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从拼命读书到坚守“造芯”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06 06:14:46 0 新京报 当时 北京大学

材料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碳基电子学领域研究。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主任。

1962年,彭练矛出生在江西鹰潭。父亲是铁道兵,全家跟着父亲辗转各地。彭练矛11岁时,全家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一个叫虎什哈的镇子,在那里,彭练矛考上北京大学,成为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学生。那是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上大学后,除了喂饱身体的粮食,更让他兴奋的是那些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他总是早早地去图书馆排队借书,再“打游击”一样地找地方看书。步入21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能够替代硅的芯片材料,而碳纳米晶体管是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从2000年至今,彭练矛坚守在国产碳基芯片研究一线,并首次制备出性能接近理论极限、栅长仅5纳米的碳纳米晶体管,成为国产碳芯片发展的领军人。

要读书就去最好的地方读

新京报:你当年接受的小学、中学教育是什么样的?

彭练矛:那时学校教的不是数理化,而是“工农业生产知识”,包括拖拉机的构造、怎么制造沼气之类,更强调将知识应用于生产中,而不是死读书。

秋冬时节,河里水都干了,我们从生产队借手扶拖拉机,在河道里学着开。河道里风特别大,每次开完之后,回家就会生病。

新京报:当时高考竞争激烈吗?

彭练矛:高考刚恢复,积压了十来年的学生一起进考场,其中包括“老三届”,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高校能够容纳的学生也有限。我记得1978年、1979年的高考录取率大概只有6%。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属于“天赋型”还是“努力型”?

彭练矛:高考很难,但最难的不是学习,而是获取资料,因为只学“工农业生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去找数理化教材,但可能整个学校也没有一套完整教材。那时,只要谁有以前的中学教材,我就想各种办法去借,或是用自己手里的资源和别人交换,然后用蜡纸手抄一份,习题也会抄写。我一直都是班里的好学生,老师拿到书或习题也会想着我。当时我自学了所有能够借到的教材,做完了所有习题。

新京报:当时在哪参加的高考?

彭练矛:要到滦平县城里高考。考试持续好几天,要提前去。高考前夕的摸底考试,我的成绩在整个承德都特别好,铁道兵系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后来部队专门派了一辆轨道车,把我和其他参加高考的同学直接送到了县城。部队管送不管接,考完试之后,我自己大概走了60多公里回家。还记得,路上要过河,河水都快漫到胸口,那时胆子很大,直接就蹚过去了。

新京报:什么时候知道成绩的?

彭练矛:我的成绩在整个承德地区排第一,但当时没地方查成绩。有一天,我的一个好朋友去邮局取信,看到一个写着我名字的信封,就顺便给我捎了回来。我一看,是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新京报:能讲讲当初填报志愿的故事吗?

彭练矛:我们当时是高考前填报志愿,如果报高了,风险很大。我自己也谈不上特别有把握,那时想法特别简单,北大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是我内心的憧憬,我就认定,要读书就去最好的学校读,所以就报了北大。

在北大泡图书馆排队借书

新京报:来北京求学是什么场景?

彭练矛:那时去上大学标配就是一床被子,叠成豆腐块,打个包,后面挂着洗脸盆和饭盆,还有一些书,背在身上就去了北京。去上学之前,父亲送给我一块上海牌手表,当时算比较奢侈的礼物。我们家三个孩子,父亲给每人都送了一块表。那块表我一直戴着,毕业后去美国读书还一直戴着。

新京报:在燕园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

彭练矛: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拼命读书。看到北大有这么好的图书馆,我们都去排队借书,有时一本书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借到。那时候图书馆学生多、位置少,拿着阅读卡才能有一个座位。阅读卡不是人手一张,我们1个宿舍7个人,只有1张阅读卡。当时图书馆规定,晚上7:00以后就可以随便坐,那时可以安心坐在那看书。

新京报:去图书馆喜欢借什么类型的书?

彭练矛:一类就是专业里最“猛”的书,像《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J.D.杰克逊的《经典电动力学》等,这些书得早早排队才有可能借到,而且看一个上午就必须得还回去,然后再继续排队借;另一类是文学经典,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三个火枪手》,一周要读好几本。

新京报:如何看待当下的高考?

彭练矛: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道坎,人生中还有很多道坎。即使没有上大学,也不说明人生就不能出彩,认真做事,在什么地方都行。

新京报: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学生有什么不一样?

彭练矛:不太一样。当时我们的选择少,还是毕业分配的年代,所以显得单纯一些。读书就是要提高自己,很少有人想着找工作的事情,想的都是读完之后怎么为国家服务。现在的孩子视野比较广阔,想法也比较多。但很多学生没把精力都放在读书上,总想着如果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大部分孩子考研、读博是在逃避就业,真正热爱科研、想做学术的少了。

但我始终觉得,国家这么大,留给大家去创造、去做贡献的天地非常广阔,很多孩子生来是做大事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养家糊口。

新京报:又是一年高考时,你最想对今年的考生说些什么?

彭练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这句话就特别好。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刘星辰】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17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