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研究组群”让科创更具活力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19 06:12:02 0 能源 山东 人才

一篇近50年来对甘油葡糖苷(简称“GG”)研究综述的论文,近日发表在生物工程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集中体现了山东能源研究院利用螺旋藻规模培养制备GG的前沿成果。记者采访了解到,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该研究院加快培育“研究组群”的体制创新之举。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各学科跨界融合、多领域协同攻关的创新模式正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推动力。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新型研发机构山东能源研究院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形成了以“研究组群”为特色的科研组织模式,激发“大团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促进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产出。

一体化引进人才、项目,构建“研究组群”

人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对于2020年成立的山东能源研究院来说,更加需要人才汇聚,加快带动科研水平跃升。

山东能源研究院由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三方共建,依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等单位,开展洁净能源科技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构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招引人才方面,山东能源研究院有的放矢,“以任务定学科方向,以学科方向定领军人才,以领军人才组团队”,实施人才、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支持政策。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加盟山东能源研究院就是这种创新模式的产物。除了谢克昌本人来到山东能源研究院外,同时引进的还有他的团队及相关项目。“打破常规,对顶尖人才团队成建制引进,无疑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带动学科快速发展。”山东能源研究院人事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人才后,为进一步围绕关键问题系统布局从基础研究到下游产业研发链条,形成人财物的有效凝聚,山东能源研究院鼓励组建“研究组群”。研究组群主要由院士、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牵头建设,围绕统一的科研攻关目标下设多个研究组,协同开展重大科技任务,组群的领衔科学家被赋予更大自主权。

从国内外发展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也有过类似“研究组群”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英国就通过在高校设置“学科群架构”为开展主题科研提供学科和人才保障;90年代,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为突出研究功能建立了若干跨学科、跨学术领域的“学术组织”以适应解决现代社会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需要;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纷纷发展出以重大项目为导向的“矩阵式”科研管理模式、“独立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模式”等科研组织。在国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也从2008年起发挥专业优势,在核心领域推进组群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支持组群建设,山东能源研究院制定了《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按照“顶层谋划,按需引进”思路推进双聘院士等顶尖人才的引进,对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最高提供5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全职到位的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同时,充分发挥顶尖人才在领域布局方面指导、把关的作用,人才使用、绩效考核等都交给团队负责人。

目前,山东能源研究院已经新引进培养院士层级顶尖人才7人,组建了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工业生物燃气研究中心、材料生物合成技术中心、单细胞中心、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组群,在新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科技研发人员和团队“集群”作战优势。2021年新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任务14项,争取科技经费超过1.6亿元。

协同攻关,打通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链条

研究组群建设是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出发点,以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任务、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目标导向的科研模式创新。相对于传统PI科研模式而言,研究组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围绕重大产出目标,统一布局和动态调整下设研究单元的科研方向与任务,通过人才、项目、平台等科技资源一体化统筹,实现自上而下的分工合作并充分发挥各研究单元的优势,从而建立完整的创新价值链。

换言之,依托组群建设,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和主要资源到主攻方向,激发“大团队”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示范的研发链条部署,从而促进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产出。

以山东能源研究院“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研究组群为例,该研究组群建设之初即提出“推动导向性的基础研究、开发用得上的关键技术、完成看得见的工程应用”目标,确定了“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三个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本任务。成立以来,该组群不断夯实微生物天然产物和合成途径挖掘、微生物生理研究和代谢工程、微生物细胞工厂开发等基础研究优势研究单元,同时着力强化种质资源采集、发酵工艺优化、过程工程等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单元,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牵引,以研究力量的链条化布局持续促进技术成果的梯度培育和熟化。

目前该中心已实现多个重大成果的高质量产出和产业化应用,其中,“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微生物合成技术”首次实现“微生物发酵”替代传统的“植物提取”工艺,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成果的取得,正是结合了上游的丝状真菌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单元与下游的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单元,将此项技术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更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全球首创“蓝藻制备甘油葡糖苷”先进生物制造技术。该技术的快速突破,正是基于该组群内上游的蓝藻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单元在蓝藻耐盐机制系统的基础研究,通过下游的微生物过程工程研究单元进行了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实现了国际顶级品质甘油葡糖苷等高值化纯天然产物的绿色生物制造,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美妆等领域。目前,依托该技术创办的青岛中科蓝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快速实现多轮社会融资,并成功挂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

“我们‘研究组群’正式建立的时间只有1年,正处于项目争取和成果积累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成果产出。”山东能源研究院人事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加强对战略领军人物和人才团队的引进培养,聚集由20名院士牵头的总规模达1600人左右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利用十年左右时间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推动重大成果产出与转化,为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行业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撑。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813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