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以文为枪的600多个日夜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8-01 17:57:39 0 战地 鸭绿江 胶东

2020年,烟台市摄影家协会为时年95岁的孙佑杰拍摄的照片。刘新科 邹本义 摄

孙佑杰

1926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45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胶东支校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并加入八路军,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地记者的身份深入朝鲜战场,进行采访报道工作。先后荣立10次战功。

木刻工具,几支笔和一个日记本,就是战地记者孙佑杰带上战场的所有工作装备。

“战地记者要有正确的生死观,不要怕死,但随时随地争取不死,去完成你所担负的任务。越是战争惨烈的地方,越是需要去记录的地方。”当被问到怎么形容战地记者时,孙佑杰这样回答。

1952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后,孙佑杰告别了开满金达莱的朝鲜。

那些当时未被书写的记忆,藏于心底。在失眠的夜晚,催他动笔。“不释放,会很遗憾。”1995年,70岁的孙佑杰,完成了纪实文学《鸭绿江告诉你》。这本书获得了山东省“精品工程”文学奖,政府奖励了8000元。

21万字,再版三次,这可能是战地记者孙佑杰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

现在,距离书籍出版又过了27年,孙佑杰97岁了。他依然能回忆起几句常用的朝鲜语,“扁机瓦扫,爬里爬里卡!”(飞机来了,快跑!)。

了却一桩心愿

孙佑杰头发已经花白,但头顶上的发丝依然根根挺立,眼睛有神,挺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主要用来防风。他的听力没有问题,谈吐也逻辑清晰。见面没聊上两句,他就走进书房拿出一本黑白封面的书《鸭绿江告诉你》。这可能是老人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录。

这本书写于1993年-1994年间,那时的孙佑杰68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知道什么叫节假日,甚至在走路、吃饭、晨练中,“脑子里总也离不开写作”。

“谢天谢地,终于在我健在的时候了却了一桩心愿,我如释重负。”他在后记里这样写道。

书出版后,韩国学者邀请他去韩国参观。出国,如果1950年入朝作战算第一次,那么1996年孙佑杰前往韩国就是第二次。

那一天,海面风平浪静。这同46年前乘坐闷罐车厢去往中朝边界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

在边界线眺望,孙佑杰内心百感交集,他无心游览停战协定的签订地板门店,而是徘徊在北纬38度的边界线附近,遥望北方。远处郁郁葱葱的高山峻岭,曾留下许多战友的青春和生命。

成为战地记者

孙佑杰是地道的胶东人,1926年出生于山东文登县,18岁参加了八路军。“目标就是上前线”,在胶东抗大学习一年后,他被分配到了抗大宣传队做美工,“一个文艺兵”,因为他能写会画,还拉得一手好胡琴。一开始他有点不太乐意,后来接受了,虽然不是上战场奋勇杀敌,但“战争是一盘棋”。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胶东抗大宣传队奉命调入华野9纵文工团,他经常去部队前线,时间久了,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有朝一日,能当上一名战地记者。

机会在1950年出现。当年10月,凭着在济南战役写的一篇战地新闻《七斤月饼》,孙佑杰被调到27军《胜利报》。没多久,27军奉命北上,孙佑杰跟随一线作战部队出发,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

1950年11月12日,是孙佑杰记忆犹新的日子。这一天下午7时,他随27军第一梯队79师出发前往临江,这是出兵朝鲜告别祖国的最后一站。

行军第一夜,在凌晨3点左右,他们抵达入朝后的第一个宿营地:中江镇。

孙佑杰日记中记录下来的第一天见闻,就是行军第一夜遭遇的空袭。在这次空袭中,三营的军事骨干死伤20多人。全团伤亡50多人。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孙佑杰一直奔走于各师、各团的指挥所之间,穿行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他把目光对准身边的战士,观察、记录,在战斗间隙里,把战场上的情况不断写在日记本上。

“239团三营七连副班长沈永福……他摸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等待时机。当坦克钢铁身躯压向他的一刹那,他将手榴弹塞进了坦克履带,‘轰’的一声,坦克停止了前进,他也停止了呼吸。”

这幅名为《舍身炸敌坦克》的木刻作品,刊发在《胜利报》上。

在谈及这场战争的时候,孙佑杰总会辅之以形象的拟声词,说到动情的细节,这位96岁老人声音常常提高八度,洪亮清晰,情绪饱满,“越是战争惨烈的地方,越是需要去记录的地方。”

“再写一章就不写了”

1952年下半年开始,孙佑杰的眼睛开始出现问题。9月,他和其他伤员乘坐汽车来到鸭绿江大桥,先于部队一个月回国。

从朝鲜战场回到中国后,1979年孙佑杰从部队退役,成了烟台一家报纸的副总编辑。儿子孙夜晓对父亲的印象是,“爱好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会。”

写作《鸭绿江告诉你》时,孙佑杰对他说,他必须完成这部作品,以告慰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孙佑杰常常说,“再写一章就不写了”,却在《鸭绿江告诉你》之后,又继续出版了10多本书,全靠手写,用笔在稿纸上完成,直到2021年停笔。

他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看着远处的山丘,做一套保健操。每天两次出门遛弯,一次上午,一次黄昏。晚上不吃晚餐,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看完就上床睡觉。这样的生活规律,几乎从70岁坚持到现在。

当被问到还有什么愿望时,他说:“都做到了,任务完成,没有遗憾。”

战地记者要有正确的生死观,不要怕死,但随时随地争取不死,去完成你所担负的任务。越是战争惨烈的地方,越是需要去记录的地方。 ——孙佑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编辑:叶攀】

对话丨中国男排队长江川:我为何选择去日本打球

短评:“握手”何以成为“友好”的世界通用语?

高温之下,何处乘荫?

吉林“瑜伽大爷”刻苦训练二十载:变身“最酷大爷”

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涉论文抄袭 台大学生真实反应……

四川天全:管护站工作人员偶遇野生大熊猫 连连惊叹

苹果CEO库克回应在中国打折:与清理库存无关

国足选拔队28日返回国内 按规定进行集中隔离

教育部等五部门部署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

这些“大猫”也需要爱猫人士的关注

猴痘病例不断增加 美国旧金山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完成重要试验 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街拍为何愈发惹人厌?未经同意街拍涉嫌侵权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楼市下半年怎么干?

注意,你的住房公积金可能涨了!

三四线楼市现新变化,要回老家买房吗?

美联储承认或将放缓加息,为何强硬不起来了?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违纪行为,这些人禁考五年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964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