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为生存而呐喊——关于人权的海外新闻调查(上)

网络编辑 国际 2021-12-12 13:26:51 0 叙利亚 库尔 地中海

新华社巴格达12月12日电 题:为生存而呐喊——关于人权的海外新闻调查(上)

新华社记者张淼 汪健

“如果艾兰还活着,今年应该9岁了。”

看着画中的儿子,45岁的叙利亚难民阿卜杜拉·库尔迪喃喃地对记者说。

在库尔迪位于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比勒的家中,墙上挂着一幅画:海水中的小美人鱼奋力游向俯卧沙滩上的小艾兰,试图营救,但这个3岁的小男孩早已没有了呼吸。

2015年,小艾兰“卧眠”地中海海滩,成为当年欧洲难民危机中最令人揪心的画面。葬身于那场海难的,还有库尔迪5岁的大儿子和妻子。

时至今日,类似悲剧仍在世界一些地区不断上演。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对世界上许多人而言依旧可望而不可即。

“生存是叙利亚人的权利”,如果生存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都只是镜花水月

六年过去,经历战争与流离、求生与重生,库尔迪再次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一个难民家庭的血与泪。

2015年9月2日凌晨2时左右,土耳其西南部城市博德鲁姆的海边。夜色之中,3辆车载着一群人来到一个渔村,库尔迪夫妇和两个儿子就在其中。他们要在这里坐船,渡过地中海,前往希腊。

当时,叙利亚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局势愈加混乱,生活被战火摧毁,偷渡逃难成为许多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事到临头,库尔迪才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之前说好的快艇,而是一艘装不下几个人的简陋小船。

“我当时拒绝上船,但他们(蛇头)有枪。”

“到了这一步,要么上船要么就是死。”

库尔迪知道前路凶险,却怎么也没想到那真的是一条不归路。船只严重超载,刚出海几分钟就被巨浪打翻。库尔迪幸免于难,却永远失去了妻子蕾汉、大儿子加利布和小儿子艾兰。

那一年,像库尔迪一家一样试图渡过地中海逃往欧洲的难民总数超过了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叙利亚难民。

自2011年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以来,难民潮在欧洲从南到东的边界不断涌动。从南面和东南面,大量难民试图通过地中海前往欧洲:或经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去往西班牙,或取道突尼斯、利比亚进入意大利,或经土耳其进入希腊。只是,许多人未能抵达彼岸。在东部,不少难民取道陆路,冒死穿越丛林和边境铁丝网,试图进入欧盟国家。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多来自亚洲和非洲战乱国家,他们与亲人分离、倾尽所有,就像库尔迪一家,只为求得生存的希望。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2011年,也就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开始那年,经地中海抵达欧洲以及葬身地中海的难民人数均创2006年以来新高,分别超过5.8万人和1500人。

而这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随着西亚北非持续动荡,难民危机愈演愈烈。2014年至2019年,每年有超过10万人经地中海偷渡至欧洲。2014年至2020年,超过2万名偷渡者命丧地中海。2021年上半年,这一死亡人数为114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8%。

留在叙利亚,可能命丧战乱;偷渡到欧洲,可能殒命于地中海或是途中不知名的地方——这就是库尔迪一家,也是成千上万叙利亚人以及其他战乱国家民众面临的残酷抉择。

对于任何人,如果生存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一切其他权利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新华社记者对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埃及等中东地区10个阿拉伯国家民众的走访调查中,谈到人的权利,约七成受访者都希望“能更好地活着”。

“生存是叙利亚人的权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叙利亚办事处发言人阿德南·哈齐姆说,“我们不仅是在谈论叙利亚人,更是在谈论人类整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必须享有这一权利。”

美西方的军事介入、经济制裁、政治干涉等霸权行径,成为破坏相关国家发展、威胁民众生存的突出因素

库尔迪一家原本住在叙利亚边境小镇科巴尼,生活安定。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形势不断恶化。库尔迪说,大约在2013年,他注意到情况变得更加不一样,因为“伊斯兰国”来了。

“当时留在叙利亚,我们可能也是死路一条,”库尔迪说,“我妻子可能被抓,我和孩子可能被杀。大家都知道‘伊斯兰国’是什么样。”

2003年,美国以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当时,小布什政府欲推行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在伊拉克复制美国政治模式,但很快就陷入与武装组织的长期对抗,持续的战乱为“基地”组织提供了生存空间。

2011年,美国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随后开始从伊拉克仓促撤军,但其留下的乱局带来了严重后果,极端恐怖势力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在美西方推波助澜下,“阿拉伯之春”冲击叙利亚,令其陷入内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借机把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并更名为“伊斯兰国”,在伊叙两国攻城略地,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暴行。

瑞士历史学家甘泽认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其实就是“美国制造”。

“恐惧迫使我们离开。”库尔迪说,这也是许多叙利亚家庭的无奈选择。讲述中,库尔迪数度哽咽,几次用手按住紧皱的眉头,陷入悲痛。

六年过去,库尔迪至今仍在自责,认为是自己把妻儿送上了不归路。但他更加痛恨,西方的干预破坏了原本的和平,逼得一家人流离失所。

“我不懂政治……但即便一个普通人也清楚,武器从西方国家进入叙利亚,来自西方的干预是叙利亚局势恶化的根源。”

这些年来,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以白色粉末作为“化武证据”发动伊拉克战争,以“人道主义干预”为由介入利比亚冲突,以“白头盔”组织摆拍的虚假视频为依据空袭叙利亚……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开展的军事行动覆盖了全球约40%的国家,夺去超过80万人的生命,令3800多万人流离失所。仅叙利亚一国,截至2020年年底,就有135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超过其战前人口半数。

在一些西方机构发布的所谓“2021年人权和法治指数”排名中,评分最低的20国包括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但对这些国家的状况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中,在所谓“阿拉伯之春”中经历重大政治变动的约占25%,过去20年间发生过战争的约占40%,曾经或正在遭受西方制裁的约占80%……而从近现代史看,这些国家几乎均曾遭西方入侵或殖民。

正是这些源自西方的军事介入、经济制裁、政治干涉等霸权行径,成为破坏相关国家发展、威胁其民众生存的突出因素。

最近,在欧洲东部,又有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的难民被挡在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边境。隆冬将至,他们命运未卜。

对于新一轮难民危机,俄罗斯方面指出,西方国家的霸权行径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俄总统普京说:“正是西方国家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制造了大量难民。”

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愿望。一个国家,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自主发展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015年那场海难发生后,库尔迪亲手埋葬了两个孩子。此后无数个夜晚,他都无法走出狂涛中呼喊找寻孩子的噩梦。

库尔迪为记者拿来家里唯一一张小艾兰和哥哥的合影。这是他从媒体报道上找来打印的,时光定格在2015年夏天的伊斯坦布尔,照片里小艾兰小手拉着哥哥,系着精致的领结,腼腆地看向镜头。

曾经,库尔迪想过让大儿子加利布当医生,小艾兰太小了,甚至还没来得及畅想规划他的人生。一家人的命运,因战乱而改变,在海难中被吞噬。

悲剧应被铭记,为了不再重演。“我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库尔迪说。

根据新华社近期进行的海外人权治理问卷调查,关于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待,选择“远离战乱动荡,期待一切都能好起来”的中东受访者比例超过43%。

实现这个朴素的愿望,离不开和平与发展。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史蒂夫·汉克编制的“2020年痛苦指数”中,生存压力最大的10国包括委内瑞拉、津巴布韦、黎巴嫩、利比亚、伊朗等,而这些国家和平发展得以维系的内部环境,往往因外部势力的干涉而遭到破坏。

新华社这次问卷调查中,关于“自主而有效的国家治理对于人权保障的作用”,分别有超过52%和30%的受访者选择了“极为重要”或“非常重要”。

卢旺达就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近十多年,卢旺达的社会经济表现,在世界银行等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的经济报告中颇为亮眼。这个非洲国家在20世纪曾饱受内战和动荡困扰,民不聊生,直至2000年,正是保罗·卡加梅总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使该国走出谷底,进入高速发展期,民生不断改善。

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一个国家,不管基础多么薄弱,只要有和平稳定的环境,自主发展权利得到保障,就会也一定会迸发出巨大的潜能。

每年9月2日,库尔迪都会为附近难民营的孩子们送去衣服、书包。他常想,如果没有战乱,未曾登上那艘偷渡船,加利布和小艾兰现在也该在学校读着书。

生存与发展,是小艾兰们被剥夺的权利。让更多的孩子免于苦难,免于饥饿,享有教育和医疗的机会,是库尔迪的心愿,也是他余生的目标。

采访间隙,一个两岁左右、咬着奶嘴的小男孩溜进客厅,模样像极了曾经的小艾兰。库尔迪对记者说,这是自己重新组建家庭后所生的孩子,他给孩子起的名字是——“艾兰”。“这个名字寄托了思念,也蕴含着新生。”(参与记者:李良勇、杨威、陈瑶、海洋、涂一帆、吉莉、史先涛)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76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