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直20首次参与抢险救灾任务 子弟兵和高科技都很给力

网络编辑 军事 2021-08-06 18:25:36 0 任务 官兵 无人机

原标题:抗洪一线,子弟兵和高科技都很给力

抗洪一线,子弟兵和高科技都很给力

直-20首次参与抢险救灾任务

受访者供图

从首次投入抢险救灾任务的直-20,到无人机空中照明,再到侦察车卫星传输系统……在抗洪一线,创新科技已经成为部队官兵抢险救援的利器,大幅提升了部队执行任务的能力。

战鹰轰鸣,穿云破雾……7月22日17时,按照中部战区命令,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33名官兵,搭乘3架直-20型直升机(以下简称直-20)迅速升空,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河南新乡的抗洪一线,任务是执行空中勘察和空投救援物资器材。

直-20投入抢险救灾任务,这还是首次。

从直-20到无人机空中照明,再到侦察车卫星传输系统……科技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抗洪一线,创新科技已经成为部队官兵抗洪救援的利器,大幅提升了部队执行任务的能力。

直-20首次参与抢险救灾任务

“前面有人,准备降低高度。”抵达河南新乡抗洪一线上空不久,直-20机长李治江发现了群众从房顶发出的求救信号,他立即降低飞行高度,确认空域安全后,将直升机稳稳停住,救出受灾群众12人。

此次任务中,该旅还利用直升机搭载饮用水、药品、食物等救援物资,采取空投、落地分发等形式为灾民提供援助。33名官兵不顾疲劳、连续奋战,一次次起飞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中型通用直升机,直-20具有高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是救灾的完美选择。

连日来,河南新乡汛情严重,直-20的出动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直-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型双发多用途直升机,能够在不同地域执行多样化任务,具有良好的平原和高原使用性能,可从基本运输型平台快捷拓展为其他任务状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此前透露的信息显示,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多用途直升机,直-20采用单旋翼带尾桨、低位后置平尾构型,采用低阻气动外形、高性能旋翼气动布局总体设计,配装两台国产的先进涡轴发动机,应用电传飞控、旋翼防/除冰等新技术,能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机降和运输等多样化任务,具有全域、全时出动能力。

此次前往河南新乡抗洪一线,是直-20列装部队后,首次参与抢险救灾任务。

军事专家魏东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救援人员可以通过直-20的空中调查获得更及时和有效的现场信息;如果一些群众被洪水隔离在危险地区,直-20可以低空降落或盘旋,对他们实施救援,也可以为受灾地区提供水、食品、药品和救援设备等物资。

截至发稿,该旅已累计起飞直-20共4个波次、70架次,历时34小时,覆盖17个村庄,救援群众2万余人,投放物资75吨。

硬核“黑科技”照亮抗洪前线

“洞幺,洞幺……向你汇报现场受灾情况……”7月22日,特大暴雨侵袭导致郑州市区通信基站停电、传输线路中断、光缆损毁,通讯中断给救援行动带来了重重困难。

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侦察中队官兵利用侦察车卫星传输系统,将抢险救援现场画面实时传送至作战指挥中心,为救援指挥部科学精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用“通信线”打通了人民群众的“生命线”。

另外,携带更加方便、适用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的无人机照明设备也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幕充满“科技味道”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7月23日凌晨,河南新乡共产主义渠堤坝上的封堵决口任务现场,远远望去,在一小片无人机的照明下,战士们为防溃坝在黑夜中加紧手中的动作,耳边传来的是他们一声声“不累”“不累”的高喊。地面是连续奋战的指战员,天上是播撒光亮的无人机。

7月29日,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发生山洪,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作战支援大队闻令而动,紧急出征。作为总队唯一一支专业救援中队,该大队工兵中队救援排携带生命探测仪、蛇眼探测仪等专业救援设备迅速展开行动,警犬卡丽在训导员的引导下一丝不苟地在河道进行搜索。

记者了解到,生命探测仪、蛇眼探测仪等都是在救灾行动中经常用到的装备。比如蛇眼探测仪可以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并能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郑州发生暴雨灾情以来,我们已经转战五六个战线了,哪里有险情我们就去哪里,这是军人的职责和使命。”身处一线的机动支队作战支援大队某中队政治指导员秦雨豪表示。

科技手段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频频亮相

军队在工程、核生化和医疗等技术装备上具有专业优势,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科技手段在军队参与抗洪抢险及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屡见不鲜。

2017年九寨沟地震时,原武警黄金部队地质灾害调查队运用三维建模技术,迅速绘制了九寨沟震区首张地质灾害排查评估地图,为震区灾后重建和预防次生灾害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这套三维建模技术集多旋翼无人机、微型倾斜摄影平台、精确定位系统及敏捷建模软件于一体,是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它能一次性获取灾害现场多角度影像信息,为自动建模提供超高分辨率的现场数据。建模完成后,该技术体系能自动判读灾害体,界定灾害体边界、位置,自动计算灾害量。这种技术能有效降低官兵遂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并大大提高调查工作效率。

而在2020年南方地区的那场洪涝灾害中,东部战区各部队使用多种科技手段,提升了部队的行动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这些创新科技成为部队官兵的抗洪救援利器。

去年进入汛期后,江西省军区紧急启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动员系统,动态更新分布在全区各地的1.8万余名民兵信息员每日上报的汛情灾害信息,提高各级指挥组的决策效率。2020年7月12日深夜,江西永修县三角连圩发生溃堤,民兵信息员杨德志发现灾情后,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在系统里,县人武部指挥员了解信息后,迅速组织民兵前往救援,20余名群众被成功转移。

在江西九江柴桑区,第71集团军某旅第一时间部署展开某新型指挥方舱,以战时状态实时对救援分队发出行动指令。第71集团军某旅的相关负责人说:“指挥抗洪就像指挥打仗一样,因为不知道哪里会出现新的情况,借助先进的通信手段和侦察手段,可以极大提高指挥效率。”

东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作为“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部队”,拥有专业人才技术储备和丰富实战经验。2020年汛期救灾中,他们针对任务区泥土遭持续浸泡后黏性低、易垮塌等问题,专门携带了数吨高黏性的砂性混合土,用于加固、修筑高风险堤坝,以应对更强洪峰和降雨挑战。

“高科技除了应用在提升救援效率上,在保障官兵生命安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领导介绍说,与过去不同,执行救援任务的官兵除了身着救生衣外,还会在腰间系一条仅有5厘米宽的气胀式救生腰带。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只需拉开充气阀门,储气瓶中的高压气体便会将气囊充满,变成围在腰间的救生圈,为官兵人身安全加上“新保险”。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周 远 翟小伟 袁金涛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unshi/7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