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网络编辑 吕梁 2021-11-11 10:07:49 0 文物 人才 国家文物局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来源:中国政府网 更新时间:2021-11-09 09:19:24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这是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首次从部门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

未来五年,新锐的科技将与古老的文物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考古发掘现场,是否会迎来更多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博物馆中,悠久文明历史能否激荡起更加澎湃的文化自信力量?围绕这些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近日接受记者专访,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问:为何要在规划中将“科技创新”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答: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推进,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文物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规划设置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全链条”布局。

一是整体提升文物科技基础研究水平。我国文物科技工作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需求非常迫切。对此,规划面向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理论需求与重点科学问题,部署基础研究重点任务。通过多学科合作,揭示壁画彩绘褪色、木结构建筑失稳等文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完善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积累,构建符合我国文物资源特点的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科技体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在应对文物灾害等方面的作用,用科技找到文物防灾减灾的“密码”。

二是重点突破文物需求关键技术。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5大需求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相关研发任务,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重点攻关石窟寺、土遗址、木结构建筑等保护关键技术,攻克一些抢救性保护技术难题,发展“考古方舱”等文物专有装备技术体系,加快新技术、融媒体与文物资源间的技术转化与展示优化。

三是全面优化文物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把技术供给提升与行业需求牵引结合起来,培育国家级文物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布局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方向,建立文物科技跨学科、跨部门的融合创新机制。

今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构建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考古、科技应用能够更普遍、更有成效,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科技支撑,为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力、赋能、赋彩。

夯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

问:人才是制约文物工作的瓶颈。规划对培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物行业有哪些考虑?

答:人才是文物工作的支撑。只有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文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延续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文物领域学科框架,加强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建设,适当扩大考古相关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建设一批一流考古学专业,同时大力发展文物修复与保护等职业教育专业。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选择学习文博相关专业。

二是优化人才结构。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文物鉴定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等专项,着力构建高层次文物人才、急需领域人才、文物技能人才、文物科技人才、文物管理人才、相关行业文物保护人才等相结合的多层次文物人才体系。

三是壮大机构队伍。持续增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才队伍力量,构建多渠道基层文物保护看护机制,扩大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数量,加强科研类文博单位建设,打造一批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人才高地。

四是激发人才活力。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励、奖励、评价、收益分配机制,有效激发文物人才创新活力,既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提供更多健康精神食粮

问:从这份规划中,公众将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从文物、文化、文明中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是“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丰富高品质文博产品供给。系统梳理、有力盘活传统文物资源,将文博特色产品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升国民精神素养结合起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以红色文化、奋进力量滋养人、鼓舞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推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发展博物馆线上数字化产品,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其次要提供高效能文博行业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依托文物资源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推介国家文化地标,试点推广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推动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力度,妥善处理文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的关系,推动文博单位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文明旅游的典范。

最后要构建高质量双向发展格局。对内融合,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对外融通,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全球文明伙伴计划,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展中外联合考古,实施文明互鉴展示工程,以中国文物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vliang/6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