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推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些大学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10-29 21:04:57 0 研究生 科大 团队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推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些大学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推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些大学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推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这些大学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洪烁

不久前,刚刚步入研三的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3届研究生沈伟挺收到了海尔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就业邀请。研究生期间,他多次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开展实践,参与了8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在山东科技大学,像沈伟挺一样成为“香饽饽”的研究生不在少数。近两年,有超过2000家企业到该校招贤纳士,为4000余名研究生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毕业生与岗位比例达1比8。

山东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缘何备受青睐?

“学校将科技、产业、教育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给出了答案。

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葡萄保鲜期短、不宜运输,咱们可以引进一些精深加工设备,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山科大材料工程专业的徐威为葡萄种植户出谋划策。

今年夏天,山科大“初心使命”研究生实践团的10名成员,来到新疆吐鲁番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等地调研。

“在实践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偏远乡村急需年轻人注入活力。”实践团队长王法铨告诉记者,带着这种使命感,他们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提出了强化农艺文化品牌、延长产业链等一系列富民好点子。

“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学校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培育实践成果等举措,鼓励研究生多多参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社会”。”山科大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韩作振说。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今年初,山科大出台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计划三行动”方案(2022—2024年)》,学校引导师生就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先后有20余个实践团队推出了相关实践活动,其中就有“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

“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是山科大地科学院教师、研究生组成的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团队。“我们研究黄河的生态状况,提出水质监测等建议。”地科学院研究生王建炜告诉记者,利用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母亲河”生态安全的维护者,他在实践中找到了矢志报国的责任感。

5年来,山科大600余名研究生共组建了89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基层党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社会热点,接受锻炼、建言献策,取得了120余项省级以上实践成果。

实施“德育导师制”,推动大学教育和科技创新联动发展

“这些大学生,来了就下井,不怕苦累,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提到山科大“惟真之光”党支部的研究生,鲍店煤矿矿长郭英竖起了大拇指。

位于山东济宁的鲍店煤矿,因产量增长等原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解到这一情况,山科大“惟真之光”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了研究生科研攻关团队,协助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著名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是我的德育导师,他时常对我们说,要将毕生所学运用到生产一线,为国家能源战略出力。”山科大矿业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刘瑞说。

近年来,山科大实施研究生“德育导师制”,聘请了1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德育导师,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工程师、劳模工匠为研究生讲授微党课、思政课,通过分享个人故事、红色故事等,引导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形成科研育人和思政教育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态势。

“科技创新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韩作振说。为此,山科大将党支部设立在研究生创新团队中,打造“创新+党建”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支部与团队共生,思政与科创并进的局面。

“有一次去海水浴场,因为浒苔暴发,我们被关在了沙滩外……”山科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王宇回忆说,当时就想能不能设计一艘可以在沙滩、近海进行打捞作业的水陆两栖无人船。

王宇所在党支部书记张玉环知道他们的想法后,迅速组织支部内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组建了一个科创兴趣党小组,并把会议室腾出来做研发基地。在党支部的支持下,王宇和团队成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水陆两用“打浒”船”。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科技创新团队,通过支部搭台学生唱戏,已获国家级创新奖励200余项。

创建“文化+”课堂,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大家一心向着党,联结成铁壁铜墙”……由山科大艺术学院研究生张少奎、王萌等编排的红色经典剧目《洪湖赤卫队》一经推出,就成为校园文化的“爆款”。

“思政教育如何深入?文化自信怎样树立?是新时期立德树人亟待求解的课题。学校以参与、互动、沉浸式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文化+”思政课堂。”山科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有30余支研究生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探访红色文化,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作为民法典宣讲团一员的文法学院研究生亓飞,两年前随宣讲团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被沂蒙红嫂故事打动。

“我要将她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返回学校,亓飞便与团队成员商量,创作一部讲述沂蒙红嫂的宣讲作品。历经一年多,《跟着共产党走》等宣讲作品完成,并在学校宣讲比赛中引起轰动。此后,不断有学院、班级邀请团队为学生展演,《跟着共产党走》还从校内传播到了校外,宣讲足迹遍及中小学、企业和乡村等,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植入思政课程体系?“文化研学基地”成为山科大探索创新的又一育人模式。

近五年,山科大共设立50多个文化研学基地,开发出陶艺、礼仪文化、扎染、剪纸等20多门配套课程和美育课程,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实现“一学院一品牌”,让全校研究生都参与其中。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朱延静】

广东台山鹅香飘四海 “老味道”满足新需求

破千万教资考启幕 “热度”问号何解?

内地悄然兴起“儿童剧本杀” 专家:寓教于乐功能须彰显

文明的坐标|“农耕”屈家岭

由“天将降大任”带来的记忆碰撞,引发古文科普大讨论!

美国“惹火”太危险!核威慑“魔盒”已打开?

所乘军机发生故障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被迫滞留南极

70岁+,这些网红为何能火遍全网?

中蒙俄“万里茶道”运的是什么茶?

陈江:南海古沉船何以实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安哥拉留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天将降大任于“啥”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记错?

民警12年坚守做海岛守护者

探访山东章丘大葱种植基地:“你没葱高真的不是笑话你”

从花滑世界冠军到冰雪运动推广者 佟健与冰雪的不解之缘

消费税落地后,电子烟要涨价?

美媒:马斯克已接管推特 多名高管被开除

国乒五朵“金花”入围新乡WTT世界杯决赛女单八强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5040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