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大刀阔斧凿冰破题——全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走笔

网络编辑 运城 2021-09-15 10:21:29 0 蒲剧 事业单位 黄河流域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改革后,除学校、医院、省级开发区、城镇联社、供销联社、事业群团、协会学会外,市直事业单位精简了299个,精简率为57.6%;事业编制精简了3833名,精简率为20.2%。各县(市、区)精简事业单位1089个,精简率为45.5%;精简事业编制22448名,精简率为20.3%。

调机构就是活机制,优职能就是兴事业。一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作为“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大刀阔斧、凿冰破题,确保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改革政策在运城落地开花结果,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并走在全省前列……

治理机制“有收有放”:从粗放到精细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管理执法范围不明确,在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经常出现市、区“两不管”“管不了”的现象。市委书记丁小强就这一问题在市委编委会会议上要求市委编办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调研力度,科学调整职能配置,进一步厘清执法边界和权限,切实解决执法盲点堵点。

按照这一要求,市委编办在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等单位就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违法建房、乱搭乱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有收有放”原则,推动人员力量“双下沉”,实现执法“无盲区、无死角”。我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改革由此破题。

着眼“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水务局相关行政处罚权划转至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盐湖区城乡建设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编制上划到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彻底解决了“两不管”“重复执法”等问题。

着眼“放”,重新修订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三定”规定,由过去的片区执法变为街道执法,将过去8个执法分队增加至13个,推动执法分队和人员“双下沉”:一是将市直执法力量下沉到盐湖区各街道和开发区,二是将盐湖区过去的执法力量下沉到乡镇综合执法队。“双下沉”后,13个分队承担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市管理执法、各乡镇城乡建设和管理执法以及城中村违建和应急执法,街道以外的13个乡镇还全部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时,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建立了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城市执法管到街道、乡镇执法管到村,打通了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市区两级治理“一体化”的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格局。

一“收”一“放”,打破了市区两级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彰显了坚守人民立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实现了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同提高治理水平的有机统一。

全新亮相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针对城市治理的沉疴痼疾,接连打出大快人心的“组合拳”:7月14日,对运城市创新生态集聚区内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拆除,拆除面积6500平方米;8月3日,对贺村铺7处超建房屋,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拆除面积1200余平方米;8月18日,联合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单位,对贺村铺、原王庄等地的13处小产权房建设工地及违规抢建的居(村)民自建房开展“四供”专项整治……

机构改革“有收有放”,不只局限于城市管理方面:

针对县级“中小学超编、公办幼儿园缺编”问题,我市将县级中小学富余的事业编制予以锁定,统筹调配使用,重点保障县级新建幼儿园和中心城区中小学控制性进人所需编制。

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通过“减上补下”推动人员编制向基础下沉,各县(市、区)共下放事业编制1111名,各乡镇(街道)事业编制平均达到35名,乡镇人员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物理整合“有保有减”:从“梳辫子”到“立杆子”

汾河新绛城区段、汾河稷山城区段新增蓄水面积140万平方米;稷山汾河湿地公园恢复湿地2000余亩、绿化3000亩;涑水河永济段入黄口处,清澈的水流从湿地流出,汇入黄河河道……这一切,仅仅是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职能发挥的“牛刀小试”。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率先行动,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将市政府直属市促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中心、市发改委所属市黄河经济带开发中心、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心3个单位整合,在全国第一家成立了市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相关县(市、区)也结合所处黄河干支流不同位置全部设立了相应规格的黄河保护发展中心,实现了机构设置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上,不断优化调整黄河保护发展中心的机构职能,在制定单位“三定”规定过程中,确立了“围绕项目找定位、找准定位抓项目”的机构功能定位,从谋划项目布局、产业发展到黄河文化研究与保护不断深化丰富——这也成为我市“压多为一”,从“梳辫子”到“立杆子”,重塑性机构改革的经典之作。

先“梳辫子”,再“立杆子”。“梳辫子”,是将各事业单位功能定位理顺厘清;“立杆子”,是将优化整合后的新机构做大做强,进而提升服务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组建的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积极参与编制《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2021年,谋划总投资达1831.71亿元的327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建立了“双十工程”项目库。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从“梳辫子”到“立杆子”,“有保有减”优化整合相关机构:

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编制上予以倾斜;

针对强化公众生命安全工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市矿山救护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更名为市应急救援大队,升格为副处级。同时,保留市防震减灾中心;

整合市人社局所属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市企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市失业保险服务中心、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中心4个单位,组建运城市社会保险中心……

在“有保有减”的同时加大了“转”的力度。为了进一步推进事企分开,我市决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转”一批。

改革中,市长储祥好多次召开市政府专题会、常务会,研究部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在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涉改单位的改革工作全面进入了实质性的落实阶段。

本轮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市直共涉及单位519个。通过改革,保留事业单位220个,整合撤并事业单位282个,转企改制事业单位7个,下放属地管理10个。

化学反应“有声有色”:从“生硬”到“生动”

5月23日,“百年辉煌路,戏韵颂党恩”戏曲名家演唱会在市群艺馆举办,7位“梅花奖”获得者用蒲剧唱段加上民歌、舞蹈,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整体重塑改革后的首次华丽绽放,是我市推进“院校合一”、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深化市直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市将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市蒲剧艺术研究所、市蒲剧音乐舞蹈研究所和市文化艺术学校3个事业单位“院校合一”,组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进一步明确该院“蒲剧艺术创作生产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的功能定位,为蒲剧文化艺术发展赋予新的生机。

重塑再造,就是要超越“拉郎配”式生硬的“物理组合”,并通过深度融合催生生动的“化学反应”。按照推进教学、研究、创作、演出一体协同改革的方向,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在职能配置上,将蒲剧艺术科研院所、演出团体、学校教学、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形成教学、科研、演出“一条龙”,打通人才培养、艺术生产、文化创新各个环节;在内设机构上,专门设置了蒲剧艺术研究室、艺术创作室、市场开发服务中心3个内设机构,为教学业务机构、演出团体提供技术支撑及优秀剧本服务,形成了集教学、研究、创作、演出、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架构;在资源共享上,学生、演职人员可以共同使用学习、训练、演出场地及器材,还建立岗位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上舞台、优秀演职人员上讲台,实现了优秀人才资源共享;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平台,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

8月4日,市委书记丁小强深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会议纪要,推动该院作为改革中唯一的省字头单位全方位高质量产生化学反应。

事业单位因事业而生,改革必须以事业为上。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市整合市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市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中心、市盐池文物保护所、市文物工作站4个单位,组建了正处级事业单位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保留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

7月8日,舞台剧《永乐宫纪事》在山西大剧院上演,首次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历时10年的“永乐宫搬迁”。该剧创造性地将蒲剧、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将珍贵的永乐宫壁画与现代声光电等舞台技术有机结合,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这场舞台剧,演绎了一个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一曲文物保护的壮歌、一份忠诚为民的情怀,也彰显了我市重塑再造事业单位的宝贵成果……

从“生硬”到“生动”,一派欣欣向荣。整合组建的山西省大容量计量站(国家大容量第二计量站、山西泵站现场测试中心),人员、业务、技术互融互通互补,推动服务领域大融合,业务量实现大幅提升。新组建的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整合了计量、特检、质检、食检、药检、农检、畜检、药械监测8个领域检验检测职能,通过人员、业务、设备、技术的“一体化”融合和“高效化”配置,形成推动检验检测事业的“最佳组合”,上半年签订检测业务合同额同比增长两倍,业务量较去年大幅提升……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继续全线飘红,跑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加速度。逆势竞进的“运城现象”,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

改革的力度,就是发展的速度!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uncheng/13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