新采用“垂直潜流+水平潜流”相结合的复合工艺,依靠纯物理净化方式,有效改善了河水水质。

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该工程自2018年6月底投入运行以来,每年可削减昕水河化学需氧量112.52吨、氨氮50.59吨,有效降低了各项水污染物浓度,确保昕水河蒲县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与此同时,当地还将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景观打造融为一体,提升综合治理效益,在人工湿地配套了绿化工程,种植47万株芦苇、蒲苇、黄花鸢尾等植物,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质,而且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当前人民群众追求的民生福祉。

临汾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局长付国平介绍,近年来,蒲县聚力生态保护,持续当好“两山”理论实践“优等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探索形成全县上下合力抓生态环保的机制和氛围,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大力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自然环境。2020年实施城区河道疏浚、常家湾河道生态治理、化乐段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源头治理大气污染,煤改电、煤改气、生物质锅炉“三管齐下”,5个乡镇启动镇区集中供暖,禁煤区散煤动态清零,城区优良天数348天,位居全市第一。统筹面源污染防治,治理煤矸石21处,秸秆还田3万亩,营造林2.2万亩。特别是探索建立县、乡、村环长、路长、河长、林长“三级四长”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了大生态、大环保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

转化:做活生态产业文章

小雪节气,大风带来了降温。在蒲城镇刁口村,72岁的村民刘小保午后沏了一杯连翘茶,安静地享受着洒进窗来的冬日暖阳。

“连翘可是好东西,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刘小保抿了一口茶对记者说。

连翘的确是好东西!作为村里的脱贫户,前两年,刘小保和老伴儿响应号召种了三亩连翘,如今一亩已到了挂果期。“今年收了百十斤连翘果和二三十斤连翘叶,分别按每斤16元和5元的价格卖给了上门的中药材收购商,收入1700多元。”刘小保老人算了一笔账。除了采摘自家地里的,他还会和老伴儿上山采摘野生连翘的果和叶,去年,老两口还因此被评为县级“勤劳创业之星”。

坐落于南川河上游河谷地带的刁口村,是蒲县野生连翘的优生区。据统计,村里抚育野生连翘两万余亩,年产青翘约30万公斤、黄翘约10万公斤, 约占全县连翘产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该村把连翘作为“一村一品”发展产业,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投入资金修通了上山小路,沿山脊向南北延伸建设,形成了“十里林廊、万亩花海”。同时,加快构建以顺民意农业公司为龙头的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产业体系,将连翘、构树、沙棘树等植物的花、嫩芽、叶子深加工成茶叶,在发展药茶产业的同时,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倍增。

“这几年,连翘销路一直很好,价格稳中有升。每年春夏,村民们都会上山采摘连翘果和叶,下山卖给药材收购商,转手就能赚到钱,这种情况可以持续160天左右。”刁口村支部委员赵建录介绍,全村1200多人中有一半人已从种植和采摘连翘中获利。

数据显示,刁口村村民每年采摘连翘的总收入可达百万元以上,每户农民可增加收入3000元至5000元不等。小小的连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当地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如果说生态保护是基础,修复是手段,那么转化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正目标。连翘“小灌木”渐成生态“大产业”,只是蒲县不断进行“两山”转化探索的其中一例。近年来,当地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构建“2+2+1+X”产业发展体系,实施“研究所+龙头企业+合作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模式、“造林+管控+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化模式,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一批颇具经验性的典型案例。

聚焦“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新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变“轻”、经济形态变“绿”、发展质量变“优”,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应有之义。蒲县立足县域实际,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积极培育“点绿成金”产业;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围绕绿色惠民、全民共享,探索创新生态价值体制机制;围绕“两山”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融合,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具体来说,除了做优绿色农业“新引擎”外,当地发挥环境容量大的突出优势,聚焦转型发展,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煤矿智能化改造投资3.2亿元以上,制造、风电、绿色农业突破10亿元,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进煤炭产业技术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清洁化替代,重点探索建设了5G+智能矿山、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煤矿绿色开采、清洁能源替代“四个试点”。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深度挖掘“心灵圣境·厚德蒲县”文旅资源,着重推出了“一日乐游”精品线路,启动了周边游、自驾游、亲情游、健身游、徒步游等旅游产品,叫响了“康养”旅游新品牌……

蒲县,让“绿水青山”产生了“金山银山”的效益!(临汾日报 胡丽丽 孙宗林)

原标题:绿色画卷 美丽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蒲县实践

[编辑:席亚文]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infen/11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