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用好文物保护民间力量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16 13:50:18 0 文物 山西 全社会

位于山西晋城下辖高平市的圆融寺,是全国现存仅有200余座金代及金代以前木结构古建之一,考古及历史意义重大。但直到不久前一位高中地理老师循着蛛丝马迹找到它,才为其真实年代和身份正名。

在我国,“隐身”文物不在少数,尤其是古建富集之地,究其原因,不外“人”“财”二字。以山西为例,山西省每年文物保护资金投入1.7亿元,但需要照顾散落在15.67万平方公里上的53875处珍宝(仅不可移动文物数),平均每处文物每年仅3000多元的修缮保护费用。基层文物经费捉襟见肘,再加上基层文保单位人员紧张,就能理解为何有些基层文物处于“隐身”状态。

文保讲究科学,需要时间、技术、人力、财力,很难一蹴而就。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保护文物,还需要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全民护宝。

高手在民间,广大志愿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从守护长城近20年的“长城小站”志愿者团队,到发现圆融寺的高中老师张建军,不论专业知识还是对文物的一腔热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保员的不足。目前,山西已经出现了不少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团队,为文物保护带来新的气象。

政策保障、全民参与对文保来说至关重要。2017年,山西省启动“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文物认养”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5年来,已有238处文物得到认养,吸引社会资金约3亿元,曲沃县明代“四牌楼”、夏县清代大张王氏宅院、襄汾县金代观音庙、介休市张壁古堡等一大批文物古建都迎来新生。更难得的是,这种创新模式架起了古文物与现代人的桥梁,引发了许多企业、个人、集体对身边文物的关注。那些古戏台、牌楼、古庙、祠堂、大院本就是陪伴人们长大的熟悉景物,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如今建立一种认养关系,更是激起人们对身边文物的“保护欲”,可谓一举数得。

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沉寂的文物在百姓生活中“活”起来,是文物利用的创新探索。如今在AR、VR、3D打印等技术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文物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走了出去,科技赋能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我国文物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做好文物保护这篇大文章,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需要一代代文博人的坚守,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探索出更多顺应时代的新模式。文物保护,从我、从我们做起。 【编辑:王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39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