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税惠“春雨”,“润”出市场澎湃活力

网络编辑 财经 2021-11-13 12:21:14 0 亿元 企业 万元
【经济界面】

减税降费亮出最新“成绩单”——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889亿元,新增降费1212亿元。

能完成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一系列旨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入三季度,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对工业经济尤其是对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我国在已经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允许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等举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当这些税惠“春雨”精准滴灌到微观个体上,企业获得了多少真金白银的利好?当一个个市场主体被“润”出活力,汇集而来的巨大能量怎样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1.降低研发成本 激活企业创新动力

【政策】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不少税费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3月,我国宣布允许企业在10月纳税申报期提前享受上半年加计扣除优惠,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9月,优惠政策再加码,企业可以提前享受范围扩展至前三季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增强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能。

这几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两次提高扣除比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都赶上了。“2018年扣除比例提高至75%后,公司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9.15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2.29亿元。今年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7.05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76亿元。”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卢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真金白银的“红包”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切身感受是,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帮助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加大了研发投入,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卢淑华介绍,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180列至200列动车组、4000辆城铁车、6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能力,产品出口至22个国家和地区,签约额超过120亿美元。

和卢淑华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3万亿元,减免税额3333亿元。换言之,实施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当于减少了企业当期应缴纳的税款,增加了3333亿元的可用资金。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看,82.1%享受优惠的企业加计扣除超过100万元。从户均水平看,享受优惠的企业户均研发投入456.5万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同比增长13.3%。政策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研发投入力度得到增强。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加计扣除比例提高与提前享受范围扩展的双重优惠,更是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双重利好惠及18.6万户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金额达9036亿元,减免税额2259亿元,占全部享受优惠户数和减免税额的比重分别为57.7%和67.8%。其中,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带来制造业企业多享受减免税额571亿元,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导向得到有效显现。”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

王道树透露,在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制造业企业中,30.2万户民营企业加计扣除金额达9536亿元,减免税额2384亿元,占全部享受优惠户数和减免税额的比重分别为93.5%和71.5%,对促进民营企业在稳定预期中更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告诉本报记者,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意味着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税收抵扣越多,这种正向激励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纾困小微企业 “一减两升”成效显著

【案例】

立冬已过,茶叶进入休眠期,位于江西省遂川县的江西茗优茶叶有限公司正抓紧加工绿红花茶。今年,仅红茶一项,这家小微企业已出口40万美元。“去年春茶采摘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公司招工用工难、资金周转慢,之后又面临国内外市场萎缩、茶卖不出去的困境。税务部门及时兑现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减免增值税等12万多元。今年,又继续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的政策执行期限,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现在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2.5%,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成本下降了20%,帮助我们‘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公司总经理林建阳高兴地说。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政策力度不断加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在2019年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到1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到15万元。“相应地,2019年享受免征政策的小规模纳税人户数从政策调整前的3364万户增加到3820万户,今年前三季度又进一步增加到4365万户;2019年减税金额从政策调整前的1397亿元增加到228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又进一步增加到2995亿元。”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

同时,今年我国继续实施2020年出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到1%的政策,起征点以上也就是月销售收入超过15万元的纳税人税负减轻了三分之二,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减税1188亿元,惠及758万户纳税人。

对小微企业而言,另一个重大利好是所得税实际税率持续降低。在2019年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基础上,今年再减半征收,实际税率只有2.5%。“今年前三季度减税1986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减税额,惠及511万户小型微利企业。同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额100万~300万元的部分,继续享受减半计征实际税率为10%的优惠,今年前三季度减税636亿元,惠及20万户小型微利企业。”蔡自力透露,这些税费优惠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取得了“一减两升”的积极成效。

“一减”即税收负担减轻。前三季度全国七成有经营活动收入的小微企业无需缴税;小微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缴纳税收在2020年同比下降19.4%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又较2020年同期进一步下降18.9%。

“两升”即吸纳就业人数和市场创业活力双双提升。今年9月份,全国小微企业职工申报个税人数同比增长9.9%,自春节返岗以来连续7个月环比上升,为稳就业提供重要支撑。截至三季度末,全国涉税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6076万户,比2020年同期增长6.7%,比2019年同期增长21.7%,两年平均增长10.3%。

政策“红包”还在继续。11月1日起,我国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税措施,截至11月4日,政策实施4天已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款62.1亿元,有效缓解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困难。税惠政策持续助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稳中向好注入持续动力。

3.助力吸收外资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数据】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中的外资企业为4.16万户,较2020年同期增长26.1%,整体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全国重点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5.3%;外资企业采购设备投资同比增长16.9%,其中制造业采购占比接近六成。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更足,得益于包括税费优惠政策在内的各项“稳外资”措施。

11月4日,黄浦江畔,“四叶草”如期绽放,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手握知名美妆品牌“妮维雅”的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今年早早“占位”,一举拿下504平方米参展面积。“集团不只是看好进博会这个平台,更看好中国强大的实力和中国这片投资热土持续散发的吸引力。”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告诉记者,去年7月,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投入使用,旨在支持以中国市场为重心的东北亚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带来了全面的政策服务和解读。”薛薇说,中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政策,目前已享受650万元的税收红利。

王道树指出,今年我国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同样可以依法享受。同时还继续实行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等专门优惠政策,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近年来,我国对于助力外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码。政策力度大,既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等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措施,也包括限定地区、产业、行业、项目的减免税优惠,确保外资企业市场主体享受优惠;覆盖环节广,针对企业进口、出口、研发、直接投资、再投资等各个环节均有政策性支持,精准对接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各阶段、多方面需求;优惠类型多,减免税、再投资退税、递延纳税等多种类型的优惠方式覆盖多个税种,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拓宽了企业资金链,促进外资企业良性发展。”李旭红说。

记者了解到,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凡直接用于再投资境内项目的,暂不缴纳预提所得税,可以有效缓解外资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外资企业在华再投资持续增长。

“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体现了三方面特点:一是受惠范围扩大。前三季度全国享受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金额96.1亿元,同比增长50.38%;促进股息再投资1000.5亿元,同比增长54.6%,各项指标再创新高。二是受益行业增加。享受政策优惠的被投资企业涵盖了68个行业,与上半年相比,覆盖行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外资再投资资金三成以上都流向了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制造业行业。三是外资企业评价相当积极。调查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已办理递延纳税申报企业近九成认为该政策对于企业增资扩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和‘加速增资决策落地’。”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蒙玉英向记者表示。

此外,税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2649亿元,减免税额662亿元,享受优惠的外资企业户均研发投入1674万元,远远高于其他企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外资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

王道树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以更高标准优化税费服务,更实举措助企纾困解难,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晨)

●链接

研发投入越多 税费优惠越多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国家为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面的研究开发,在企业实际发生研发费用支出数额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该政策适用于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外的其他企业。其中,除制造业外的企业研发费用按75%加计扣除;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今年从75%提高到100%。

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今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今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如果一家制造业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金额为100万元,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时,可扣除的研发费用=实际发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100+100×75%=175(万元);当研发费用能加计扣除100%时,可扣除的研发费用=实际发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100+100×100%=200(万元),意味着该制造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200万元,研发投入越多,税费优惠越多。

(陈晨整理) 【编辑:刘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42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