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开局十四五】福建:追梦数字中国星辰大海 向海图强这边风景独好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11 21:04:15 0 福建 福建省 数字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福州1月10日消息 2021年的福建,台海风景,这边独好。

数字中国峰会、世界遗产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峰会相继在福州举行,福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故乡”福建深情眷恋、高度重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明确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GDP连跨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台阶,2019年一举超越台湾地区,2020年增至4.39万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3.5万亿元。

不久前刚结束的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从“十四五”开始,到2035年,福建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福建省党代会首次提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

面对加快乡村振兴、加强数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态省建设,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重大机遇,福建如何持续激发活力?“四大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福建大地澎湃的发展动力。

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 数字福建蹄疾步稳

岁末年初,福建大地,热气腾腾,“数字应用第一省”建设步伐骤然提速,一大批数字产业项目开建。

2022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福州新区2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福州滨海新城的博思人工智能产业园二期项目,拟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运营中心、孵化中心等。元旦前一周,福建省238个重大项目开工,其中,漳州语堂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将大大提升漳州市数字经济的聚集效应。

据统计,2021年,福建共组织9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492亿元,其中一大批是数字经济项目,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省会福州,正全力推进“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遍地开花的数字应用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各个“末梢”。

家住福州市金牛山附近小区的市民,现在的“新鲜事”莫过于西河智慧体育公园的开园,“器材上都有小屏幕,可以实时显示时间、步数、卡路里等运动数据,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数据还能同步到手机上。”市民李大军感慨地说。

社区也有了数字应用场景。家住福州市安泰河畔的陈林通过手机小程序,刷脸即可通过小区门禁、可以进家门。据悉,福州市的智慧社区治理平台已经在100多个社区全面应用,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e福州”的应用场景更广泛,“e福州”刷码可以乘坐地铁、公交,可以办理医院预约挂号、小学新生报名、车辆年检预约,还能提取公积金……如今,“e福州”已经深入福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福建博思软件的数字化作品。博思软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的趋势下,福建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大好。

这几年,都会有一批数字黑科技产品亮相福州的数字中国峰会。如福建新大陆发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二维码安全解码芯片,解码芯片仅黄豆大小,识读速度较上一代芯片提升100%。它主要用于“互联网+”可信数字身份认证应用等领域,助力福州打造可信数字身份应用示范城市。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便高瞻远瞩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

现在,福建正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信息化综合指数、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国前列,是健康医疗大数据全国试点省份……“数字”已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12月下旬,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表示,福州将主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大数字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力度,加快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和数字中国建设领军城市。

2020年,福建数字经济总量超过2.01万亿元,占GDP比重45.7%。近五年,福建省制定的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近20个。权威部门评测,福建是数字经济领域政策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

20余年奋进,数字福建勇立潮头。当前,福建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一号工程”,正加快构筑省域竞争新优势,形成数字发展新高地。

福建省数字办主任、大数据局局长吴宏武表示,“十四五”福建将全力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到2025年,建成数字政府改革先行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省;到2035年,形成现代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现代化数字强省。

发力海洋经济 海上福建向海图强

在东南沿海的福建省连江黄岐半岛,青山石屋旁,碧海蓝天下,彩色浮球向海洋深处延伸,蓝橙相间的渔排整齐排列,黄色塑胶的养鱼网箱在海面铺陈,宛若“海上牧场”。

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的鲍鱼养殖户程庆密,每天拂晓前早早出海,将海水里的一箱箱鲍鱼提至木排,喂食海带与龙须菜。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水产大县,连江县被称作“鲍鱼之乡”与“海带之乡”。

“挖掘海洋经济潜力,捧好渔业“金饭碗”,吸引游客来黄岐镇亲近大海、拥抱马祖,打造海洋经济特色小镇。”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镇长王海峰描述着“黄岐构想”。黄岐镇成为福建海洋经济产业振兴的缩影,同样的海洋富民故事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漳州市东山县等水产县上演。

新年来临之际,福州自贸片区宏东渔业公司位于马尾港的万吨级冻库,又迎来一批来自大西洋的渔货,这些渔货由宏东渔业从万里之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毛里塔尼亚海域捕捞运回国内。

2021年12月30日,连江一造船厂礼炮齐鸣,福建省深海养殖装备租赁试点首台(套)——“闽投1号”开工建造,标志着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进入新阶段,开启迈向建设“海上牧场”的新征程。

围绕海洋信息、海上牧场、海底储油、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福建梳理形成了328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海上福建乘风破浪。

2022年新年伊始,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持把“海上福州”“数字福州”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海上福州”方面,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战略部署,推动新一轮“海上福州”三年行动,加快发展海洋牧场、海洋工业、滨海旅游,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福建海岸线长逾330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福建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海上福州”“海洋强省”等战略,统筹推进陆地和海洋、近海和深远海资源开发,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在“闽投1号”开工现场,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詹晨辉告诉记者,海洋经济是福建着力推进的四大经济之一,2021年5月,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海上牧场,大力发展深海智能养殖渔场,实施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工程,打造定海湾、南日岛、湄洲湾南岸、东山湾、诏安湾等5个绿色养殖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3%,2020年海洋经济总规模突破1.1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福建提出,到2025年福建基本建成海洋强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新增长点。福建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海洋开放合作,力争在未来五年间,每年海洋经济增速增长在8%以上。

着力绿色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来双碳红利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接力棒”,一任接一任扎实推进,绿色已成为福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高山翠绿,溪水清清。在一片古色古香的民居中,有一家茶馆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幸福茶馆”。茶馆主人是远近闻名的“老王”——王光朝。40多年来,王光朝从种田、卖茶到如今经营“幸福茶馆”。“老王”是下党乡从贫困走向幸福生活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讲述者。在宁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下党乡、托溪乡等通过环境治理,相继发展了茶叶、油茶、黄栀子、四叶参、养蜂、水产养殖等绿色产业。

冬日武夷山,山青水碧,阳光柔和,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游客络绎不绝。星村镇在大力推广生态茶园的同时,推动茶旅融合,使茶旅新业态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福建提出,五年内,福建将构建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及全产业链旅游产品体系。

2022年元旦前夕,南平市委提出,南平要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通过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南平明确了一座山(全域旅游)、一片叶(茶产业)、一只鸡(肉鸡加工)、一根竹(竹产业)、一瓶水(水产业)“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是南平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部署要求。

2021年12月26日,北京林业大学发布中国“绿都”评价研究成果。福建省5个设区市进入前20名城市榜单,与上一年度相比,三明市蝉联榜首位置,南平市、龙岩市排名增长较快。宁德市与漳州市同样进入前20名单。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前列。

2020年,福建碳市场发放的年度配额总量已突破2亿吨,位居全国试点省份第三;林业碳汇累计成交4182.9万元,成交额居全国首位。

2021年9月12日,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海洋碳汇交易平台,首宗海洋碳汇交易完成,开启了“蓝碳”交易的福建篇章。

“电动福建”现在已驶入快车道,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19万辆;福建省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一批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正加快建设……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福建省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十三五”期间累计下降幅度超20%,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40%;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以占全国1.3%的土地、2.8%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4.3%的经济总量,福建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的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省份,发展绿色经济正当时。2021年11月底,福建提出,将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线,打造绿色产业带,做大做强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力促文旅经济 打造“红”“绿”生态旅游富村富民金饭碗

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因为一场里程碑式的“古田会议”而彪炳史册,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中国革命圣地之一。

现在,1.9万平方公里的闽西大地,一幕幕新时代发展场景令人振奋:“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县中复村,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红色旅游和电商新业态,日均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上千万元;上杭县古田镇推动“红绿”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训、研学“三红”产业,预计2021年接待游客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告诉记者,古田镇将在做强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产业的同时,做大做优“红色+”“绿色+”“红绿+”产业,实现山上山下相融合,让资源优势变成富村富民的“金饭碗”。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这里是“沙县小吃第一村”。

每逢周末、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夏茂镇俞邦村热闹非凡,在村中“寻根追味”美食街开店的村民俞和传这时就异常忙碌,做芋饺、甜烧麦、豆腐丸、将军米粿等特色小吃,游客成群结队购买品尝。随着沙县小吃文化品牌的打造和美丽乡村建成,“农文旅”融合的乡村体验游、特色旅游逐步成型。2021年“五一”假期,夏茂镇游客数量达到每天1万多人次。

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日前表示,突出抓好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发展小吃、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推出“一县一全宴”,打造旅游“网红打卡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天清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大喜村村支书黄时杰都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和视频号上推发一组大喜村风光,引来无数点赞和妙评,朋友戏称“日游大喜”。2021年的嵩口镇,成了福州市民周末自驾休闲的后花园,从古村落、古庄寨,到从随处可见的竹编、泥塑等非遗创意产品民俗体验,每一处景点、各类特色旅游产品,都彰显着浓厚的乡土文化,也牵引出人们内心的“乡愁”。

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已打造78个金牌旅游村,从高山到大海,从森林到草场,遍布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平潭因台而设、为台而兴。”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表示,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平潭考察时强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努力探索,真正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平潭要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为目标,致力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

近年来,福建着力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2021年,福建以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支持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等建设一流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武夷山、福建土楼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厦门创建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让福建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福建生态条件优越,面朝大海,有一湾海峡,有魅力海岛。福建省发改委主任孟芊表示,福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打响“全福游、有全福”和“清新福建”等品牌,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激发文旅产业增长的新动能。五年内,福建将以福州、厦门、大武夷为旅游核心区,完善全域生态旅游空间布局,到2025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将超过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红色+”“绿色+”“农文旅+”“渔文旅+”……福建文旅产业正多点发力,山海福建将尽显其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风物之美。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童正忠 龚雯 罗晓英

编审:张伟 李晓冉

视频:叶兴铸 【编辑:王祎】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352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