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三星堆考古 永远“未完待续”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8-15 06:11:02 0 三星堆 祭祀 雷雨

2019年12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公里外的地方,考古人的探沟不偏不倚,碰到了一件铜器,六个“祭祀坑”由此被发现。不远处,是33年前就被发掘过的一、二号坑,当时,附近的砖厂工人在这里取土时,最先发现了玉器。

近两年,这里罩上了几个通透的玻璃房——恒温恒湿的“考古发掘舱”,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队员钻进去,一点点剥掉三千多年前的泥土,一件件器物慢慢露出来。

今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他们的成果:六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七、八号“祭祀坑”发现不少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龟背形网格状器、青铜神坛和顶尊蛇身铜人像等。

媒体和公众的热情一浪一浪地扑过来,考古队员一遍遍地讲述与文物相遇的故事。他们也觉得自己幸运。比如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年轻时因为生病错过了1986年那场浩大的发掘,却在快退休的年纪,赶上了这一次。还没毕业的何晓歌,从北京来到八号坑,用三个“正好”形容这次经历:正好她的导师是研究三星堆的,正好她没有确定博士论文题目,正好三星堆有了新的发现。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占整个遗址总面积千分之一左右。考古人知道,这次发掘也只是漫长征途中的“一小步”,三星堆永远是——未完待续。

最有个性的“孩子”

在三星堆祭祀区八号坑,一层象牙铺得密密麻麻,那座后来令人惊艳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就躺在这下面。最初它只露了弧形的边沿,能看出是件尊的形状。人们花了一年时间,才看清它的样子。

2021年5月,清理了一段时间,象牙和泥土褪去,八号坑“坑长”赵昊蹲下来仔细观察,觉得它跟之前在三星堆发现的尊都不一样:整体瘦长,像觚形尊,尊口还有一圈小孔。他猜测这可能是“鼓”,西南地区出土过类似文物。

春去夏来,在距离这件尊半米远的地方人们又发现了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去年8月底,在它们中间,一座青铜人像也露了头。

之前,三号坑出土过类似的器物,人像的双手上举。根据经验,露出来的那截往上翘的部位应该也是手,但赵昊感到“不对味”:怎么只有一只?

当压着人像的最后一根象牙被清走,他们才发现,向上翘起的并不是手,而是身子。这是一件近乎倒立的人像:双手往下撑,人的下半身向后翻,像个U形。

惊喜不止这一个。人像的手挨着罍,赵昊本打算先把手清出来,没两天,坑里的队员告诉他,“不行,手跟罍焊死了。”人像的头和觚形尊离得近,大家又慢慢剔掉周围的土,一整个下午,赵昊的心里都直打鼓。清理工作持续到晚上,最终确认:头和尊也被焊死了,没有缝。

这意味着,原本是三件象征不同文化的器物,觚形尊、人像、方座罍,变成了一件长达1.6米的重器:青铜人像头顶尊,手撑方座罍,U形的身子往外翘。

当时,中央电视台本准备直播,向观众展示提取觚形尊的过程,赵昊给导演打电话解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原本那件尊提不了,好消息是,它变成了一件国宝。”

到了今年6月15日,文保人员来提取时,发现人像的身子缺了一半,坑里也没找到。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想起来,馆里有一件鸟脚人像,1986年出土于二号坑,纹饰和这件人像很相似。

于是,鸟脚人像离开了展厅的玻璃柜,被送往文物修复馆。余健捏着圆柱状的鸟脚人像腰部,指尖发颤,慢慢靠近那副刚提取出来的残缺的身子,发现茬口的吻合度几乎在90%以上。

这场跨越3000年的“合璧”,让它拥有了一个复杂的名字: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它以近乎张扬的形态,再一次打破了人们的想象力。有人感叹,三星堆是不是外星文明?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三星堆应该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最调皮的、最有个性的一个‘孩子’。”

运气

“考古人不相信运气,只相信天道酬勤,地道酬勤。”在母校的毕业典礼上,雷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但私下里,他说,这句话是别人帮他加上去的,他还是相信运气的。

早些年,他的运气似乎差了一点儿。作为四川省万县地区(现为重庆市万州区)的高考状元,他的第一志愿是北大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却阴差阳错录到了历史系考古专业。

1984年,刚毕业的雷雨来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那时三星堆考古工作站还没建起来,他跟着当时的站长陈德安,住在村民的砖房里。勘探、发掘都是露天进行,没有现在的考古大棚,更没有恒温恒湿的考古舱。辛苦是辛苦,但雷雨不在乎,他喜欢待在野外,自由、安静。

两年后,一、二号坑被发现,“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开始被人们熟知。可雷雨患了肺结核,只能回老家养病,几个月后他再回到考古工地,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次重大发掘。

这段经历,雷雨被问过很多次会不会觉得遗憾。

“不会。换了别人,可能会觉得运气不好,但我觉得没有什么。”他总是淡淡地回答。

之后很多年,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并没有停下,只是外界的关注在慢慢淡去。

2019年,三星堆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和四川省“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项目,考古人员期待这里能有新发现。

那年12月2日下午,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和雷雨正在开会,收到了来自发掘区的消息,“出现铜器”。冉宏林看了一眼图片,光秃秃的土里闪着一抹青绿色,他叮嘱道,“搞清楚先,不要声张。”

当时,陈德安刚好也在广汉,他曾主持过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掘工作。赶到现场后,陈德安下到坑里,在那点颜色上摸了一把,说:“大口尊,没问题。”

“出现铜器”的地方,原本搭建着用于展示一、二号坑及复制品的展示平台。将其拆掉后,考古人员又勘探了一年,才把这6个“祭祀坑”确定下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幸运,像一下子开到了6个盲盒,还是隐藏款那种。

这回,运气终究眷顾了雷雨,“如果我们探沟的布设偏了一米,就碰不到那件铜器,可能就放弃了,或许又要等几代人才能再发现。”对他来说,再次找到“祭祀坑”,就像与老朋友重逢。

“让更多人了解考古”

盛夏七月,走进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大棚,闷热会减少几分,更凉快的是那4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房——保护“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舱。木栈道弯弯绕绕,通向新发现的“祭祀坑”,1986年发掘的一、二号坑也分布在两旁。

目前,三、四号坑已发掘完毕,五、六号坑完成整体提取,进入实验室发掘阶段,还在发掘尾期的七、八号坑几乎吸引了人们的全部目光,龟背形网格状器、神坛、神兽等热门文物,都出自这两个坑。

换上防护服,戴上头套、鞋套,记者们进入发掘舱,把镜头对准赵昊。他语速缓慢,介绍着还“躺”在坑里的宝贝。对他来说,这都是家常便饭,最夸张的一次,赵昊对着不同的镜头,把一样的内容讲了八遍。

还有一些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会来到这里,赵昊就总变着法子把知识讲得更通俗,比如提取文物时,要先把3D打印的硅胶保护套罩上去,“就像面膜”;提取象牙时,要用高分子绷带捆扎,“绷带变硬就像米饭变硬。”

不远处的三星堆博物馆也迎来了暑期旺季,每天能接待一两万游客,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车龙,馆内也是人挤人。目前,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10月能正式开放。

很明显,三星堆火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赵昊觉得,这对广汉和考古研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公众对考古行业更了解,也会让这个专业招生更容易些,能吸引到更多人才。

“95后”的许丹阳是四号坑的负责人,也是最年轻的“坑长”。三星堆引发关注前,亲友们对他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有人拿着淘来的物品让他“鉴宝”,也有人请他去看风水……

三星堆火了后,亲友们逐渐了解他的工作,也消除了之前的误解。许丹阳说:“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真正的考古,理解考古人,我们真不是在荒郊野岭挖宝的。”

“未完待续”

人们都爱把目光聚集在大件的青铜器上,但在有些人眼中,坑里那些不起眼的物质,才是最珍贵的。

在发掘现场有几间实验室,郭建波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里面。他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馆员,肩负着在这里寻找丝绸的重任。

“从考古学分析和出土的器物来看,三星堆可能是有丝绸的。”郭建波说。但最初,大家心里都没底,因为在四川地区的考古发现里从没出现过丝绸。他先从一、二号坑出土的文物入手,每天拿一把放大镜,着了魔似的盯着看,有时做梦都能梦见丝绸。

那片日思夜想的经纬组织,后来终于找到了。样本被送到中国丝绸博物馆检测,检出了蚕丝蛋白信号,确定了三星堆有丝绸。

这一次发掘中,丝绸也出现了。2021年初,考古人员在四号坑发现了一团类似麻线的物质,随即取走了周围的土样。郭建波用显微镜观察,看到了黄米粒般大小的丝绸。“考古发掘,不仅仅是在于出土多少件青铜器或其他器物,而是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能否体现与以往发掘不一样的地方。”

最近,在八号坑,他不仅找到了丝绸,还发现其表面有涂层。他推测,这或许让丝绸具备了书写的可能性。进一步观察,他在丝绸表面发现了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黑色。

在古代,丝绸是能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在上面书写祝福和祭语,不是没有可能。郭建波和团队希望能在上面找到完整的符号或文字,但很快陷入瓶颈。那些颜色星星点点地分布,连不成笔画,郭建波感叹,“就差那一撇。”

冉宏林也做过类似的“美梦”。梦里,他发现了像文字又像图画的东西,刻在人头骨内侧,还有落款和时间。醒来后,他觉得自己是“一梦多想”:既想找文字,又想找到人骨,还想确定年代。“人就要有梦想,否则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有一些“梦”真的实现了,比如三星堆的年代确定了。考古人员在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后发现,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坑的性质,一直存在着争议。当称它们为“祭祀坑”时,冉宏林会严谨地加上双引号。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三星堆很有可能不是直接的祭祀场所,而是掩埋器物的地方,红烧土块则是证据之一。

在发掘现场,再普通的土块也会被小心装袋、编号、保存。“这是在为未来保存样品。现在还没办法进行那么精细的研究,等将来的科技发展得更好,就可以解答其中的秘密。”冉宏林说。

当然,很大的可能是,有些问题永远找不到答案。

不过考古人能看得开。五、六、七号坑的负责人黎海超说,用刷子把器物刷出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考古是特别漫长的,“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现有的水平下,走好每一小步。”

冉宏林说,三星堆还有很多谜题没有揭开,比如是否有文字、大型墓葬和青铜作坊等,仍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他既期待,又满怀信心,“三星堆的重大考古发现永远是‘未完待续’。”

“沧海桑田”

对于考古的意义,雷雨更是云淡风轻,“就像人的眉毛一样,无关生死,但会让人更美好。”

何晓歌能理解这种感觉。大四时她第一次到殷墟遗址实习,第一次摸到出土的文物,一股暖流不断地从指尖往身体里淌,“感觉很神圣,像在跟几千年前的人握手。”

不过那只是短暂的瞬间,多数时候,这份工作没那么浪漫。

2021年初,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攻读博士的她来到三星堆。那会儿,八号坑刚往下挖了20厘米,在满是硬黄土的填土层,没有太多发现。

何晓歌整日拿着小竹签、小刷子,蹲在地上慢慢“抠”。八号坑的灰烬层很厚,有十几厘米,每往下清理一两厘米,就要扫描、编号和提取。由于长时间蹲着,她的膝盖半月板磨损严重,有积液,还绑了一个多月的石膏。

一挖就是半年。灰烬层布满了碳屑和土粒,编号的文物近4000件。金器和玉器显眼,但量少,更多的是小铜器的碎片,只有指甲盖大小。赵昊回忆,“当时大家心态也有点崩,不知道什么时候挖到头。”

难熬的日子里,队员们喜欢“串坑”。到“聚宝盆”三号坑,看看人家又挖出了什么宝贝,再期待自己坑里的文物出土。八号坑是金属反应最强烈的坑,可能存在大量高密度的金属堆积,望着满是碎片的灰烬层,何晓歌也会担心,“害怕那些金属信号都是这些碎片发出的。”

揭了一层还有一层,最让人绝望的是象牙层。“没有别的,只有象牙。”何晓歌说道。经过3000多年的掩埋,它们像点心一样酥软,一捏就碎,考古队员要趴在一平方米大小的空中小吊车上清理,另有一人在坑边操控吊车方向,这叫“开车”。

这辆“车”并不稳,有些晃动,再加上长时间头朝下,人很容易晕。轮到“上车”的队员,当天一般不敢吃太多,怕吐。

提取象牙时,文保人员要在象牙表面裹上保鲜膜,保住水分,再用纱布和高分子绷带捆扎,等绷带变硬后再取。每天只能提一两根。直到今年4月,八号坑终于提取了第397根象牙,也是六个“祭祀坑”中的最后一根。

就这样,过去的一年里,何晓歌见证了八号坑一点点地“降”下去,琳琅满目的青铜器出现在眼前。她说,这大概就是“沧海桑田”。

这样安静、甚至有些无聊的工作环境,在很多考古人眼里,反而是“世外桃源”。

黎海超就喜欢待在坑里,把脑子放空,把土清去,再把文物挖出来,没人能打扰他。

不去发掘现场的时候,雷雨喜欢待在旧的三星堆工作站。那是一栋三层楼房,他住在一楼,门前栽着几盆多肉植物,屋里摆满了书。日子很自由。吃过晚饭,他睡一觉,再起来写考古报告,直到凌晨四五点。

蝉鸣消去,雏菊隐进夜色,只有星星在闪。写累了,雷雨就看一眼窗外,不远处是三星堆考古大棚,那里的灯彻夜通明。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实习生 郑欣怡 四川广汉报道 【编辑:李岩】

厦门警方:两名游泳馆教练不配合疫情防控 被行拘

上海开启“炙烤”模式 记者直击高温下的封控社区

直击义乌疫情:病毒隐匿性更强 一县支援一镇保供

四川彭州山洪灾害搜救排查工作接近尾声 已致7死8伤

独家对话航司:滞留三亚旅客离岛航班何种条件可起飞

天气炎热 但别用生命和安全为清凉和玩耍打卡

最具发展潜力的全民健身活动?飞盘掀起新户外运动热

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泡泡玛特市值较高点跌八成 盲盒经济退潮?

卖鸡蛋的盲人张喜平:几十春秋坎坷 从容应对苦难人生

隐藏机密文件、违反《间谍法》?特朗普会面临牢狱之灾吗?

31省份7月CPI出炉:8地物价涨幅收窄,有你家乡吗

反腐风暴持续 河南金融监管系统1个月内7人被查

抛开年龄“枷锁” 中国涌现“逆社会时钟”人群

走出大凉山的大学新生:我们不完全是“小镇做题家”

91岁默多克又双叒离婚,百亿身家会被分走多少?

100天后开幕的世界杯上,你会看到这些“新玩意”

大凉山深处的“造梦人”:托举“雏鹰”振翅翱翔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04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