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网络编辑 吕梁 2021-12-23 11:42:49 0 作业 课后 学校

时间:2021年12月21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

内容: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12月21日,节气是冬至,也意味着数九寒天即将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岁月的更迭,还有十天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

岁末年初,大家都要盘点一年的工作。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年份里,我们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角度,为大家总结梳理盘点教育部这一年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回应社会关切、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的新的进展。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组织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分别为大家介绍有关“双减”,手机、睡眠、读物等五项管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教育乡村振兴等社会都特别关注的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在介绍第一个主题之前,我还是先花一点时间,把我们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做一个介绍。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一是举措,二是成效。

举措主要有六项:

一是系统谋划部署。从部党组、司局,包括直属单位,还有党员干部三个层面协同推进。二是建立了重点清单。明确了12个部党组层面重点事项,135个司局和直属单位重点事项,并且确定了年内要完成的17个重点民生项目。三是机关带动战线。部党组成员全员参与,牵头负责重点事项的推进落实。向31所中管高校和49所教育部其他的直属高校派出了12个指导组入校开展指导工作,组建了16个督查组督查“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运用“互联网+教育督导”举报专栏,收集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的举报信息。四是持续统筹调度。及时总结进展,交流经验,推动落实。五是强化沟通协调。坚持左右协同、内外结合,组织多方密切配合、联合攻关。比如说联合公安部、网信办、银监会、市场监管局等多个单位,联合出台了规范“校园贷”的文件,来共同实施监管。六是加强成果宣传。及时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加以宣传推广。

第二,在成效方面,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中央部署展现担当。扎实推进“双减”工作,19个部门组成了“双减”工作的专门协调机制,已经出台了20多个配套的文件。校外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校内服务有效提升。今天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就会为大家具体来做介绍。实施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推进行动,加强高层次党史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广泛的专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

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了“高考护航”行动,实现了2021年平安高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202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有升。加强对留学人员关心关爱,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方式,为出国受阻学生办实事,持续强化防疫指导、物资保障等,保障留学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合法权益。

三是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突破。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稳步推进,配套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正在不同程度得到遏制。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推动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正确观念。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打出了全面摸排、专题部署、及时约谈、逐级督办等“组合拳”,在工资收入、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四是教育信息化为民服务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各级地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精心打造“同上一堂课”。深入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建设教育考试电子证书系统,目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可以提供电子证书的服务。

五是教育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在后续的发布会当中也会为大家具体做介绍。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加大对高校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支持力度。攻克“卡脖子”难题,聚焦国家安全、产业安全、人民健康等关键领域,支持相关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攻关战略布局。

这些就是我介绍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

今天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我们聚焦大家在2021年最为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话题,就是“双减”工作。“双减”也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7月下旬,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发布以后,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作介绍。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胡延品一级巡视员,我们还特意邀请了两位学校的校长,一位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李志伟校长,还有一位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陈立华校长。

下面我们就请吕玉刚司长介绍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我记得我们是在8月30日,在这里召开了秋季学期系列的发布会。在那次发布会上,我介绍了新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情况,特别是对学校如何落实“双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这场发布会是向大家介绍通报学校这一端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

今年的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项部署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的重要要求,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列为部党组的“一号工程”,同时也是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也就是我们说的“双一号工程”。这项工作也是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事项,刚才续梅主任也做了介绍。教育部采取了百日会战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大家都知道“双减”的一减在学校,也就是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一减主要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这两减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按照部内司局的分工,我们主要是做好校内这一端,落实“双减”的有关工作任务。今天就聚焦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相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教育部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着力通过落实“双减”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进一步厘清教育体系,切实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净化社会教育生态,有效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构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紧紧抓住秋季开学后的学期,也就是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这个关键期,周密部署、深入推进,推动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全面突破、成效明显。

第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学校落实“双减”任务。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凝聚减负共识。在今年暑期,文件印发后很快就举办了各省的教育厅长、处长的学习研讨班,深刻领会中央的“双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谋划贯彻落实的思路。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规范考试管理,探索暑期托管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细化具体落实要求。推动综合改革,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28个专委会,强化教学改革的指导。建立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强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部署开展了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精心打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精品专题教育资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边远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服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停课不停学”工作。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按照“双减”文件的精神,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明确具体要求。这三个提高也就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今天已经给大家发了一个材料,一些具体要求在这里不讲了。聚焦这三个提高,全面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促进学生能保障学习质量,学足学好。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通过学校直报、双周通报、每月调度、社会监督等方式,推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任务。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专题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双减”政策的精神和学校落实的具体举措,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防止盲目攀比导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通过网上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广泛了解广大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一些感受和意见建议。健全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各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三批推广了51个关于校内减负提质典型工作案例,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广大的媒体记者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这里特别向大家表示感谢。

第二,积极作为,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这部分我重点说一下。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广大的校长、教师积极作为、辛勤奉献,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的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定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组织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作业整体水平,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也是过去家长们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个学期得到了有效的根治。

二是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在时间上,基本上实现了“5+2”的全覆盖,也就是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保证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能够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便于家长来接孩子。课后服务的项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各地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发挥了课后服务的多重功能。

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文艺、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据我们的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的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的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广大教师积极付出,有91.7%的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同时各地各校还选聘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这样既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也适当地减轻了一些教师过重的负担,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应该讲这个幅度提高的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比例也说明课后服务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否则也不会有这么高比例的学生来参加课后服务,因为课后服务是自愿选择参加的。

这样一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家长的“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在课后服务中,一些学校根据家长的要求,普遍提供了延时的托管服务。此外,有2.1万所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有30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

三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建立了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学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规范,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

四是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同,普遍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许多家长转变了过去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加校外体育活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再额外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新的学期,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取得这样的变化,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五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加快。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深入落实“双减”的重大举措。面对“十四五”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高度重视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稳妥有序推进校长教师的交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

六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深化。各地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遍把落实“双减”工作的举措和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学校落实“双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明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双减”之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据学校直报平台,我们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的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新学期的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落实“双减”、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特别是广大校长、教师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以及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广大校长、教师表现出了强烈的教书育人的情怀和使命责任担当,在这里向广大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水平。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虽然开局良好,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成果还是初步的,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持续巩固、提高水平。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抓住这次改革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指南,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学工作始终作为核心工作去抓,认真完善分学科教学指南,健全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赋能教师再发力。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教学指导、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五是均衡发展再提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宣传引导再深入。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双减”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形成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吕玉刚司长。刚才吕玉刚司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我们为各位记者提供了书面材料,供大家报道的时候参考。接下来,请胡延品一级巡视员来介绍“双减”督导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 胡延品:

各位上午好,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将“双减”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部署各地把“双减”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行常态化督导的基础上,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们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半月通报制度。从9月份起,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报,督促进展慢的省份加大力度,确保工作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对通报的指标,我们根据全国的工作进度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适时作出调整。截止目前,已印发6期通报。

二是开展专项督办。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劳动用工风险排查不全问题,我们对10各省市开展了专项督办。要求10个省市全面排查、完善调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看住重点机构、管住重点账户。

对8个“双减”国家试点进展慢的省市,我们印发了专门的督办通知,督促8个省市进一步增强试点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营转非”和培训预收费的监管工作,能够起到试点地区应有的示范作用。

三是开设“曝光台”。在教育部官网设“曝光台”,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11月初,“曝光台”曝光了6家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班问题。同时印发督办通知,督促6家机构所在省市落实整改,要求其他省份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是设立举报平台。教育部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实名举报。对8月份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我们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份逐项核查,目前已经办结70%,剩余的30%主要是涉及退费问题,因为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举报平台数据看,11月份共收到的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2022年,我们将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胡延品一级巡视员。接下来我们请李志伟校长介绍广渠门中学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 李志伟: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作为一所涵盖9年一贯制学校在内,跨东城、房山、平谷三区联动办学的教育集团,在北京市“治乱、减负、防风险”“改革、转型、促提升”两条主线引领下,坚决贯彻落实“双减”决策部署,坚定有序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是推动学校教学各环节转型升级,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四个关键环节形成高质量闭环。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基本育人单元的积极作用,在“升”字上下功夫,做“精”双减工作。学校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故宫博物院、北京理工大学等社会资源提供的课程及学术研究资源,建立“云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在备课环节中,教师以学科逻辑加生活逻辑为出发点,备学情、备教材、备资源、备环境,统筹提升备课质量。

课堂教学中,以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视角,通过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等多种方式结合,提升课堂格局,拓展课堂宽度,深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专项研究作业的内容、形式、效果及实现的方法与途径。在作业布置上,把握巩固学情、诊断学情、分析学情等功能,依托“智慧作业”等信息化手段,采用“精准诊断+个性推送+自选拓展”的作业形式,有效提升作业质量。在考试环节,升级学校考试命题中心,将研究核心在原有考什么、怎么考基础上,研究如何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以“开准化验单”为导向,精雕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确保学校考试指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课堂表现,实现考试的高质量、高效能。

二是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把学生吸引在校内,确保学生实际获得。我们把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建构,从学生和家长需求出发,以“四段式”服务做“实”课后供给;体育锻炼时段——在下午我们增加一次体育锻炼,实现全员户外活动;学科辅导时段——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各学科教师提供查漏补缺式辅导服务;兴趣延伸时段——通过兴趣+自选的方式,拓宽学生成长途径;温馨托管时段——根据学生和家长需求,安排静心阅读、伙伴交往、师生谈心等内容。截至目前,我校98%的学生选择了在校参与课后服务,学校的精心策划、悉心管理,老师的耐心服务,收获了家长的安心和孩子们的开心。

三是挖潜现代化学校治理,深化集团内教师轮岗,促进优质资源流动,让优质资源更均衡、均衡更加优质。学校大力整合集团内教育资源,以教师交流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升级。我们通过中小学教师跨学段轮岗任教,探索九年一贯长链条人才培养。目前,集团内有40多位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同时实现了体育、艺术、科技、阅读等课程设置和实施上的九年贯通,让中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学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师带着课题轮岗,吸纳集团教师参与,带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一人流动带动一群人的成长。我们还通过技术赋能教师“云交流”,通过“双师课堂”等形式,实现了东城、房山、大兴三地师生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的跨地域深度互动。

实践证明,“双减”是治理教育乱象的一剂良方、一记重拳。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学校实现了供给侧改革升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学校高质量发展支撑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李志伟校长,最后我们请陈立华校长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介绍落实“双减”工作的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 陈立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不仅要减负,还要提高质量,让孩子们在课内、课后都能够健康成长,让学校这个育人的主阵地,在学生成长中确实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课内和课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们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情况。

第一,打造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学会、学足、学好。北京在落实“双减”的政策过程当中,特别强调了减轻负担不意味着质量下降,我觉得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当中,都把“减负”和“提质”放在一起通盘考虑。我们学校系统地梳理小学6年的教学内容,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就小学数学这个学科来讲,我们梳理了6年数学整个的教材内容,提出了58节关键课。这58节课实际上就是打通6个年级、12册教材当中关键部分的课,这58节课打通了,基本上小学这6年12册教材的内容就都打通了。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就使学生形成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生就具备了学习能力。中医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通则不痛”,所以,在课堂上重点得把“通”字解决,这样就使学生负担小、效率高,而且学习的效果还好。

有了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时间进行统筹,我们开设了数学游戏课、数学文化课、数学思维课这样的拓展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后提供丰富的供给,来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在提出课后供给过程当中,也特别强调了2个小时怎么去设计,怎么能够发挥好这2个小时的育人功能。

分两个方面:一是做好作业辅导;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做好作业辅导,主要体现了两个“个性”。一个是,我们在课后服务时段提供“作业超市”,有一些配音、演说家、小作家等课程作业,供孩子们自主选择,即个性的选择。另一个是,我们开展“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辅导。通过这两个“个性”加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作业辅导的有效实施,缓解了“双减”之后家长的焦虑,吸引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发挥了本校教师的优势,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课后活动,同时还引入了优质的社会资源,比如说朝阳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服装学院、首都体育大学、中国京剧院、北京舞蹈学院,通过合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目前,学校开设了40多门课后服务课程,学生的参与率达95%以上,调研显示孩子们对课后服务满意率超过98%。

“双减”政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缓解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下去、坚持下去,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陈立华校长。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有没有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谢谢主持人,有学校反映在开展课后服务方面还存在师资、场地、经费等不足的问题。请问下一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在基层确实有一些这样的反映。在秋季开学以后的这个学期,各地在做好课后服务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刚才也做了介绍。因为我们各地的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不同学校之间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关于师资不足的问题,在中央文件当中对这个问题已经关注到了,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多措并举。

首先是学校内部要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参与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当然,现在已经参与面比较高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参与进来。特别是在参与的过程当中,要发挥每个老师的特长,充分展示每个老师的才华,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课后服务。

其次是按照国家编制标准,把我们学校空缺的编制、空缺的老师要补齐、补到位。也就是说,有更多的老师从事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关于这件事情,教育部和中央编办已经做了沟通,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形成了文件。要依照国家中小学编制标准,以县为单位,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补充老师,有更多的老师来分担课后服务工作。

第三是要系统调。系统调什么意思?就是学校之间在当地教育部门的统筹之下,调剂余缺,有的学校老师承担课后服务能力比较强、水平比较高,有的学校可能师资力量不足,在学校之间可以组织调剂,吸引一些、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学校到一些薄弱学校去支持做好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这是系统调。还有外部请。中央文件也有规定,要积极地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经过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合作,面向社会可以遴选一批有志愿从事课后服务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包括体育的、文艺的、科普的。

最近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了一个文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科普资源支持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我们的科普工作者,也包括一些科普基地,可以把我们的学生组织到那些地方去参加课后服务。所以是多种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使课后服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地方上还有另外的探索,比如说今年我们曾经去过四川成都天府新区,他们把社会上的体育人才汇总集聚起来,然后安排到相应的各个学校去,参与课后的体育活动组织工作。这是关于师资的问题。

关于场地的问题。首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空间、条件不一样,在安排课后服务的时候,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其次是要统筹安排,就是要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比如说不同时间段怎么统筹安排好。比如说体育场馆比较缺,前一个小时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后一个小时再安排一部分人,把这些场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这些资源的课后服务工作,这是一个统筹安排的问题,学校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三是要就近走出去。我刚才讲了,我们周边有很多社会资源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学生愿意去的,比如说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还有科普基地、体育场馆等等,当然这也有一个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农村地区可以到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类似的这样地方去,靠企业近的可以到企业去。总的来说,我们要把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好,就近安排,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活动。

关于经费问题。经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中央“双减”文件当中,特别重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问题,明确提出要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来保障课后服务经费,具体操作要由省里来执行,提出具体的办法,由省里去定相应标准。也可以两条腿走路,既可以有财政补贴,也可以有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采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明确收费标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经费保障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不解决是不行的,这是中央文件的明确要求。在这里,我也特别呼吁,现在少数还没有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地方,要抓紧落实,教育部将加强督办。希望各地高度重视,解决好这个问题。

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谢谢续主任,“双减”实施以来,学校聚焦减负提质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请问一下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之前相比,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学业质量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谢谢。

李志伟:

感谢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明确两点。

一是“双减”减的其实是过重的和没必要的负担,根本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遵循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高效学习,健康快乐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基于这样一种理解,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减负”和“提质”并重。刚才我在介绍里也提到了,学校在教学的管理中,注重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加强考试管理,提升学业质量,让我们的学生“吃饱”、“吃好”。

二是关于课后服务。虽然我们把它称为服务,但对于学校来讲,是把它做成课后课程。我们集中优质资源,包括集团里的优秀师资,也包括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最大程度丰富学生选择,拓宽成长渠道。我们在提供课后课程的时候,还特别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比如说一个年级开展数学学科课后课程,全年级18个班打通学习,既有培优班,也有针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们提供的“提高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同时,我们也把课后课程质量纳入到学校评教评学的体系当中,每个月评一次。学生背对背地给学校老师打分,给我们聘请的校外机构的老师打分,对于评价较低的老师,我们会通过谈话督促老师改进。

整体来讲,“双减”实施几个月以来,我们学校课后服务小学阶段学生的选择率由最初的90%上升到98%,中学阶段学生的满意度一直在97%以上。因此质量是有保证的,学生的满意度是高的。

大家都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人责无旁贷的责任。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做好这项工作。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有教师反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以后有什么办法来缓解这个问题?谢谢。

吕玉刚:

我说几句,再请老师们说说实际的工作做法。“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由于很多的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确实给老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这是现实。应该讲在这一个负担面前,我们的广大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教育情怀,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可贵,非常值得敬佩。我刚才在介绍情况的时候也向广大老师表示了感谢。

对老师的负担问题,从组织上、从我们教育部门,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要努力去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做到不要让老师的负担过重。因为老师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也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当然,我们也要鼓励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继续发扬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刚才也做了一个介绍。首先,我们要按照编制把教师补充到位。老师如果缺很多,无形中老师分担的责任就重一些,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该补的老师要补到位。

第二,中央文件也提出来了,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的弹性上下班。根据教学安排,学校要统筹好三点半前和三点半后老师的工作安排。上午、早晨有课的,那就早来一会儿,下午就可以早走一点。上午开始没课的,晚来一点,下午就多参加一点课后服务工作,晚走一点。这就需要校长们来统筹做好这个工作。

第三,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在这一点上,中央文件作了明确规定,要依法依规来操作,是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去遴选,包括一些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经过遴选之后,认定他有这个条件,遵守我们的一些基本制度,能够较好地履行课后服务的工作任务,可以把这些有品质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引入到学校来。但不是由学校直接和这些机构去联系,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允许的,而是要经过教育部门统一遴选若干个,然后提供给学校去自主选择、去使用,收费要符合相关规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来减轻教师的负担问题。

谢谢。

陈立华:

其实这个话题对于基层来讲是非常具体的一个话题。虽然在“双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负担确实有所增加,但是我们也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接送问题,也丰富了课后服务供给,解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我们作为基层的教师队伍,也体现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中的担当和执行力。作为队伍当中的一员,我自己觉得还是挺骄傲的。

刚刚吕司长讲,从人员上要提供一个比较充分的补充,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办法,基层也是非常欢迎的。因为基层工作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具体问题。比如现在“二胎”“三胎”放开的问题,老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具体。我们学校按照部里的指导,试行半开放管理,实际上也就是弹性上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表,下午有课的,可能早上起来就稍微晚来一会儿。同时对于课后服务的情况,每天不是全部的老师都参与,是安排了部分老师参与,这样没参与的老师就可以弹性地下班。刚刚也讲了,有一些校外资源的引入,一方面是丰富了孩子的课后服务内容,另外一方面减少了教师在工作过程当中的负担和压力。同时,对于比较特殊的、有困难的老师,我们也给予人文关怀,予以特殊的考虑,不再安排这些老师管理课后服务。

“双减”以来,我们又增加了工会的活动,帮助老师来缓解比较紧张的情绪,同时也请了一些心理专业机构,为老师们做一些心理讲座,包括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压力。学校也为老师们多支一些招,因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老师方法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增加,效果就会好一些。

总而言之,解决教师的负担也是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让孩子们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

谢谢主持人,上个月,教育部首次颁发了行政执法证,请问取得执法证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其执法的范围包括哪些?未来将如何配合“双减”政策落实展开执法?谢谢。

续梅:

这位记者的问题我来简要地做一个回答。大家关注到了我们的新闻,就在上个月的时候,教育部机关有68位工作人员经过考试合格拿到了执法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实现了教育部持证执法人员零的突破,对于加强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落实“双减”工作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刚才大家问教育系统的执法范围,你们执法管什么,主要还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当中的禁止性规定、义务性规定和责任条款来进行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比如包括查处违法举办学校,包括举办大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查处学校违规招收学生、违规颁发学位证书或者学历证书,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包括查处教师的违法行为,还有查处国家教育考试中的严重作弊行为等等这些方面。关于“双减”工作,我们今年上半年,大家知道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他们所有的成员在这次取得执法证的考试当中全体通过,都拿到了执法证。

说到今后的工作,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能够在这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各地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网信这些部门加强了联合执法、共同治理。所以,下一步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要继续加强执法的工作。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这里面强调了要将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加强的执法领域。所以,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其他部门,包括中央编办、司法部,来共同推进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推动各地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健全现有的机制,还要加强部门的协同,在协同上加大力度。

二是要加强校外培训监管执法力量的配备,要有专门的人、专门的力量,然后加大培训,来提升这些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是要规范执法程序,也要创新执法方式。

四是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问题,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查处力度,及时通报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形成震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人民日报记者:

谢谢,全面落实“双减”任务,既要减负,也要提质。我们知道,作业的设计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想问,如何通过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而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谢谢。

吕玉刚:

谢谢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很关键,也是我们推动“双减”工作落实以来始终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着力推动更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减轻作业过重负担的治本之策。通过作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特别是它的诊断、改进、提高、促进课堂教学多方面的功能作用。

有这么几点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一是教育部门、教研机构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指导。作业的设计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的问题,我们要求各省要制定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供我们的学校有所遵循。现在有几个省份已经出台了这样的指南,我们也推广这样的典型案例。

二是学校要强化作业的校本教研研修。作为教育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必备的环节,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与统筹,保障作业的设计质量。

三是要创新作业的类型。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也是各式各样的,怎么增加作业的有效性、针对性,是我们的作业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精准分析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有针对性地推送作业。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分层作业、一些弹性作业、差异化的作业、个性化的作业。有的地方还采取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搞了智慧作业,这是很好的经验,还可以探索搞一些跨学科、综合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措施都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很好的办法、很好的方式。

四是要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的大赛、遴选、展示、交流活动,也就是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地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组织优质作业设计的展示交流活动,看谁创造了优质作业,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包括不同地方的优质作业汇聚在一起、集成在一起推荐给大家,供学校去选择、去使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断提高作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

谢谢。

续梅:

大家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明天继续召开第二场“办实事 见实效”的新闻发布会,为大家介绍“五项管理”的有关情况,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我们明天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vliang/9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